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给加点字注音。
澹澹( ) 碣石( ) 竦( )峙( )
涌起( ) 萧( )瑟( ) 子规啼( )
枯藤( ) 昏鸦( ) 断肠( )
2.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临碣石( )
(2)水何澹澹( )
(3)山岛竦峙( )
(4)幸甚至哉(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4. 下列句子没用对偶修辞的是( )
A.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填空。
(1)曹操,字________,________末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李白,字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大多俊逸清新,富有________色彩。
(3)马致远,号_______,______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6.古诗文填空
(1)诗人笔下,神州锦绣。曹操的“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描写了水波荡漾、海岛巍然的景象。
(2)古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各有不同。有表达友情的,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表达思乡之情的,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表达旅人愁思的,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用凄美的夕阳背景点缀,完美地表现漂泊天涯的旅人愁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______”。写景时,先写岛上的___________,次写海面上的____________,最后写天空中的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八句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九至十二句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蕴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两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10. 班里有同学总将“洪波涌起”误背为“波浪涌起”。请你给同学们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几句诗表达的情感。
(二)、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2、请补充下面小语和小文的交流对话。
小语:诗中的“杨花”就是______,它飘忽不定,“子规”就是______,它的叫声近似于“不如归去”的发音。
小文:你这么一说,我马上就感受到了伤感的气氛。可诗中的“明月”给我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它不仅仅是月亮。你觉得还可以把明月看成什么呢?说说你的理由。
小语:
13.班级摄影小组请你做导演,把这首诗拍成微电影,你选择哪些意象取景拍摄?并简要阐述理由。(列举两个即可)
小文了解到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大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很疑惑这一特点体现在本诗的何处,请你给他答疑解惑。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5.明代诗人胡应麟说,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说说该联妙在何处。
16.同学们将参加《一路书香》节目,他们选择朗诵唐诗《次北固山下》。准备过程中,关于第三句“潮平两岸阔”的重音处理,大家有不同的意见。请你仿照示例,根据诗歌内容,从重音的角度对这个诗句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示例:李白《峨眉山月歌》中的“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可以重读“入”和“流”,因为这两个词写出了月映清江,随江水缓缓流动的动态美景,烘托了静谧氛围。
17.小语在默写本诗时,时常将“雁”写成“燕”。请你根据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材料,分析本诗用“雁”字的理由。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韦庄《章台夜思》)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8.下列对诗歌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的愁思自然地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古道西风瘦马”一句通过写马瘦更加衬托出游子在客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情。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19.下面为某AI助手给《天净沙·秋思》创作的插图,同学们认为,如果在人物、景物等方面对插图进行修改,能更契合散曲传达的情感。
请你任选一个方面给出修改建议并简述理由。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21.首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22.放飞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
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
客①从东方来,衣上灞陵②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③花正开,飏飏④燕新乳⑤。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①客:冯著,韦应物的朋友。②灞(bà)陵:覇陵,长安东郊山区,汉代曾是著名的隐逸地。③冥冥:这里形容默默无语的情态。④飏(yáng)飏:形容鸟儿欢快飞行的样子。⑤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23、请在①处补充符合人物心理的舞台说明。
24.对“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的画面展开合理想象,完善②处的人物台词。
结合注释及全诗,赏析尾联的情感。
答案
1.dàn jié sǒng zhì yǒng xiāo sè tí téng hūn cháng 2.(1)秋风 / 萧瑟,洪波 / 涌起。(2)杨花 / 落尽 / 子规/啼,闻道 /龙标 / 过 /五溪。 3.(1)到达,登上 (2)水波荡漾的样子 (3)耸立 (4)达到极点 (5)降职 4.D 5.(1)孟德 东汉 《短歌行》 《龟虽寿》 (2)太白 青莲居士 唐 诗仙 浪漫主义 (3)东篱 元 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D 8.观 树木、百草 秋风、洪波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9.D
10.原句描绘的是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而“波浪涌起”描绘的是海水起伏涌动的景象。“波浪涌起”体现不出大海的气势。
11.这几句诗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也体现出诗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2.柳絮 杜鹃鸟 可以把明月看成友情的使者。李白把自己对王昌龄的不舍与思念传递给了明月。王昌龄无论在哪里,只要抬头,就能看到天上的明月,明月就可以把这份不舍与思念传递给王昌龄。
13.示例:意象:杨花、子规。
理由:这两个意象表明事情发生在暮春时节。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友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叫声悲凄,常鸣“不如归去”。诗人借此表达对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的关切之情,希望他早日归来。
14.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明月能将自己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带给远方的朋友,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5.示例: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生”“入”把“日”与“春”拟人化,赋予其人的情态,海日驱尽黑暗,江春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16.“潮平两岸阔”一句可以重读“平”和“阔”,因为这两个词描写出春潮涌涨,江面宽广的壮阔景象,令人心潮澎湃,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豪放的激情。
17.诗人常把“燕”当作春天的象征,而“雁”在古诗中多为游子思乡的寄托,传达惆怅和哀愁之情。王湾诗句表达的是羁旅漂泊产生的思乡之情,故用“雁”。
18.B
19.示例:这首散曲描绘了游子骑着瘦马,在苍凉的古道踽踽独行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乡愁之苦。画中应该有“瘦马”“断肠人”等形象。应把“小桥流水人家”安排得远一点,让古道的纵深感强一些,游子应憔悴、满脸愁容,这样能很好地表现他的乡愁。
20.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1.①总领全篇;②奠定全诗欣喜愉悦的感情基调。
22.示例:春天的夜晚,捧起清亮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轮月亮也在我的手心里一般;用手摆弄山花,香气馥郁,花香溢满衣衫。
23.惊喜(或惊讶、疑惑)
24.示例:漫山遍野的花朵正在悄然盛开,一簇一簇,把春日装扮得姹紫嫣红。燕子飞得那么欢快,因为它们刚哺育了雏燕
25.尾联承颈联之意,用十分理解和同情的态度,满含笑意地体贴冯著说:“你看,我们好像昨天才分别,如今已经是春天了,你的鬓发并没有白几缕呀!”末句以反问来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