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考点:文学成就:(1)《诗经》、楚辞与汉赋(2)唐诗、宋词与元曲(3)明清小说 先秦时期:中国文学两大源头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诗经》思考讨论1:
这首诗出自于何处?该著作的内容?有何特点?怎样的地位?一 《诗经》※内容:汇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特点: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现实感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地位:探究2:……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1.楚辞:楚国方言;民歌形式;多“兮”字
代表作: 屈原《离骚》2.文学特点: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浪漫主义风格3、情感:《离骚》表达了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诗经》、“楚辞”——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的主体部分为“风”;
楚辞的代表作品是《离骚》。
故,文学史上常以“风”、“骚”并举。“风骚”的来历《凤求凰》思考讨论3:一曲《凤求凰》讲述了司马相如感人的爱情故事,而他的文笔同样精彩。请例举他的一些作品,并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学体裁及文学特点?(三)汉赋1、司马相如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二京赋》赋,源于楚辞,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两汉盛行,故称之为“汉赋”。
3、文学特点: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宏阔的文化气度。2、文学体裁:赋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古为之荡波。
—司马相如《上林赋》两汉时期:赋汉赋:源于楚辞,是一种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两汉盛行,故称汉赋材料1:反映了什么文学特点?原因是什么?文学特点: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半诗半文。(突显大一统时代宏阔的文化气度)
西汉由于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的大一统,呈现一种蓬勃发展、昂扬向上的气派。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赋,大多篇幅较长,气势恢宏,手法夸张,词藻华美,充满着豪迈昂扬的精神。
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文人关注的热点也从宫廷苑囿转向更广阔的社会现实,赋的创作逐渐趋向短篇,以抒情为主,昔日以铺张扬厉、汪洋肆恣为主调的风格和豪迈昂扬的气势,也逐渐被深邃冷峻、平正典雅的风格所取代。 【问题引导】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为何西汉和东汉的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王勃 陈子昂(边塞诗人)高适 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 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初唐
盛唐中唐唐诗
1、概况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本人被称为“诗圣”?分析杜甫不同时期诗作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走进杜甫(二)唐诗 《望 岳》 杜甫(约736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设问: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作者此时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情感?走进杜甫盛唐开元二十四年勃勃生机的盛唐气象2走进杜甫这首诗又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心境?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如此的悲叹? 《春望》杜甫(757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安史之乱爆发社会背景杜甫(757年)
诗歌特点 安史之乱后 (755~762)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即位 唐朝由盛转衰(二)唐诗唐朝社会变迁 对 诗歌风格的影响结论:社会现实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反映反映反映(1)政治:
(2)经济:
(3)文化: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②开明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唐朝诗歌辉煌的原因有哪些?探究(2)宋 词词出现于唐代,宋代繁荣(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
宋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探究5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李清照·《声声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破阵子》 辛弃疾
特点: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
词:
婉约派、
豪放派材料一 广大佃农,……但依然遭受着地主阶级的残醋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宋朝建国后不久,太宗时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后近三百年间,不能忍受黑暗统治的农民群众,不断地举行武装起义,以反抗宋朝的统治。
——《中国通史》
白寿彝主编 南宋疆域图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宋词兴盛的原因。探究(1) 材料二:两宋时代,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北宋时期,北方的辽和西夏成为严重的外患。后来,突起于东北的金人,在1127年灭了北宋。南宋建立后,和金对峙了一百多年。以后,蒙古族兴起,又对南宋发起进攻。此时,同南宋王朝内部分裂为两派:投降派请求投降,主战派坚决抵抗。虽然受投降派的压制和打击,但一些主张派将领和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抗金斗争。在贯穿整个时代的抗敌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诗人和词人,他们写出了许多激励人心的政治抒情诗词,揭露敌人的罪行,表达了杀敌卫国、收复河山的强烈愿望。
事实上,读宋词,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阴阳永隔的愁苦,也不仅仅是孤独寂寥和怀才不遇的郁闷,而更多的是那浓浓的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商业革命的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清明上河图交子商业发展,城市繁荣探究(1)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宋词兴盛的原因:①政治:两宋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词曲便于抒发感情
②经济: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物质基础)
③社会:市民阶层的扩大,市井文化生活的需要(通俗化)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作品的体裁是:
A. 诗 B. 赋 C. 词 D.散曲(二)元曲D包括散曲和元杂剧。“散曲”是宋代兴起的新诗体。★ 散曲:金元时期北方民间兴起的一种新诗歌体裁。
(题材广泛,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与词相比语言更自由、通俗,形式更活泼。)★ 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的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
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材料. 元杂剧的作者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文人、演员等,观众更是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它的兴盛意味着文学在作者和读者两个方面都进一步走向民间。
——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明清时期:小说世情小说神魔小说历史小说文言小说白话小说短篇小说长篇小说 探究6:结合教材第44页知识归纳:中国的小说发展经过哪些主要阶段? 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明清时期兴起
(志怪小说)传奇
(短篇小说)话本小说
(长篇小说)《搜神记》
《世说新语》《柳毅传》
《莺莺传》四大名著《错斩崔宁》《碾玉观音》文学特点:数量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 丰富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吴敬梓《儒林外史》 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清代有姓名可稽的文字狱案共84件。其中顺治朝2例,康熙朝2例,雍正朝4例,乾隆朝76例。
——近代·邓之诚3124 小说演义之书…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致儿童妇女不识字者皆闻而如见之。… —清·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51、政治因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社会矛盾加深
2、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新素材、新思想的涌现
3、社会结构:市民阶层扩大——文学平民化、世俗化需要
4、思想文化(1)思想:反封建民主进步思想的产生;(2)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高压(文人对社会不满)。
探究3探究(3)明清小说空前繁荣的原因(1)以描写农民起义为题材,反映人民的反抗斗争:
(2)以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
(3)以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和贵族家庭的盛衰,批判封建社会:
(4)以神话故事的形式反映人民的斗争精神:
(5)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6)借写妖魔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水浒传》《儒林外史》《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7、下列是介绍明清小说的文字,结合语文所学知识,请列举其作品:结合以上材料,请归纳出中国古代文学的流传趋势?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时代孕育了文学,文学滋养着时代。文学是一个作家心声的倾吐,是对一个时代脉搏的触碰,更是一个国家文化价值的承载。 古代文学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哪里?文学的文化价值:“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 “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为古代文学注入了政治热情、进取精神、社会使命感,使作家重视国家、人民的群体利益,即使个人纯抒情作品,也时刻不忘积极有为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