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13: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
西方文化的扩张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
18世纪初不计算印第安人在内,殖民地居民共27万余人。1650—1774年北美地区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5%,1774年人均财富占有量和英国人均水平相差无几。
1607年105名英国人来到詹姆斯敦,建立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海外定居点。该地实行民选的议会制度,并于1619年召开了第一次立法会议。
1620年102名清教徒在乘“五月花”号赴北美途中签署《五月花号公约》“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
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
1620年11月11日
爱尔兰人
德意志人
法国人
荷兰人
瑞典人
英国人
 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殖民地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人民的文化思想与风俗习惯逐渐融合,从而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形成了一个新民族──美利坚民族。
美利坚民族形成
I am an
American.
自发形成一种民族意识,激发了北美人民去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自己的民族独立。
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深受英国文化清教和启蒙思想影响;
②融入印第安与黑人文化因素;
③美利坚民族形成但存在种族歧视
战后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政治上权力制衡
②精神上追求自由
③经济上实行发展种植园经济和
奴隶制
纵向分权制衡:
联邦与地方分权
横向:三权分立、
相互制约
两党制与
民主原则
分权制衡
当一个美国人在思考政府建设的问题时,他的思路不是如何去创造权威和集中权力,而是如何去限制权威和分散权力。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
阅读教材P66“历史纵横”,思考:美国文化中的清教因素对美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1)清教因素,例如“契约思想”“上帝选民”“民主政治”“注重个性”“追求个人的权利、尊严和自由”等思想丰富了美国政治文化的内容。
(2)清教因素体现了强烈的使命感,对美国以后的侵略扩张提供了重要动力。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
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叶,占领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并在殖民地建立总督辖区进行管理
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后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设立总督制度
到18世纪晚期,大部分土地为西班牙和葡萄牙占据,小部分土地为荷兰、英国和法国占据。
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民族融合但等级分明
②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融合了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
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②偏远的内陆地区:
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玻利瓦尔与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独立运动席卷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
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民族融合但等级分明
②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融合了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
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②偏远的内陆地区:
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182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独立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者获得独立
1804年海地独立
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
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
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
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
战前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民族融合但等级分明
②欧洲移民活动的区域:
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
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
融合了印第安文化和黑人文化
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
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
②偏远的内陆地区:
印第安人保留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考迪罗(Caudillo),在西班牙语里原意是首领、头领。最早产生于19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的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大权在握,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
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 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
考迪罗的出现对于刚刚独立的拉美诸国来说,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是长远来看,却是阻碍了拉美国家近代化的发展。而且拉美的考迪罗制度一直影响到20世纪拉美诸国的政治走向。
战后文化特征:多元文化
①政治上颁布了宪法,取消奴隶制,但是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②经济上取消了奴隶贸易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
③种族压迫与歧视仍然存在。
美国文化的多样性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美国文化 拉丁美洲文化
相同点
不同点
以欧洲文化为主
受黑奴贸易影响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破坏
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特点
种族歧视
英国文化为主
西、葡文化为主
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拿破仑战争前,欧洲大陆散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邦国和自由城市。
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是欧洲人的普遍信仰。
14世纪,西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班牙、法国和英国的一些君主设法限制封建贵族的势力,力图建立强大的王权。但是这种加强了的王权仍然是封建性质的。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4-18世纪,西欧相继发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王权与特权,打破宗教禁铜,解放人们的思想。启蒙思想在早期的尼德兰和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已经有所体现,并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
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
———谢国良 《 拿破仑战争 》1985
拿破仑把法国的版图扩充到历史上最大的程度,1809年底,他占领的别国领土已经相当于法国本国面积的3倍,统治的外国人口达到7500万。
拿破仑扮演着欧洲主宰的角色,自己兼任意大利国王 、莱茵联邦的 “保护人” 和瑞士联邦的仲裁者;兄弟们分别担任了西部牙、葡萄牙、那不勒斯、荷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国王。
请同学们看地图,分析据地图上哪几类国家与法国或拿破仑战争有关系
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控制下的附属国、法国的同盟国家和独立国家
拿破仑战争
“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多次胜仗,滑铁卢一战就让所有战绩一笔勾销。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拿破仑
拿破仑在被占领地区或附庸国废除封建义务、取消什一税、没收和出售教会财产、实行公民平等、鼓励土地买卖自由和劳动自由、取消内地关卡、统一度量衡等,更不用说……推行《民法典》了。 ——选摘自人教版选修4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
拿破仑:你为什么要杀我?
大学生:因为你毁灭了我的国家。
拿破仑:我伤害了你吗?
大学生:同对所有德国人的伤害一样。我曾对你万分崇拜。我以为你不会再对我们的国家进行战争。
拿破仑:如果我现在马上把你释放了,你将去做什么呢?
大学生:我还会伺机干掉你的。
拿破仑沉默了,自言自语道:这个青年人不是有病,便是个疯子。
两个星期后,这名青年人在刑场上高呼:自由万岁!德意志万岁!杀死暴君!
拿破仑是欧洲民族国家的解放者,还是侵略者?
\
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封建主义和专制成为众矢之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精神进一步传播。
俄国“十二月党人”反沙皇专制与农奴制起义
材料:1815-1818年间,一支俄罗斯占领军驻扎在法国。许多军官对他们在其中已生活了4年比较自由的西方社会有着极深的印象。在那里他们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当他们于1918年回到俄国时,他们发现沙皇的独裁是无法容忍的。
这种情感说明了所谓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原因。这次起义爆发于1825年12月,即亚历山大一世死后。其首领多半是希望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使俄国西方化的军官。由于得不到支持,起义不幸的失败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依据材料概括俄国十二月革命爆发原因和主张。
受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影响;废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文化重建的表现
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
\
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封建主义和专制成为众矢之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精神进一步传播。
俄国“十二月党人”反沙皇专制与农奴制起义
波兰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维也纳会议在俄罗斯境内、原属被瓜分前的波兰的20%的领土上,建立了拥有自己军队的“波兰会议王国”。俄国沙皇即波兰国王。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为波兰人颁布《1815年宪法》,规定由两院构成的议会……。这两个议院都无实权。1820年,为了惩罚议会对俄国政策的反对,沙皇亚历山大禁止众议院开会长达5年之久。
……但是在1830年11月,华沙的波兰军事学院发动了起义,反抗俄国。 ——约翰·梅丽曼《欧洲现代史》
依据材料概括波兰起义的原因和目的。
受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文化重建的表现
波兰起义
\
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封建主义和专制成为众矢之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精神进一步传播。
俄国“十二月党人”反沙皇专制与农奴制起义
波兰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普鲁士进行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上半期 德意志的分裂状况
逼出来的改革
普鲁士人的改革(1807—1815)
废除贵族的某些特权
解除农民对地主的负担和劳役
实行自由就业
文化重建的表现
德国的改革
\
在欧洲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
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
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
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
欧洲各地出现了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
封建主义和专制成为众矢之的,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精神进一步传播。
俄国“十二月党人”反沙皇专制与农奴制起义
波兰华沙发动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普鲁士进行不彻底的废除农奴制改革
奥地利和普鲁士发生要求国家独立统一、制定宪法的革命。
1848年革命,也称民族之春或人民之春,是在1848年欧洲各国爆发的一系列武装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一系列革命波及范围之广,影响国家之大,可以说是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革命运动。
第一场革命于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里爆发。随后的法国二月革命更是将革命浪潮波及到几乎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这一系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败告终。尽管如此,1848年革命还是造成了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并间接导致了德意志统一及意大利统一运动。
文化重建的表现
1848年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中心的分布
传统文化的保留 外来文化的接受
中国
印度
埃及
挽救国家独立、反洋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种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提出“印度人的印度”
君主立宪制
向西方学习器物(技术、教育)、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伊斯兰教;
阿拉伯民族的传统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