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单元复习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单元复习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4: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 单元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形成汉代成为正统宋明发展为理学明清新发展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宋程颢、程颐和朱熹、明朝王阳明思想主张李贽反正统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反君主专制一、“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1.背景:②社会大变革(奴→封)①战乱具体原因:士阶层受重用,地位提高教育发展(学在官府→学在民间)铁器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分封制瓦解;各国改革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2.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墨子“仁”(核心)、“礼”(目的)、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温故而知新” 创办私学;整理文化典籍,儒家六经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政治思想比较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仁者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的思想政治思想人性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孔 子孟 子荀 子小结◆主张: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政府定期选出孝子、廉吏到中央为官。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1)魏晋南北朝儒学独尊地位的动摇2)隋唐“三教合一”潮流的出现3)儒学体系的更新——宋明理学三教合一(社会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理学”一词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三、宋明发展为理学理学的发展创立:北宋二程等人
成熟:南宋朱熹
发展:陆王心学2.理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1)发展历程2)主要流派: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主要思想观点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在社会上)儒家道德伦理
(在人身上)人性“格物致知” 南宋以后长期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传播海外,影响深远。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程朱理学影响《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心学的开创者
核心命题:“心即理也”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反省内心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心外无理”,修养在于“致良知” , 强调“知行合一”。心学的集大成者 2)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理;仁、礼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道德性起积极作用,影响海内外理是外在的, 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儒学的表现形式(理学)四、明清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发展1.历史背景: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1)离经叛道的李贽2)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3)大力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3.明清儒学的特点及作用社会转型时期——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李贽什么样的 “异端”思想? “异端”思想:
A.反对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
B.从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C.提出男女平等
倡导个性的自由发展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明夷待访录》《日知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读通鉴论》
《船山遗书》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提倡“法治”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
提出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主张多研究有关国计民生现实问题,反对空谈。民本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实践,求真唯物思想、辩证法思想三人的共同主张: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 权的理论和设想。
(2)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提出“工商皆本”
(3)学术上:主张“经世致用”三人主要不同:
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侧重经世致用(学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政治)
王夫之:唯物主义、朴素辩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