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综合模拟测试(培优卷.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8 14: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末模拟测试检测卷
1.(2024秋 东阿县校级月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捶打(chuí) 仿膳(shàn) 暴怒无常(bào)
B.沉寂(jī) 整宿(xiǔ) 鲜血(xuè) 絮絮叨叨(xù)
C.豌豆(wǎn) 憔悴(cuì) 央求(yāng) 翻来覆去(fù)
D.淡雅(yǎ) 烂漫(màn) 诀别(jué) 泼泼洒洒(shǎ)
2.(2024秋 故城县期中)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B.期日中(正午时分)
C.未若柳絮因风起(乘风)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却)
3.(2024秋 无锡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4.(2024秋 宁乡市期中)下面一段话选自七年级某位同学的军训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  )
今天上午主要练习的是踏步。①踏步的要求是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的要领摆动。②起初,我们踏步的时候,队伍很不整齐,有先迈开左脚的,也有先迈开右脚的,或者迈开脚步的幅度也不一致。③通过教官耐心的教导和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使踏步训练很快就有了很大的变化。④我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踏步走,声音响彻云霄,动作也整齐划一。解散时,每个人后背的衣服都有些湿了,可是大家都很开心。
A.① B.② C.③ D.④
5.(2024秋 凉州区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6.(2024秋 祁阳市校级期中)下列对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C.《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7.(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过几天是家父八十大寿,请您到时赏光。
B.久仰大名,今日见到您真是三生有幸啊!
C.我因有事不能参加您的生日会,还望见谅!
D.遇到问题请尽管提问,我们将不吝赐教。
8.(2024秋 正定县期中)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④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⑤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⑥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A.⑥③①②④⑤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④⑤③①② D.③①②⑥④⑤
9.(2024秋 故城县期中)选出对文中捕鸟一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捕鸟是在“拍雪人”和“塑罗汉”都不相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B.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C.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捕鸟的过程,体现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
D.写捕鸟的过程,文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乐”字,但可以看出,捕鸟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10.(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
B.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 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11.(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D.尾联借助“乡书”“归雁”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
12.(2024秋 故城县期中)下面是小海进行的诗句整理表格,请帮他完成表格填写。
水之形 古诗词名句 出处 水之韵
溪 ①   ,   ,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溪水潺潺,回荡着旅人的②   
海 ③   ,   ;    ,   。 曹操《观沧海》 海水滔滔,诉说着将相的豪情壮志
潮 ④   ,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水宽阔,展现着心态的乐观豁达
13.(2024秋 长春期末)亲爱的同学,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找到归宿。我们现在就要成立班级小小图书馆,开展借书捐书和读书活动。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你将用怎样富有鼓动性的话号召同学们参加活动,积极热情地给班级小小图书馆借书捐书并热爱读书?请写在下面。   
(2)大家借出的及捐出的书阅读权属于全体同学,所有权仍然属于原主。你捐出的爱书被赵晓亮同学借去看,三个星期了,你想让他快点放回书柜,该怎样跟他说明,既让他养成及时还书的习惯,又不伤害你与他之间的感情?   
14.(2024秋 黄骅市期中)阅读两段选段,回答问题。
【甲】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若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1)为何背诵《鉴略》这一段对作者来说“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乙】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2)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15.(2024秋 西夏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就是“旅馆”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B.“寒灯”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作者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自己增添新的白发。
D.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深思苦调,表达直接,感人肺腑。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16.(2024秋 庆云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 五蠹》)
【注】①株:残留的树桩。②触:碰到。③耒:犁耙,古代耕田用的农具。④冀:希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兔走触株 东奔西走
B.因释其耒 未若柳絮因风起
C.而身为宋国笑 公大笑乐
D.治当世之民 下车引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7.(2024秋 荣成市校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甲】
_____
①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②早起,春山寂寂,我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入人耳来,顿时清醒不少。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③于是,我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久地听着一声声鸟叫。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发了疯似的“黄”,一大片一大片麦苗发了疯似的“青”,一块儿黄连着一块儿青,一块儿青连着一块儿黄,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
④而此时,鸟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A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⑤晴日里听鸟叫与雨日里听大为不同,正所谓晴有晴的好,雨有雨的妙。倘若是晴天,春山空旷,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晰。一声声的鸟叫从远天云外传来,让人只觉得更加空旷。年少时读王籍的《入若耶溪》,我还不曾有过“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如今听得久了,愈发觉得那一个“幽”是那样的动人,那意境“哗”地一下子就出来了。
⑥若是雨日,就别有一番情趣了。清明前后,雨水颇多,窸窸窣窣的雨声里夹杂着一声声鸟鸣,这声音听着就不是空旷了,而是空灵。一声声的鸟鸣仿佛是抖落了雨水一般,清脆不已。此时恰是鸟声最欢的时候,我端坐屋内看书,竟感觉所有的雨声都挟裹了鸟鸣落到了书页间,顿生春意。
⑦《小窗幽记》里写春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山居听得的可不独独是黄鹂,B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⑧不得不承认,这些山间的鸟儿确实比人更懂“春光易逝”这个词。不信你听,此时山间群鸟正喧哗,而人间却又有几人在这大好晨光中醒来呢?
【乙】
款款而行的初秋
①当丝丝缕缕的风轻拂过来,无边的宁静便在风与空气中弥散,身心仿佛被秋天减了负,有了翱翔的欲望。
②自然界似乎在秋天里一下子色彩斑斓,却又安之若素。
③八月的早晨清凉清凉的,繁茂生长过的庄稼早已深藏不露,向天的愿望变成俯地的温存。草木收起了棱角,学着不再张牙舞爪。同时,大地上一批植物逐渐衰老,会有另一批植物续上来凌寒而生,小白菜、菠菜等,都将准时贴着地皮生长,小家碧玉般不事张扬地葱绿。也有些花在秋凉中开了,金黄金黄的有栾树、桂花、皇菊,一开花就芳香四溢。紫蓝的喇叭花、粉红的月季花等,温温存存地开。
④风一遍遍梳理天空与大地,轻轻地梳,慢慢地理,耐着心地抚摸,偶尔下了力气吹那么一下,大地就日见稀朗了。在乡下的天空里星星反而更显繁密。成群的鸟儿一阵风一阵风地飞,像被风搅起的一大团一大团的叶子,密密麻麻地扑向电线、阳台和树枝。田野里,那一声牛的长哞,慢条斯理,从容不迫,把心中压抑久了的沉闷释放了出来。
⑤踏入秋的门槛,人们可以在一片片飞红中观枫叶,在一阵阵馨香中闻桂花,在一簇簇金灿灿的明黄中赏秋菊,在山水间徜徉,这就是秋天的况味。
(有删改)
(1)请你为【甲】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并阐述命名理由。
(2)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朗读会更打动人。请你仿照A句的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为B句设计朗读。
A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朗读设计示例:“更”字要重读,强调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极为美妙,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B句: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朗读设计:   
(3)于字里行间品味语言之美,能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也有些花在秋凉中开了,金黄金黄的有栾树、桂花、皇菊,一开花就芳香四溢。紫蓝的喇叭花、粉红的月季花等,温温存存地开。
(4)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群文阅读”语文学习活动,他们想为上面两篇文章再添加一个新成员——《济南的冬天》,请你写出两条添加理由。
(5)【甲】文中第⑤段作者由鸟鸣想到了王籍的诗句“鸟鸣山更幽”,你能从【乙】文中第⑤段联想到哪些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期末模拟测试检测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2024秋 东阿县校级月考)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瘫痪(huàn) 捶打(chuí) 仿膳(shàn) 暴怒无常(bào)
B.沉寂(jī) 整宿(xiǔ) 鲜血(xuè) 絮絮叨叨(xù)
C.豌豆(wǎn) 憔悴(cuì) 央求(yāng) 翻来覆去(fù)
D.淡雅(yǎ) 烂漫(màn) 诀别(jué) 泼泼洒洒(shǎ)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正确。
B.有误,“沉寂”的“寂”应读作“jì”。
C.有误,“豌豆”的“豌”应读作“wān”。
D.有误,“泼泼洒洒”的“洒”应读作“sǎ”。
故选:A。
2.(2024秋 故城县期中)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B.期日中(正午时分)
C.未若柳絮因风起(乘风)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却)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加点字的解释。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句意: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乃:才。
故选:D。
3.(2024秋 无锡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说话总给人一种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比赛一结束,观众就争先恐后地往外走,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
C.我渴望像孩子一样地生活,高兴时可以毫不掩饰地笑,悲伤时可以无所顾忌地哭。
D.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熟语。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基础,积累成语的意思,注意区分成语的常见错误用法,如张冠李戴、褒贬误用等,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联系语境作答,看成语在句中是否合适。
【解答】A.使用正确,咄咄逼人:气势汹汹,使人惊惧。符合语境。
B.使用有误,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与后面“没有拥挤堵塞,一切都秩序井然”相矛盾。
C.使用正确,毫不掩饰:一点儿也不掩饰。符合语境。
D.使用正确,淅淅沥沥:状声词。形容下雨的声音。符合语境。
故选:B。
4.(2024秋 宁乡市期中)下面一段话选自七年级某位同学的军训日记,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  )
今天上午主要练习的是踏步。①踏步的要求是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齐步走的要领摆动。②起初,我们踏步的时候,队伍很不整齐,有先迈开左脚的,也有先迈开右脚的,或者迈开脚步的幅度也不一致。③通过教官耐心的教导和我们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使踏步训练很快就有了很大的变化。④我们一边喊着口号,一边踏步走,声音响彻云霄,动作也整齐划一。解散时,每个人后背的衣服都有些湿了,可是大家都很开心。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分析】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解答】①②④正确;
③有误,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故选:C。
5.(2024秋 凉州区期中)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一首乐府诗。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观海望天,气势恢宏,表达了自己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宽广胸怀和统一中原的伟大抱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开头便选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的气氛。
C.《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虽然通篇写景,但是怀乡之情却贯串始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的六种景物都是秋天所特有的,美丽的秋景衬托着“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整体的理解与掌握。
【解答】ABC.正确;
D.有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突出了秋天风和日丽的景色和作者急欲归家的欢快的心情”错误。
故选:D。
6.(2024秋 祁阳市校级期中)下列对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狗 猫 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C.《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D.《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正误的判断能力。平时课外阅读要扎实,要善于做笔记,对名著中的人物、情节、细节、主旨等进行分类归纳,强加记忆。
【解答】ACD.正确;
B.有误,“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作者不是赞扬,而是斥责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故选:B。
7.(2024秋 肇源县期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敬辞或谦辞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
A.过几天是家父八十大寿,请您到时赏光。
B.久仰大名,今日见到您真是三生有幸啊!
C.我因有事不能参加您的生日会,还望见谅!
D.遇到问题请尽管提问,我们将不吝赐教。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等,要符合语境的各种要求,还要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解答】ABC.正确。
D.有误,“赐教”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故选:D。
8.(2024秋 正定县期中)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项是(  )
①我的手指搓捻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②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下午的阳光穿透遮满阳台的金银花叶子,照射到我仰着的脸上。
④从母亲的手势以及家人的来去匆忙中,我猜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
⑤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⑥那天下午,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A.⑥③①②④⑤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④⑤③①② D.③①②⑥④⑤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排序能力。是考查语言表述的规范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也就是变相考查学生感知、梳理信息的能力。这个题目是组句成段,可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
【解答】通读六个句子,分析其内在联系。⑥句交待时间,“我”的表现,可为首句;④句紧承⑥句叙述母亲的表现及“我”的猜想;⑤句紧承④句叙述“我”的等待;③句描写“我”等待中感受阳光的照射;①句描写“我”等待时的动作;②句描写“我”等待时的心理活动。
综合以上分析,正确句序应为⑥④⑤③①②。
故选:C。
9.(2024秋 故城县期中)选出对文中捕鸟一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捕鸟是在“拍雪人”和“塑罗汉”都不相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B.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C.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捕鸟的过程,体现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
D.写捕鸟的过程,文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乐”字,但可以看出,捕鸟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熟读原文,首先要通读全文,理解主要内容,再从关键语句中查找主要信息。
【解答】A.有误。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来写捕鸟的过程,体现了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折其中也充满了乐趣。“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表述有误。
BCD正确。
故选:A。
10.(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当我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之后,不妨扩大疆域,增修新舍。
B.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
C.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 萨松写过一行不朽的警句:“我的心里有猛虎在细嗅蔷薇。”可以说这行诗是象征诗派的代表。
D.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使用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解答】A.有误,“美观结实,储物丰富”中间的逗号应为顿号。
BCD.正确。
故选:A。
11.(2024秋 枣强县期中)下面对《次北固山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题目“次北固山下”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次”是游览的意思。
B.颔联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透露着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D.尾联借助“乡书”“归雁”抒发了诗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亲人的情感。
【答案】A
【分析】《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用笔自然,写景鲜明,情感真切,情景交融,风格壮美,极富韵致,历来广为传诵。
参考译文: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有误,“‘次’是游览的意思”表述错误,“次”是停泊的意思。
BCD.正确。
故选:A。
12.(2024秋 故城县期中)下面是小海进行的诗句整理表格,请帮他完成表格填写。
水之形 古诗词名句 出处 水之韵
溪 ①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溪水潺潺,回荡着旅人的② 思乡之情 
海 ③ 日月之行 , 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 , 若出其里 。 曹操《观沧海》 海水滔滔,诉说着将相的豪情壮志
潮 ④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王湾《次北固山下》 潮水宽阔,展现着心态的乐观豁达
【答案】①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注意“藤”的书写)
②思乡之情
③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注意“汉”的书写)
④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分析】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根据提示和语境写出相应的句子,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解答】答案:
①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注意“藤”的书写)
②思乡之情
③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注意“汉”的书写)
④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注意“悬”的书写)
13.(2024秋 长春期末)亲爱的同学,在广袤的文学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尽收眼底,美的情感、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使人着迷,令人陶醉。文学,正是它伴随我们成长,带领我们走进过去和未来,让我们的心灵找到归宿。我们现在就要成立班级小小图书馆,开展借书捐书和读书活动。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发起人,你将用怎样富有鼓动性的话号召同学们参加活动,积极热情地给班级小小图书馆借书捐书并热爱读书?请写在下面。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志愿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请慷慨大方地带着你的爱书一起走进我们的小小图书馆吧,让我们燃起文学的热情,遨游于文学的海洋,一起感受成长的喜悦。 
(2)大家借出的及捐出的书阅读权属于全体同学,所有权仍然属于原主。你捐出的爱书被赵晓亮同学借去看,三个星期了,你想让他快点放回书柜,该怎样跟他说明,既让他养成及时还书的习惯,又不伤害你与他之间的感情? 赵晓亮同学,你捐的书我已经仔细读完了,是一本好书,我读完它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好书大家都爱读,我们得及时放入书柜,保证它们较快地在同学们中间传阅。你借的那本书读完了吗?还请快一点回柜,好几个同学都想读它呢。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里要求用富有鼓动性的话号召同学们参加成立班级小小图书馆,开展借书捐书和读书活动。首先要有称呼“亲爱的同学们”,然后突出集体捐赠的力量和读书的意义,要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够号召大家积极借书捐书和读书即可。
(2)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劝说他人,要注意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首先要有称呼“赵晓亮同学”,然后委婉说明他借阅的时间比较长,大家都想阅读好书的愿望,以便让他能理解及时还回书籍的重要性,及时放入书柜。
【解答】答案示例:
(1)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进行一次关于文学的志愿活动,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请慷慨大方地带着你的爱书一起走进我们的小小图书馆吧,让我们燃起文学的热情,遨游于文学的海洋,一起感受成长的喜悦。(意思对即可)
(2)赵晓亮同学,你捐的书我已经仔细读完了,是一本好书,我读完它只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好书大家都爱读,我们得及时放入书柜,保证它们较快地在同学们中间传阅。你借的那本书读完了吗?还请快一点回柜,好几个同学都想读它呢。
14.(2024秋 黄骅市期中)阅读两段选段,回答问题。
【甲】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若日事,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节选自《五猖会》
(1)为何背诵《鉴略》这一段对作者来说“却还分明如昨日事”?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一谈。
【乙】
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节选自《二十四孝图》
(2)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为什么“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答案】(1)本来作者的心情是兴奋地,因为父亲在这兴奋之中突然冷冰冰地叫他去背书,作者从兴奋到忐忑,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背完书后旁人都高兴起来了,但作者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这件事给他的童年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从“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并没有让他受益。
(2)“我不敢做孝子”是因为现在家境正在坏下去,父母常愁柴米,祖父母又老了,倘若父亲学了郭巨,埋的就正是“我”。“怕父亲做孝子”是因为父亲孝顺祖母,也许就会把“我”埋了。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先要熟悉名著具体内容,再结合相关故事情节作答。《五猖会》中和问题相关的情节有:“到东关看五猖会去,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看五猖会的心情本来是极度兴奋地,却因为父亲要“我”背书而变得沮丧失望。这件事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以至于每每想起“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2)本题考查的是对名著内容的理解。《二十四孝图》和问题相关的原文是:我最初实在替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黄金一釜,这才觉得轻松。然而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家景正在坏下去,常听到父母愁柴米;祖母又老了,倘使我的父亲竟学了郭巨,那么,该埋的不正是我么?如果一丝不走样,也掘出一釜黄金来,那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那时我虽然年纪小,似乎也明白天下未必有这样的巧事。由此可以看出,“我不敢做孝子”是因为当时家境正在变坏,父母常愁柴米,自己不想被父亲埋掉:“怕父亲做孝子是因为父亲孝顺祖母,担心他会为了祖母把“我”埋了。
答案:
(1)本来作者的心情是兴奋地,因为父亲在这兴奋之中突然冷冰冰地叫他去背书,作者从兴奋到忐忑,沮丧的极度失望的心情。背完书后旁人都高兴起来了,但作者已经觉得索然无味了。这件事给他的童年带来不太好的影响,从“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可以看出。父亲的教育并没有让他受益。
(2)“我不敢做孝子”是因为现在家境正在坏下去,父母常愁柴米,祖父母又老了,倘若父亲学了郭巨,埋的就正是“我”。“怕父亲做孝子”是因为父亲孝顺祖母,也许就会把“我”埋了。
15.(2024秋 西夏区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除夜①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之夜。②故乡:借指故乡的亲人。③千里:借指千里之外的诗人自己。
(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诗的开头就是“旅馆”字,看似平平,却不可忽视,全诗感情就是由此而生发出来的。
B.“寒灯”字,渲染了旅馆的清冷和诗人内心的凄寂。
C.“今夜”是除夕,所以明朝又是一年了,由旧的一年“思”到新的一年,作者漫漫无边的思念之苦,又要为自己增添新的白发。
D.这首诗写除夕之夜,深思苦调,表达直接,感人肺腑。
(2)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D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内心孤独寂寞;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分析】《除夜作》是唐代高适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除夕之夜,游子家人两地相思之情,深思苦调,委曲婉转,感人肺腑。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ABC.正确;
D.有误,“故乡今夜思千里”意思是说:“故乡的亲人在这个除夕之夜定是在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想着我今夜不知落在何处,想着我一个人如何度过今晚。”其实,这也正是“千里思故乡”的一种表现。诗人并没有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是表达的更加含蓄委婉。
故选:D。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读懂诗句大意是作答的基础。
诗歌大意: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由此可知,本诗时间——除夕之夜,季节——冬季,地点——旅馆,人物情感——思念故乡。“转凄然”的意思是:变得凄凉悲伤。除夕之夜,寒灯只影,诗人难于入眠,而“独不眠”又会想到一家团聚,其乐融融的守岁景象,这更让诗人内心难耐。所以诗人心境变得凄凉的原因是自己一人客居旅馆,又在除夕夜,平添了作者的思乡思亲之情。“霜鬓明朝又一年”又隐含着对年华易逝的感慨。据此理解作答。
答案:
(1)D
(2)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旅馆,内心孤独寂寞;二是对故乡亲人的无比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译文:
除夜作
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16.(2024秋 庆云县校级月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①,兔走触②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③而守株冀④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出自《韩非子 五蠹》)
【注】①株:残留的树桩。②触:碰到。③耒:犁耙,古代耕田用的农具。④冀:希望。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兔走触株 东奔西走
B.因释其耒 未若柳絮因风起
C.而身为宋国笑 公大笑乐
D.治当世之民 下车引之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从这篇寓言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答案】(1)A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收获,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分析】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而今居然想用过去的治国方略来治理当今的百姓,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样的错误呀。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前句句意: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走:跑。后句句意:到处奔波;走:跑。选项划线字意思相同。
B.前句句意: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因:于是。后句句意: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因:趁,乘。选项划线字意思不同。
C.前句句意: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笑:耻笑。后句句意:谢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乐:高兴。选项划线字意思不同。
D.前句句意:治理当今的百姓;之:的。后句句意:下车去拉元方;之:代词。选项划线字意思不同。
故选:A。
(2)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注意要求限断三处。句意为: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国人耻笑。故断句为: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思考文中故事讽刺了哪些人,说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故事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的,不能太懒了,不要把偶然事件当做必然事件,不要想着不劳而获。
答案:
(1)A
(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收获,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17.(2024秋 荣成市校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甲】
_____
①在春天,叫醒我的,是鸟,是一只只藏在深山中的春鸟。
②早起,春山寂寂,我躺在床上看青灰色的晨曦流进后窗,鸽群“呼啦啦”地从窗前飞过,随即一声声清脆的鸟叫声传入人耳来,顿时清醒不少。我突然想到曾读过一句话:“于清晨极静时,听到鸟鸣,令人不敢堕落。”
③于是,我披衣起床,站在走廊上长久地听着一声声鸟叫。放眼望去,一大片一大片油菜花发了疯似的“黄”,一大片一大片麦苗发了疯似的“青”,一块儿黄连着一块儿青,一块儿青连着一块儿黄,让人眼里、心里全是欢喜。
④而此时,鸟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A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⑤晴日里听鸟叫与雨日里听大为不同,正所谓晴有晴的好,雨有雨的妙。倘若是晴天,春山空旷,一草一木都看得清晰。一声声的鸟叫从远天云外传来,让人只觉得更加空旷。年少时读王籍的《入若耶溪》,我还不曾有过“鸟鸣山更幽”的感受,如今听得久了,愈发觉得那一个“幽”是那样的动人,那意境“哗”地一下子就出来了。
⑥若是雨日,就别有一番情趣了。清明前后,雨水颇多,窸窸窣窣的雨声里夹杂着一声声鸟鸣,这声音听着就不是空旷了,而是空灵。一声声的鸟鸣仿佛是抖落了雨水一般,清脆不已。此时恰是鸟声最欢的时候,我端坐屋内看书,竟感觉所有的雨声都挟裹了鸟鸣落到了书页间,顿生春意。
⑦《小窗幽记》里写春鸟:清晨林鸟争鸣,唤醒一枕春梦。独黄鹂百舌,抑扬高下,最可人意。山居听得的可不独独是黄鹂,B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⑧不得不承认,这些山间的鸟儿确实比人更懂“春光易逝”这个词。不信你听,此时山间群鸟正喧哗,而人间却又有几人在这大好晨光中醒来呢?
【乙】
款款而行的初秋
①当丝丝缕缕的风轻拂过来,无边的宁静便在风与空气中弥散,身心仿佛被秋天减了负,有了翱翔的欲望。
②自然界似乎在秋天里一下子色彩斑斓,却又安之若素。
③八月的早晨清凉清凉的,繁茂生长过的庄稼早已深藏不露,向天的愿望变成俯地的温存。草木收起了棱角,学着不再张牙舞爪。同时,大地上一批植物逐渐衰老,会有另一批植物续上来凌寒而生,小白菜、菠菜等,都将准时贴着地皮生长,小家碧玉般不事张扬地葱绿。也有些花在秋凉中开了,金黄金黄的有栾树、桂花、皇菊,一开花就芳香四溢。紫蓝的喇叭花、粉红的月季花等,温温存存地开。
④风一遍遍梳理天空与大地,轻轻地梳,慢慢地理,耐着心地抚摸,偶尔下了力气吹那么一下,大地就日见稀朗了。在乡下的天空里星星反而更显繁密。成群的鸟儿一阵风一阵风地飞,像被风搅起的一大团一大团的叶子,密密麻麻地扑向电线、阳台和树枝。田野里,那一声牛的长哞,慢条斯理,从容不迫,把心中压抑久了的沉闷释放了出来。
⑤踏入秋的门槛,人们可以在一片片飞红中观枫叶,在一阵阵馨香中闻桂花,在一簇簇金灿灿的明黄中赏秋菊,在山水间徜徉,这就是秋天的况味。
(有删改)
(1)请你为【甲】文拟个合适的标题并阐述命名理由。
(2)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朗读会更打动人。请你仿照A句的朗读设计示例,从重音角度为B句设计朗读。
A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
朗读设计示例:“更”字要重读,强调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极为美妙,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B句: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
朗读设计: “轮番”要重读,强调各种鸟争相鸣叫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3)于字里行间品味语言之美,能够领略文学作品的意蕴,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请从修辞的角度对【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进行赏析。
也有些花在秋凉中开了,金黄金黄的有栾树、桂花、皇菊,一开花就芳香四溢。紫蓝的喇叭花、粉红的月季花等,温温存存地开。
(4)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群文阅读”语文学习活动,他们想为上面两篇文章再添加一个新成员——《济南的冬天》,请你写出两条添加理由。
(5)【甲】文中第⑤段作者由鸟鸣想到了王籍的诗句“鸟鸣山更幽”,你能从【乙】文中第⑤段联想到哪些诗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答案】(1)示例:春鸟喧哗。文章以春鸟的喧哗贯穿全文,描写了春天的鸟鸣声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鸟鸣、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春鸟喧哗》为题,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示例一:“轮番”要重读,强调各种鸟争相鸣叫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热闹”要重读,强调各种鸟在山间争相鸣叫的喧哗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温温存存”一词将喇叭花、月季花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喇叭花、月季花等开放时安静柔和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初秋的喜爱之情。
(4)三篇文章都是写景的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刻画得生动传神,让读者领略到了景物之美。
(5)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分析】【甲】文描绘了作者在春天清晨聆听山间鸟鸣的情景,以及在不同天气(晴天与雨天)下鸟鸣带来的不同感受。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鸟鸣的清脆悦耳,以及这种自然之声如何唤醒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山间鸟儿珍惜春光、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的赞赏。
【乙】文描绘了初秋时节的自然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风、天空、大地、植物、花朵以及动物(如鸟儿、牛)等元素,展现了初秋宁静而丰富的色彩与气息。同时,也描绘了人们在秋天中的活动,如观赏枫叶、闻桂花、赏秋菊等,表达了对秋天美好景致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解答】(1)本题考查拟写题目的能力。题目或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作为行文线索,或提示主旨。本文以春鸟的叫声贯穿全文,写了早晨、晴日、雨日等各种不同场景下的鸟鸣,描写春日绚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山间春鸟的喧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美好时光的热爱,暗示了“珍惜春光”的主题,发出对沉浸于世俗无法自拔的人们的警醒。可据此拟题,如:春鸟喧哗、山间鸟鸣等。
(2)本题考查朗读能力。作者着重表达什么情感,相应的词语要重读。“亦有燕子、杜鹃、喜鹊、画眉、布谷这些‘角儿’轮番登台,好不热闹”,这一句意在表现山居时各种鸟争相鸣叫的情景,表达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所以需要重读的部分应该突出鸟儿鸣叫时喧腾的词。如“轮番”,意在强调各种鸟连续不断,你争我抢的鸣鸟场面,热烈且富有生机,可以表达作者对春光山居生活的强烈喜爱,可重读;如“热闹”,意在渲染各种鸟争相鸣叫是的场面,种类繁多,鸣叫声不断,可见作者对鸟儿们的喜爱,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可重读。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紫蓝的喇叭花、粉红的月季花等等,温温存存地开”运用了拟人修辞,“温温存存”形容人的温暖、温柔和顺等,这里将喇叭花、月季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喇叭花、月季花开放时的温柔情态,衬托初秋时轻柔安静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初秋的喇叭花、月季喜爱之情,对初秋的喜爱之情。
(4)本题考查拓展阅读与写作。选择《济南的冬天》,从内容上看,都是写景的美文。《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之情,对济南这座城市的热爱之情,以及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生活情操。与这两篇文章一样,都是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写作方法上看,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自然景物的形象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如【甲】文中,“鸟儿们也仿佛知道有人在侧耳倾听,此起彼伏的鸟鸣从山涧、树梢、屋顶上传来,似口哨,似溪声,似琴音,更似一曲天籁。”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极为美妙,表达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如【乙】文中“繁茂生长过的庄稼早已深藏不露,向天的愿望变成俯地的温存”运用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庄稼从生长到成熟的过程,表达了丰收的喜悦。如《济南的冬天》中“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济南周围山的地理特点,并因为这地理特点给济南带来的温暖舒适的感觉。
(5)本题考查默写诗句。从【乙】文中第⑤段“人们可以在一片片飞红中观枫叶,在一阵阵馨香中闻桂花,在一簇簇金灿灿的明黄中赏秋菊,在山水间徜徉,这就是秋天的况味”可联想到相似描写晚秋场景的诗句,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答案:
(1)示例:春鸟喧哗。文章以春鸟的喧哗贯穿全文,描写了春天的鸟鸣声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生机与活力,表达了作者对鸟鸣、对春天、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春鸟喧哗》为题,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示例一:“轮番”要重读,强调各种鸟争相鸣叫的景象,表达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热闹”要重读,强调各种鸟在山间争相鸣叫的喧哗景象,表达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温温存存”一词将喇叭花、月季花等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喇叭花、月季花等开放时安静柔和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初秋的喜爱之情。
(4)三篇文章都是写景的美文,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之处,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刻画得生动传神,让读者领略到了景物之美。
(5)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