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课件 初中物理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8 14:1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你还记得“猴子捞月”的故事吗?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理吗?
情景引入:观察
情景引入:观察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情 境 导 入
2.像——在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外一个“你”,镜子里的这个“你”就是你的像,像是相对于实物而言的,是物体的形状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平面镜——反射面是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
平面镜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新 课 探 究
1.活动:观察平面镜中的像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平面镜观察自己的脸,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你的像在平面镜的什么位置?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和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你与平面镜的距离时,像的大小改变吗?像到镜面的距离怎么变化?
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
(2)猜想与假设
①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可能相等。
③像与物左右可能相反。
2.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设计实验
问题1: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手又不能伸进平面镜,怎样才能找到像的位置?
问题2:平面镜里的像是虚像,怎样才能方便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用相同的蜡烛替代像
——等效替代法
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5)实验表格
实验序号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1
2
3
(4)实验器材
茶色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方格纸、刻度尺、火柴、铅笔等。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A
B
把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
玻璃板
水平桌面
蜡烛A和B
大小相同
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呢?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因为玻璃板既能成像也能透光,所以实验中既能看到物体(A蜡烛)成的像,也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对面的物体(B蜡烛),这样就能够准确的找到成像的位置。而平面镜由于不透光,所以只能成像,却不容易找到像的位置。
1.在桌面上铺一张纸,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并贴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线;
2.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拿另一只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的后面移动,直到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3.在纸上给两只蜡烛对应的位置描点,标记为A、A ' ;
4.移动点燃蜡烛的位置重复步骤2、3;
5.用虚线连接对应的点AA ' 、BB ' 、CC ' ,并用刻度尺测量各对应点到玻璃板的距离。
(6)进行实验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注意事项
1.玻璃板放置时要与桌面垂直。
2.完成一次实验后改变蜡烛A位置再重做两次实验,避免实验数据的偶然性;将实验采集的数据填在表格中,同时完成实验结论的填写。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①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②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⑤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平面镜所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7)实验结论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④物、像关于平面镜轴对称。
视频演示-平面镜成像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回顾与思考
1.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同时反射,每个表面成一个像。
2.如果移动蜡烛时,怎么都无法使像与后面的蜡烛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
3.实验时,背景光线是强些好还是弱些好?弱些好,便于在玻璃板上成更清晰的像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当光线经过镜面反射再进入人眼时,由于人有光的直线传播的经验,于是人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反向延长线的焦点S ’发出的,S ’即为S 在平面镜中的像。
s
s'
s
光源可以发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 人眼就看到了物体。
二、平面镜成像原理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s
s'
平面镜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
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
这样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像就叫做虚像。
虚像可以用眼睛观察到,但不能被光屏接收到,作图时,虚像用虚线表示。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经平面镜所成的像A′B′,并保留作图痕迹。
A
B
A
B
①第一步作垂线,标垂足
A
B
A′
B′
②第二步取等距离
O
O′
A
B
A′
B′
③第三步画虚像
O
O’
平面镜成像作图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练习:某发光点S 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分别沿O1A和O2B方向射出,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图中画出发光点S 的位置和两条入射光线。
O1
S
S1
O2
A
B
作法:
1.将AO1和BO2延长交于S1。
2.过S1作镜子垂线,取相等距离找到S。
3.再连接SO1和SO2,标上箭头。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利用平面镜成像
如:练功房、理发店、服装店里安装的平面镜、家庭中所用的穿衣镜、学校里的正衣镜、牙医使用的金属平面镜等。
演员对着镜子化脸谱
舞蹈演员看练功效果
超市用平面镜增强效果
牙医用口镜观察口腔内情况
三、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我国古代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曾有“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的记载。在潜望镜筒的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块平面镜,都跟水平面成45°,原理是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光路。
最古老的潜望镜
潜望镜
投影仪上的反光镜
塔式太阳能电站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凸面镜: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球面镜。
(1)凸面镜的性质:对光有发散作用。
(2)应用:汽车上的观后镜、马路拐弯处的镜子,其目的是扩大视野。
凸面镜的发散作用
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汽车上的观后镜
四、凹面镜与凸面镜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凹面镜的性质:对光有会聚作用 。
2.凹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球面镜。
根据凹面镜会聚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太阳炉,天文学家们用凹面镜作大型反射式望远镜,还有耳鼻喉科医生用凹面镜会聚光观察耳道情况等。
凹面镜的会聚作用
太阳灶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根据光的反射的可逆性,射向凹面镜的光线,反射后成平行光的性质,手电筒、汽车头灯、军事上的探照灯等用凹镜作反射面,其作用就是使放在焦点附近的灯泡发出的光向同一方向近似平行地射出,使光束集中,亮度大,照射的距离远。
凹面镜得平行光
汽车头灯
手电筒的反光镜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一只小猫正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如图所示。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中的哪一个? ( )
A B C D
C
课堂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 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A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 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S′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光的反射
平面镜
反射面是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
平静的水面也可以看作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
像和物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虚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平面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节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 堂 小 结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