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及其描述
押加是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两个人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袋互拉,以决胜负。拔河比赛,是人数相等的双方对拉一根粗绳以比较力量的体育活动。掰手腕比赛时,两个人用尽全“力”,实际是比臂力和腕力的大小。
押加
掰手腕
拔河
力均势敌
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我们一起探究吧!
第一节 力及其描述
情 境 导 入
观察思考
人推车
运动员举杠铃
人用力
车受到力
双手用力
弹簧受到力
运动员用力
杠铃受到力
双手拉弹簧
一、力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力及其描述
1.力的概念: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用符号 F 表示。
人 推 车
双手 拉 弹簧
运动员 举 杠铃
磁铁 吸引 铁钉
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
“提”“压”“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思考:产生力的条件是什么?
至少要有两个物体;物体间要有相互作用。
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在水平面上,两个篮球刚好接触静止,它们之间没有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可能有力的作用
例如,地球对它表面及其附近的物体有吸引力的作用。
想一想: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吗?不接触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吗?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力的单位
牛顿,简称牛,符号N。
艾萨克·牛顿
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科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被公认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问题: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做一做
(1)用力捏橡皮泥;
(2)用力拉伸或压缩弹簧。
橡皮泥、弹簧的形状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实验结论:
二、力的作用效果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形变包括形状和体积的改变
弓的形状
发生改变
海绵发生了形变
跳板发生了形变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演示实验
(1)一个小铁珠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当磁铁靠近它时,会出现什么现象?
(2)让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来,沿着它的运动方向放一个磁体,观察小球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
(3)再次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在它运动路径的侧旁放一个磁体,观察小铁球运动的变化情况。
甲
乙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铁球在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铁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3)铁球在磁铁的吸引力作用下,铁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实验现象:
(1)静止的小钢珠被磁铁吸引,铁球向磁铁方向运动。
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以及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实验结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改变运动的状态
1.使物体发生形变
(1)形状改变(使物体伸长、缩短、弯曲、扭转);
(2)体积改变.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3)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
问题: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弹簧,用力越大,拉的越长,说明力的大小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演示实验
2.如图乙,用大小相同的力压、拉弹簧,弹簧的形变不同,说明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甲
乙
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想想做做
如图,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手推门的难易程度有什么不同。
现象:推门的时候,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A) ,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C)易于把门推开。
结论: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
举例: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A 比握在把的中间B ,更容易把螺母拧紧。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称为力的三要素。
2.对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1)力的三要素均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当其中的任何一个要素改变时,力的作用效果就可能会随之改变。
(2)因为力的三要素决定了力的作用效果,所以我们要描述一个力时,就必须指明该力的三个要素。
打台球时,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很重要。
想想议议:能否用一个图把力的三要素简单、方便地表示出来?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力的示意图:
(1)概念: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三要素。
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
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
(2)方法:
例:用力的示意图表示:用100N的力拉车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
练习:一位同学沿水平方向用75N的力推箱子,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
F= 75N
O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请通过下面的活动,体会施力和受力的感觉。和同学讨论,力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活动
1. 向上提书包,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2.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
3.拉开弹簧时,会感觉到什么?
感觉到了书包也对手有拉力
手会感到疼,
感觉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分析以上现象,得到结论: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也就是: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在两个靠得较近的小车上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想想做做
2.请一个同学穿上旱冰鞋推墙,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松手后两小车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
表明:两块磁体同时受到了力的作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现象:人向前推墙,人向后退。
表明:人也受到了墙的推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的同时必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一对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
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应用:
讨论:船是如何离开岸边的?
船到岸边,人用力推岸,对岸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岸施加的力,船离岸而去.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原因:当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另一只小船也同时对人施力,而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自己坐的小船也会由静止变为运动。
现象:坐在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开时自己坐的船也被推开了。
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能够把另一只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船不动吗?
想想议议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 用手拍打墙,施力物体是 , 受力物体是 。手感到很疼,这说明 。
手
墙壁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课堂练习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下图中,可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
(A)
(B)
(C)
(D)
(E)
BCE
AD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请画出电灯对电线的拉力的力的示意图。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第一节 力及其描述
课 堂 小 结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