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0张PPT。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第14课课程标准:包括1840近代以来1912民国以业
和1949现代以来1978改革开放以来2018-11-15一、鸦片战争前中国人物质生活长袍马褂满汉美食深宅大院布衣粗食普通民宅保守、等级森严
2018-11-151.服饰变化:
(1)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中山装。
(2)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学生装
2.特点:土洋并存;中西合璧。找出视频中的人们的服饰的变化。2018-11-15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旗袍的变化:1、服饰特征:从保守呆板向适体方便过渡;
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2018-11-15右边:三民
主义,
左边:
平等自由博爱《走向共和》2018-11-15(二)近代饮食的变化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的饮食鸦片战争后出现的西餐2018-11-15(三)近代住房的变化2018-11-152018-11-15特点:封闭性
原因:小农经济特点:开放性
原因:工业经济(三)近代住房的变化2018-11-15(四)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2018-11-15婚姻包办婚姻自由跪拜握手鞠躬女子裹足迫令放足传统历法公历男子留辫剪辫易服(四)近代社会习俗的变化辛亥革命2018-11-15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思考:材料中作者的主张是什么?他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有哪些?断发易服。
适应国际交往的需要;适应工业文明的需要史海掠影2018-11-15民国下令剪辫易服,
废止缠足2018-11-15 一双绣花鞋竟不及一个巴掌大,而最宽的鞋跟部分,也最多不过一寸。 2018-11-15平分标准:3分钟内,每表现一个习俗的变迁得一分。演员表演分数满分5分。有趣和观赏性满分5分。请同学们来表演历史剧体现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2018-11-151.探讨影响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因素。?(1)政治:①西方列强侵略中国,同时也带来 了近代西方文明。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③国家政策影响。如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2)经济:近代工业化、城市化的推动
(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影响)。
(3)文化:民主、自由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改良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2018-11-15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当家作主。三、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2018-11-15住房拥挤,
家具简陋。2018-11-15新中国建立后到60年代50年代的时尚:列宁装 布拉基 3.激情岁月 朴素衣着(改革开放前)问题4: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列宁装、连衣裙等苏式服装会受到青睐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体现了中苏两国的良好关系2018-11-1560年代的流行:绿军装不爱红妆爱武装蓝灰色的海洋 特征:审美取向扭曲,
衣着朴素。“新三年、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 60年代到改革开放之前:2018-11-15物质匮乏,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计划供应。2018-11-15(一)服饰(1949~1978)
1.表现:列宁装、绿军装、布拉基。
2.服饰特征:政治色彩强烈
3.变化原因:三、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中苏两国的关系良好
(2)扭曲的审美观念、严重的个人崇拜、国家经济的困难。2018-11-154.变革年代 无限风光(改革开放以后)2018-11-151、表现:异彩纷呈。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2018-11-15新时期,新风尚。2018-11-152018-11-15现代的结婚照2018-11-15(二)服饰(改革开放至今)
1、表现:异彩纷呈。
2、服饰特征:美观大方、彰显个性。
3、变化原因: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2018-11-15休闲娱乐成
人们生活一
部分,休闲
方式多样化
现代社会风
尚逐步形成颜色从
灰蓝色
为主变
为五彩
缤纷,
由单一
走向多
样化
温饱问
题得到
解决,
生活逐
步多样
化
住房得到
很大改善
家居追求
内部舒适
外部优美三、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改革开放;
生产发展;
思想解放;
政府注重;
改善民生。2018-11-15改革开放以后,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倡导“菜篮子工程”,使饮食更加丰富多彩。2018-11-15 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政策。近十多年来,居民住房不断得到改善,不仅人均居住面积扩大,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2018-11-15外因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内因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推动;吸收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等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产力;政治变革:经济发展: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改革开放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西学东渐:2018-11-15问题导引: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政治、经济、思想)
(1)近代变化的原因
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伴随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的涌入;
政治变革:①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②政府政策推动,如清末“新政”、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经济发展:吸收科技革命的成果;工商业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
思想解放:1840年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
2018-11-15问题导引:列举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政治、经济、思想)
(2)现代发生变化的原因
外因:建国前期,实行“一边倒”政策使中苏关系密切;后期,国际形势趋向缓和,中西交流加强
内因:
政治:左倾错误(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后)
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使经济发展缓慢,物资匮乏(前);经济发展迅速,物资丰富(后)
思想:左倾思想,僵化落后(前);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后)2018-11-15合作探究
(1)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封建习俗观念的改造;西方文明成果的传入。
(2)清朝特有的辫子,是满族贵族占统治地位的象征,是残酷的民族压迫的标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剪去大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的新国民。
(3)颁布剪辫易服法令,革除旧的官场称呼,改称职务,民间互称“先生”“君”;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4)孙中山认为清朝官场称人为“大人、老爷”玷污了共和政治。2018-11-15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社会史观2018-11-15革命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甲说: “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丙说: “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丁说: “他是中西方文明合璧的产物 。 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2018-11-15谢 谢!2018-11-152.清政府为什么反对修铁路?
(1)政治:维护封建统治;
(2)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3)思想:落后保守2018-11-153、探究: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积极:(1)经济:促进信息的交流、促进 社会经 济发展。
(2)生活:深刻地改变着生活方式。
(3)思想:深刻地改变着人们思想观念。
消极: (1)能源危机
(2)环境污染
(3)交通堵塞
(4)增加犯罪几率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