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5:2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知识体系构建 2018-11-15课程标准:2018-11-1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含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社会经济大混乱,其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2018-11-15场景:1929年的冬天,美国某煤矿工人家。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身穿着单衣的
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2018-11-15美国金融业首先爆发世界市场的影响本课导航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经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2018-11-153、经济危机的表现:1、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一、虚假“繁荣”的幻灭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2018-11-15一、虚假“繁荣”的幻灭1、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派繁荣景象2018-11-15 一战后,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移到纽约。2018-11-152018-11-15柯立芝繁荣造成这种经济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
资本:
技术:

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技术革新的推动一战后美国债务国→债权国
纽约成为金融中心之一世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2018-11-15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 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探究1:繁荣的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工人农民实际收入增长缓慢财富高度集中到资本家手里股票大幅度上升2018-11-15①贫富差距过大②股票投机过度③信贷消费过度供需矛盾扩大虚假繁荣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根本原因一、虚假“繁荣”的幻灭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主要原因供需矛盾激化直接原因2018-11-15全方位的经济危机3、经济危机的表现:一、虚假“繁荣”的幻灭 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金融业)。(1)标志:2018-11-15 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华尔街证券市场突然出现了坍塌,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抛售。崩溃的高潮在10月29日到来:大批的股票涌入到市场,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 2018-11-15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股票成为废纸,数字全无意义。无数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
“在当时,跳楼的绝不仅仅是股价!”2018-11-15 1929—1933年美国破产的银行达1万多家,占全国银行总数的49%,有900万储户瞬间失去了自己的全部存款,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 银行倒闭2018-11-15 有13万家以上的工厂倒闭,1932年美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下降了46.2%,钢铁工业下降了近80%,汽车工业下降了95%。企业破产2018-11-15 1932年被房东赶走的有273万户;失业人数将近1700万,约占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有3400万人没有任何收入,占全国人口的28%;许多人活活饿死。工人失业2018-11-15 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房子和服饰,以便全家七个孩子能有吃的。全家只能吃捡来的蔬菜度日。上图是美国以此照片发行的邮票。人民生活极度贫困2018-11-15 农产品批发价格下跌了54%,农民的净收入从61亿美元降到20亿美元,100多万家农场破产,大面积农田荒芜。农业危机2018-11-15一、虚假“繁荣”的幻灭③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锐减,很多人濒临破产。①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②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全方位的经济危机3、经济危机的表现:(2)具体表现:2018-11-151、经济危机的特点: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2、经济危机的影响:2018-11-15 ① 范 围 特 别 广 经济危机的特点2018-11-15?认真思考: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提示:从①美国的经济地位; ②世界市场等角度思考 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世界市场的已经形成,各国经济联系紧密 2018-11-15 2.为什么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因为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它的经济状况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2)还因为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迅速波及到全世界。
2018-11-15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经济危机的特点② 时 间 相 当 长③ 破 坏 特 别 大
2018-11-15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探究2: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有哪些影响?2018-11-152018-11-15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①人民要求改善生活,示威、游行和罢工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②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从而激起了当地人民更激烈的反抗。2018-11-15闻有所思:

1、当时美国的胡佛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反危机政策及措施?
2、胡佛反危机政策的结果如何?2018-11-151、胡佛的反危机政策及措施: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①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②被迫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以摆脱危机的政策。2018-11-15 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 胡佛就任美国总统 胡佛在竞职演讲时曾承诺:“ 如果我当选总统,保证让每家锅里有只鸡,每间车库里有辆汽车。”2018-11-15 自由放任主义源于古典经济学,意为“顺其自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这一理论的鼓吹者和坚定支持者,代表作《国富论》。
自由放任主义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社会经济事务最好由不受国家权力干预的个人决定,政府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历 史 纵 横2018-11-15①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
②举国上下怨声载道,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采取有效政策,迅速克服危机。 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胡佛的反危机的结果:未能克服危机2018-11-15 在美国历史上,很少有像胡佛那样受到人民讽刺、憎恶的总统。经济危机爆发后,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了简陋的栖身地,聚集村落被叫做“胡佛村”;流浪汉提着的要饭袋被叫做“胡佛袋”; 由于无力购买燃油而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露宿街头的流浪汉身上盖的报纸被叫做“胡佛毯”;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叫做“胡佛猪”。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吧。” 2018-11-152018-11-15对胡佛反危机的思考探究3:胡佛政府为什么不能克服经济危机?(提示:可以从危机的根源、胡佛反危机的措施方面来作答。)2018-11-15问题引导1.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答案(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使国民贫富差距拉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巨大。(3)影响: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接连不断。法西斯分子利用人们对现状的不满,加大了政治影响力。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以美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使各国家、各地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
2018-11-15合作探究(1)观点: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或会抑制经济的发展,工人失业。(3分) 着眼点:是解决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增加就业(4分)
(2)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4分)
背景: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②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动荡;政府信誉下降);③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放危机;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6分,每一方面2分)
(3)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居安思危,与时俱进,适时调整生产关系;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等。2018-11-15原因特点影响本课小结:具体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
加深各国的社会危机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大危机2018-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