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5.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2024版9年级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5.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教科2024版9年级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26 16:2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单元整体教学】物理学教科版(2024)9年级上册
第5章 欧姆定律
课题 5.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 复习课 试卷讲评课 其他课
1.教学内容分析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是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章节的起始,基于前面对电压、电阻等概念的认知,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先以生活中灯泡亮度随电池节数、电阻变化的现象引入,再用控制变量法分别设计“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两个实验,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为后续理解欧姆定律、解决电学实际问题奠定基础,是连接电学概念与规律应用的关键环节。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掌握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具备一定观察、实验操作能力,但对物理量间定量关系的探究思路、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的系统性运用仍需提升。他们对生活中电学现象有感性认识,可借此激发探究兴趣,但在将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规律,以及准确操作实验、分析复杂数据时,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搭建思维桥梁。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3.学习目标确定与教学重难点 课标摘要: (三)能量 3.4电磁能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的初步内容。强调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论证等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对电学规律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提升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为后续电路分析、电学计算等知识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支撑。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性及定量关系,构建欧姆定律初步物理观念,能运用其解释简单电学现象。 科学思维:通过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培养逻辑推理、归纳概括能力,从实验数据中提炼物理规律,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科学探究:经历“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完整探究过程,学会制定实验方案、规范操作仪器、处理实验数据,提升科学探究素养。 科学态度与责任:体会物理实验的严谨性,养成实事求是、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认识电学规律对科技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意义,增强科学责任感。 重点: 1.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并完成 “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的实验。 2.理解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难点: 1.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精准。 2.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
4.教学评价 评价维度具体内容学科知识评价概念理解:判断对电流、电压、电阻概念及控制变量法的掌握程度 知识应用:观察运用三者关系,分析电路电流变化、解释用电器工作差异的能力小组合作评价小组讨论:看实验问题讨论时的参与度、倾听与表达表现 合作任务:评实验分工、数据处理等任务的协作情况与成员贡献项目评价项目规划:考量实验计划、资源安排是否合理 项目实施:观察仪器操作规范、遇问题的应变与沟通 项目成果:评数据记录、结论归纳的准确性,及对误差、改进的思考实验评价实验操作:评价电表、变阻器等仪器使用,操作流程规范与实验态度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实验观察与分析:考查现象记录,及推理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逻辑能力
5.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评价
任务一:激趣导入
提问 “如何改变灯泡亮度”,引导结合生活思考; 演示2组实验方法:换电池(1 节→2 节)、换电阻(5Ω→10Ω),观察亮度变化; 追问 “电流变化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引出主题。 学生发言尝试提出灯泡亮度调节方法。 学生理解实验现象(电压高→灯亮,电阻大→灯暗)。 学生产生探究定量关系的兴趣。 从生活切入,直观铺垫定性关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任务二:课题1 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器材与电路 展示实验器材,说明用途(电压表测电压、电流表测电流); 讲解电路图设计:定值电阻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电表规范连接。 2.课题1:电阻不变时I与U的关系 问题引导: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总结“用滑动变阻器调节”。 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要点:开关断开、滑片最大阻值、电表量程与接线;巡视指导小组实验。 结论推导:引导计算 I/U 比值,绘制I-U图像;总结“电阻一定时,I 与 U 成正比”。 组织讨论:①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②多次实验的目的; 总结答案(保护电路+改电压;避免偶然性)。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学生确认器材用途。 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学生临摹电路图,标注连接方式。 学生讨论方案,对比“换电池”与“滑动变阻器”的优劣。 学生分组分工(连接、调节、读数、记录),记录4组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规律,绘制图像,总结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发言补充,记录结论。 熟悉器材,理解电路设计逻辑,规避操作错误。 培养“问题→方案”思维,理解滑动变阻器作用。 规范操作,培养协作能力,获取实证数据。 培养数形结合思维,经历“数据→结论”过程。 深化实验细节理解,培养严谨科学态度。
任务三:课题2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问题引导:换电阻后如何保持电压不变? 总结“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恒定(如 2V)”。 实验操作:强调“换电阻后重新调电压”的关键步骤;巡视指导,关注量程调整。 结论推导:引导计算 I×R 乘积,绘制I-R图像;总结“电压一定时,I与R成反比”。 学生推导电阻变化对电压的影响,确认调节方案。 学生更换3种电阻(如5Ω、10Ω、20Ω),记录电流(U=2V)。 学生分析数据,对比I-U与I-R图像,总结结论。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迁移知识,灵活应用控制变量法。 巩固操作,应对实验难点。 区分正比与反比,为下节课的欧姆定律铺垫。
6.板书设计
7.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1)特色学习资源:教材提供的实验电路图、实物连接图,清晰呈现实验装置搭建思路,学生可直观学习电路连接。实验记录表与坐标绘图任务,引导学生规范记录、处理数据,助力规律探究。 (2)技术手段应用: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电路连接步骤,强调电流表、电压表量程选择、滑动变阻器接线要点,突破实验操作难点。
8.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教学中,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实验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滑动变阻器调节(如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电压稳定操作)不够熟练,导致数据偏差,后续需增加分组实验练习时间,强化操作技能。在规律归纳时,少数学生对“控制变量”条件理解不深,表述规律时遗漏前提,需通过实例辨析加深认知。技术手段应用提升了教学直观性。整体来看,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思维得到锻炼,需在知识迁移应用(如复杂电路中规律运用)上继续加强习题巩固与拓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