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16: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政治建构1954年宪法中国人民政
治协商会议各级自治区、自
治州、自治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政党制度)1.初步形成1949.9 北平时、地:会议代表:内容——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共同纲领》确立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年法作用:代行 职权,为新中国成立作了准备——八字方针的提出(1956年)性质:
职能:3.新的阶段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人大2.1954年职能转变——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中国
共产党无党派
人士各民主
党派人民
团体各民族海外
华侨各地区人民
解放军代表的广泛性政权特色:体现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特色,也表明了新中国是民主联合政府。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各阶级在新政权中的地位如何?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民主权利,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
  专政对象:地主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1、主要职能:3、与西方政党的比较: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同: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较为普遍的政治制度不同:英法一般是两党制,两党轮流执政中共领导是政治上的领导,民主党派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地位平等。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根本政治制度)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就对人民政权的形式
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1949年的《共同纲领》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3.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基本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时、地:内容1954 北京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意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段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根本政治制度)(组织原则)(社会主义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规定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特点)
(2)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与《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
《共同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原则是人民民主和新民主主义
1954年宪法规定:国家性质是社会主义
原则是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共同纲领》规定3.意义1.概念及建立原因2.建立与发展(1)产生——1954年宪法(2)正式确认(3)发展——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 民族区域自治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建立原因:从国情分析
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国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历史传统)
②长期以来各民族事实上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局面,经济文化联系密切。(分布特点)
③由于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原因和旧中国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使各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现实状况)
④近代以来,各民族在为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等斗争中结成荣辱与共的关系,这种政治认同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民族问题上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内蒙古自治区1947西藏自治区1965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中国、西方民主制度差异及其原因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两党或多党制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经济基础国情不同-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在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及科学文化较为充分的发展。单一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地方自治或联邦制1. 1954年宪法体现什么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什么原则?(4分)
答:(1)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2分)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问题导引】【问题导引2】
1.列举新中国建立初期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并说明各起什么作用。
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的政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政治参与、民主监督和政治稳定的独特功能和重要作用。人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民族区域自治制使得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1)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掀起国民革命运动;进行土地革命;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召开七大,号召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进行重庆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立方针;召开重庆政协等(6分,只答其中三点即可,答其它内容言之有理的也同样给分)
【合作探究】
(2)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3分)
知识树: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形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2、发展
历程:①开始:1949年新政协—《共同纲领》
②1954:政协职能转变
③1956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④1982年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主要职能——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特点——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发展
历程1954一届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立2.地位——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职能——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
3.特点——高度民主、权力广泛、权力在民1949《共同纲领》规定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1.建立与发展:产生—《共同纲领》规定;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 发展:五个自治区2。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3。作用:少数民族实现了当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