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15: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3000年前,
一抔黄土封住了一件青铜尊的光芒,
根植于华夏子孙心中的字符——
“中国”,被镌刻于方寸之间。
3000年后,
它诞生和深藏的广袤土地、空间,
以它刻于“心中”的“中国”二字为名。
今天,在这片土地上,中华文明
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血脉,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轴上,
继续写就光芒万丈的篇章。
何尊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一、科技篇——天文、历法和医学
【探究任务1】以时间轴的形式归纳夏商周时期的天文成就。
商朝
西周
春秋
《春秋》中记载公元前613年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甲骨文里
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诗经》记载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记载日食的
商朝牛骨
“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
——《春秋·庄公七年》
【思考】先民们为什么要观察天文、制定历法?
从事农业生产
一、科技篇——天文、历法和医学
【探究任务2】以时间轴的形式归纳夏商周时期历法的发展过程。
夏朝
商朝
战国
可能有了历法。
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科技篇——天文、历法和医学
指导生产生活
【探究任务3】以表格的形式归纳夏商周时期医学的发展过程。
时期 人物 成就
远古时期
战国时期
神农
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
扁鹊
①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②发明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
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主张治疗疾病要顺乎自然,对症下药。
一、科技篇——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制作一张甲骨文的资料卡。
龟甲
牛骨
1899年,王懿荣
河南、陕西、山东等地
1.定义:
2.发现时间及发现人:
3.出土地点:
4.记载内容:
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甲骨卜辞”
商朝时期,人们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资料卡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会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象形: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最原始)
形声: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指事: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最进步)


“商朝的先人就
已有了书册”。
“惟殷先人,
有典有册。”
——《尚书》
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甲骨文也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成熟文字;
3.目前所知,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器?
青铜器,在古时被称为“金”或“吉金”,青铜是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因为出土后颜色青绿,故称“青铜”。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什么是青铜时代?
夏、商、西周时期,人们主要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武器,故称“青铜时代”。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猜一猜】青铜器的用途

斝jiǎ



钺yuè

编钟
乐器
食器—礼器
兵器
酒器
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商代亚醜钺
扭头跪坐人像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讲一讲】青铜器的制作流程
3.金属冷却变成固体后,便打破泥范
进行加工、修整,这样便制成了青铜器。
1.工匠先用高温烈火把铜、锡、铅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熔化。
2.制作泥范(模具),高温焙烧后再将熔化后的金属液体倒进泥范里。
【议一议】如果国宝会说话
各小组任选一件国宝,完成国宝档案。讨论结束后,派代表进行交流展示。
国宝档案
我的名字:
我的特色:
我想说: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四羊方尊(高58.3厘米,重34.5公斤)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羊角
羊的前腿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商]司母戊鼎
1.12米
1.33米
重832.84千克(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制作一张金文的资料卡。
1.定义:
2.发展:
3.记载内容:
丰富,涉及祭祀典礼、军事行动、法律诉讼等方面。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金文资料卡
金文,也叫铭文、钟鼎文。
西周时期,数量明显增加。
西周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西周]利簋及铭文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利簋铭文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尚书·牧誓》
相互印证了牧野之战的存在
推断出西周建立的确切时间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玉璋
四川广汉三星堆
【想一想】请你观察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出土地点分布图,
说一说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特征?
多元
一体
分布广泛
交流融合,共同构成中华文明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1)数量多;(2)种类多;
(3)工艺精;(4)分布广。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二、文明篇——甲骨文与青铜器
祭祀、军事
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1.何为青铜?
2.主要用途:
3.象征意义:
4.铸刻文字:
5.代表文物:
6.特点:
金文(铭文)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何尊等。
青铜器资料卡
数量多,种类多,工艺精,分布广。
铜、锡、铅三种金属按比例炼成的合金
三、文学篇——《诗经》和“楚辞”
【探究任务1】阅读课本,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
1.创作时间:
2.地位:
3.组成部分:
4.内容:
5.价值:
西周和春秋时期
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风”“雅”“颂”
关注现实,所收诗歌中,有的反映民俗民情,有的歌颂美好爱情,有的赞扬劳动者勤劳勇敢,有的批判统治者剥削压迫。
《诗经》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
“先民之生活,
历史的痕。”
——鲁迅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谁说没有衣服?和你把战服穿上。君王发兵打仗,我整理好铠甲和士兵,和你一起同行杀敌。)
——《诗经·秦风·无衣》
说说诗句反映的时代特征。
战乱不休。这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战歌,生动地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同抗敌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三、文学篇——《诗经》和“楚辞”
三、文学篇——《诗经》和“楚辞”
【探究任务2】走进屈原和“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等人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
屈原写了许多优秀诗篇,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诗经》现实主义
“楚辞”浪漫主义
古典诗歌
两大源头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音律最全、音域最广、气势最宏伟的编钟,至今还能演奏乐曲。
知识拓展——钟鼓之乐
本课小结
天文、历法
与医学
甲骨文与
青铜器
《诗经》和“楚辞”
历法:夏历、商朝历法、二十四节气
医学:名医扁鹊、《黄帝内经》
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青铜器: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何尊
《诗经》: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爱国诗人屈原《离骚》
天文:记录日食、月食、哈雷彗星
奠基后世
传承文化
影响深远
随堂练习
1.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制定了比较完备的历法,将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最早制定这种历法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B
2.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该名医是( )
A.神农氏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B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C
4.《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B
5.先秦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上,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
A.《诗经》 B.《离骚》
C.《春秋》 D.《黄帝内经》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