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课件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18 15:1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张PPT)
第20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正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发展的背景
人口
迁徙
北人南迁
五胡内迁
经济发展
民族交融
科技文化
繁荣
促进
促进
(1)对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继承、改革和创新;
(2)北方经济发展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基础);
(3)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民族交融);
(4)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
(5)佛教传入。
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D
2.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圆周率日。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贾思勰 B.祖冲之 C.顾恺之 D.王羲之
B
3.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雕塑艺术的优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据此可知( )
A.雕塑艺术起源于中国的佛像石窟艺术
B.龙门石窟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融
C.我国雕塑艺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
D.佛教传播在秦汉时期达到顶峰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