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易错过关(三)
1.C [解析] 在大树前说话,大树后面的人可以听到属于衍射现象;空旷的场馆里能听到回声属于反射现象;大街上警车尖叫着从行人旁疾驰而去,行人听到警笛声音由高变低属于多普勒效应现象;沿与两个完全相同的发声器平行的直线走,听到的声音忽大忽小属于干涉现象.综合上述,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衍射、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故C正确.
2.B [解析] 乒乓球会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不会向远处传播,A错误;将右侧挡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缝的宽度减小,衍射现象更加明显,所以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来更明显,B正确;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则波长会变小,衍射现象较之前比变得不明显,乒乓球的振动没有原来明显,C错误;此实验研究的是水波的衍射,D错误.
3.A [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知,x=0处的质点在t=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正在向下振动,波沿x轴正向传播,根据“上下坡”法可判断,A正确.
4.D [解析] 由图像可知,该波的波长λ=100 cm,周期T=2 s,则波速为v==50 cm/s,由振动图像可知,t=3 s时刻P的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由波动图像可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向右,D正确.
5.AD [解析] 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大量介质质点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A正确;单个物体可以作为波源,在介质中会产生机械波,B错误;波传播的是机械振动的形式,同时传播了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做受迫振动,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C错误,D正确.
6.BC [解析] 周期分别为TA=0.4 s,TB=0.6 s,波源振动周期不同,不会发生干涉,故A错误.λA=vTA=4 m,λB=vTB=6 m,故B、C正确.波源A引起的机械波经0.5 s传递到C点,起振方向向上,振幅为3 cm,再经过0.7 s,即TA,振动位移为-3 cm;波源B引起的机械波经0.3 s传递到C点,起振方向向下,振幅为4 cm,再经过0.9 s,即TB,振动位移为0,两列波叠加后在C位置的质点振动位移为-3 cm,故D错误.
7.AC [解析] A、C两点在波峰与波谷叠加处,为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D点在该时刻处于波峰与波峰叠加处,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4 cm,B点在该时刻处于波谷与波谷叠加处,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4 cm,则D、B两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8 cm,故B错误;D点在波峰与波峰叠加处,B点在波谷与波谷叠加处,都为振动加强点,则E点也是振动加强点,故C正确,D错误.
8.AC [解析] 由图甲可知,水波波长λ=1.0 m,由图乙可知周期 T=0.8 s,A正确;由波速公式可得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v== m/s=1.25 m/s,B错误;浮子A处于x=0.5 m处,由图乙可知,在t=0时刻,浮子A由平衡位置沿y轴正方向振动,由“上下坡法”确定水波的传播方向沿着x轴正方向,C正确;由图乙可知,若浮子A先振动,则从A传到B经历的时间为t=nT+T(n=1,2,3,…),若浮子B先振动,由图乙可知,浮子A开始振动时,浮子B已经在波峰,则从B传到A经历的时间为t=nT+T(n=1,2,3,…),所以两个A、B的距离有多种取值,不一定为1.75 m,D错误.
9.40 0.037 5 不能
[解析] 两列同性质的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因此波速v甲=v乙==40 m/s.t=0时刻甲的第一个波谷与乙的第一个波峰相距Δx=1.5 m+1.5 m=3 m,相遇所用时间Δt==0.037 5 s.由于两列波的频率不同,因此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10.(1)沿x轴负方向 1.5×10-2 m (2)6 m
[解析] (1)由波形图和振动图像可知t=0 s质点Q在平衡位置沿y轴负方向振动,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波的周期为T=1×10-5 s
可得波长为λ=vT=1500×1×10-5 m=1.5×10-2 m
(2)因时间为t=3 s=3×105×T
质点Q从t=0 s开始从平衡位置经过一个周期的振动的路程为4个振幅,故总路程为l=3×105×4×5×10-6 m=6 m
11.(1) s或 s m/s或(4n+3) m/s
(2)沿x轴正方向传播 如图所示
[解析] (1)由图像可知,波长为λ=4 m
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则在t=t2-t1=1 s内传播的距离为x=λ
有t=T
解得周期T== s
波速v== m/s
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则在t=t2-t1=1 s内传播的距离为x=λ
有t=T
解得周期T== s
波速v== m/s
(2)若波速为5 m/s,则在Δt=1 s内传播的距离为
x=vt=5 m=λ
由波的平移法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且波的周期为
T= s=0.8 s
质点P从t1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1.根据高中物理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①在大树前说话,大树后面的人可以听到
②空旷的场馆里能听到回声
③大街上警车尖叫着从行人旁疾驰而去,行人听到警笛声音由高变低
④沿与两个完全相同的发声器平行的直线走,听到的声音忽大忽小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 ( )
A.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反射
B.折射、共振、多普勒效应、干涉
C.衍射、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D.衍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2.[2024·广东新会一中高二期中] 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水波通过狭缝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若在挡板后的M点放置一乒乓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乒乓球会随水波的传播向远处运动
B.若仅将右侧挡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来明显
C.若仅增大水波波源的振动频率,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来明显
D.此实验研究的是水波的干涉
3.[2024·人大附中高二月考] 一简谐机械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T,波长为λ.若在x=0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波在t=时刻的波形为图中的 ( )
4.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3 s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该列波中的质点P的振动图像,由图甲、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v以及传播方向分别是 ( )
A.v=25 cm/s,向左传播
B.v=50 cm/s,向左传播
C.v=25 cm/s,向右传播
D.v=50 cm/s,向右传播
5.(多选)[2024·云南师大附中高二月考]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机械波的传播过程是大量介质质点依次重复波源振动的过程
B.单个物体的振动在介质中不会产生波
C.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振动,且会随波迁移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6.(多选)某介质中两个波源A、B同时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A、B、C在一条直线上,AB=2 m,BC=3 m,两波源引起的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均为10 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叠加区域内可能会发生干涉现象
B.A波的波长为4 m
C.B波的波长为6 m
D.t=1.2 s时在C位置的质点的位移为3 cm
7.(多选)[2025·四川达州中学高二月考]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在t=0时刻的叠加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2 cm,波速为2 m/s,波长为0.4 m, E点是BD连线和AC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C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B、D两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4 cm
C.E点是振动加强点
D.E点是振动减弱点
8.(多选)[2025·山东青岛一中月考] 湖面上漂浮着距离不超过3 m的两个浮子A、B.t=0时刻,湖面形成的水波如图甲所示,浮子A处于x=0.5 m处,t=0时刻起,浮子A、B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波长λ=1.0 m,周期 T=0.8 s
B.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v=0.8 m/s
C.水波的传播方向沿着x轴正方向
D.两个浮子A、B的距离一定是1.75 m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共3分)
9.(3分)甲、乙两列同种性质的波在同种介质中沿x轴传播,t=0时刻的波形及两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长如图所示,若乙波的振动周期T=0.05 s,则甲波的波速为 m/s,再过 s甲波的波谷与乙波的波峰第一次相遇,在两列波叠加后,叠加区域内 (选填“能”或“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
10.(11分)[2024·广东潮州期末] B超检查是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检查的一种诊断方法.图甲为某型号的B超仪在t=0 s时发送的超声波波形图,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已知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速度为1500 m/s,求:
(1)(6分)此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长λ;
(2)(5分)质点Q在t=0 s开始计时后3 s内经过的路程.
11.(16分)[2024·内蒙古通辽一中高二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x轴方向传播的机械波图像,实线是t1=0时刻的波形,虚线是t2=1 s时刻的波形.
(1)(6分)求该列波可能的周期和波速.
(2)(10分)若波速为5 m/s,其传播方向如何 请画出质点P从t1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至少画出一个周期,并在图中标上周期和振幅的数值)(共28张PPT)
本章易错过关(三)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
答案核查
(时间:40分钟 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单选题每小题4分,多选题每小题6分,共40分)
1.根据高中物理所学知识,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①在大树前说话,大树后面的人可以听到
②空旷的场馆里能听到回声
③大街上警车尖叫着从行人旁疾驰而去,行人听到警笛声音由高变低
④沿与两个完全相同的发声器平行的直线走,听到的声音忽大忽小
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 )
A.干涉、衍射、多普勒效应、反射 B.折射、共振、多普勒效应、干涉
C.衍射、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D.衍射、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
[解析] 在大树前说话,大树后面的人可以听到属于衍射现象;空旷的场馆里能
听到回声属于反射现象;大街上警车尖叫着从行人旁疾驰而去,行人听到警笛
声音由高变低属于多普勒效应现象;沿与两个完全相同的发声器平行的直线走,
听到的声音忽大忽小属于干涉现象.综合上述,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衍射、反
射、多普勒效应、干涉,故C正确.
2.[2024·广东新会一中高二期中]在水槽里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水
波通过狭缝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若在挡板后的 点放置一乒乓球,以下说法正
确的是( )
A.乒乓球会随水波的传播向远处运动
B.若仅将右侧挡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
来明显
C.若仅增大水波波源的振动频率,乒乓球的振动会变得比原来明显
D.此实验研究的是水波的干涉
√
[解析] 乒乓球会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但不会向远处传播,A错误;将右侧挡
板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缝的宽度减小,衍射现象更加明显,所以乒乓球的振
动会变得比原来更明显,B正确;增大波源的振动频率,则波长会变小,衍射
现象较之前比变得不明显,乒乓球的振动没有原来明显,C错误;此实验研究
的是水波的衍射,D错误.
3.[2024·人大附中高二月考]一简谐机械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周期为 ,波长
为 .若在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则该波在 时刻的波形为图中
的( )
A. B. C. D.
[解析] 由振动图像可知,处的质点在 时刻处于平衡位置,且正在向
下振动,波沿 轴正向传播,根据“上下坡”法可判断,A正确.
√
4.如图甲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图乙是该列波中的质点 的
振动图像,由图甲、乙中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这列波的传播速度 以及传播方向分
别是( )
A.,向左传播 B. ,向左传播
C.,向右传播 D. ,向右传播
[解析] 由图像可知,该波的波长,周期 ,则波速为
,由振动图像可知,时刻的速度方向沿 轴负方向,由
波动图像可判断出波的传播方向向右,D正确.
√
5.(多选)[2024·云南师大附中高二月考]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过程是大量介质质点依次重复波源振动的过程
B.单个物体的振动在介质中不会产生波
C.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振动,且会随波迁移
D.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均做受迫振动
√
√
[解析] 机械波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需要大量介质质点依次重复波源的振动,
A正确;单个物体可以作为波源,在介质中会产生机械波,B错误;波传播的是
机械振动的形式,同时传播了能量,介质中的质点做受迫振动,质点只在平衡
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C错误,D正确.
6.(多选)某介质中两个波源、 同时开始振动,它们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已
知、、在一条直线上,, ,两波源引起的机械波在介质
中传播的速度均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叠加区域内可能会发生干涉现象
B.波的波长为
C.波的波长为
D.时在位置的质点的位移为
√
√
[解析] 周期分别为, ,波源振动周期不同,不会发生干涉,
故A错误.,,故B、C正确.波源 引起的机械波
经传递到点,起振方向向上,振幅为,再经过,即 ,振动位移
为;波源引起的机械波经传递到点,起振方向向下,振幅为 ,
再经过,即,振动位移为0,两列波叠加后在 位置的质点振动位移为
,故D错误.
7.(多选)[2025·四川达州中学高二月考] 如图所示为两列同频率的水波在
时刻的叠加情况,实线表示波峰,虚线表示波谷.已知两列波的振幅均为 ,
波速为,波长为,E点是连线和 连线的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 两点是振动减弱点
B.、两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
C. 点是振动加强点
D. 点是振动减弱点
√
√
[解析] 、两点在波峰与波谷叠加处,为振动减弱点,故A正确; 点在该时
刻处于波峰与波峰叠加处,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 点在该
时刻处于波谷与波谷叠加处,振动加强,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则 、
两点在该时刻的高度差为,故B错误;点在波峰与波峰叠加处, 点在
波谷与波谷叠加处,都为振动加强点,则 点也是振动加强点,故C正确,D错误.
8.(多选)[2025·山东青岛一中月考] 湖面上漂浮着距离不超过 的两个浮子
、时刻,湖面形成的水波如图甲所示,浮子处于处,
时刻起,浮子、 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波长,周期
B.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
C.水波的传播方向沿着 轴正方向
D.两个浮子、的距离一定是
√
√
[解析] 由图甲可知,水波波长,由图乙可知周期 ,A正确;
由波速公式可得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 ,B错误;浮
子处于处,由图乙可知,在时刻,浮子由平衡位置沿 轴正方
向振动,由“上下坡法”确定水波的传播方向沿着 轴正方向,C正确;
由图乙可知,若浮子先振动,则从传到 经历的时间为
,若浮子先振动,由图乙可知,浮子 开始振动时,
浮子已经在波峰,则从传到经历的时间为 ,所以
两个、的距离有多种取值,不一定为 ,D错误.
二、填空题(本题共1小题,共3分)
9.(3分)甲、乙两列同种性质的波在同种介质中沿轴传播, 时刻的波形及
两列波的传播方向和波长如图所示,若乙波的振动周期 ,则甲波的波
速为____,再过_______ 甲波的波谷与乙波的波峰第一次相遇,在两列波
叠加后,叠加区域内______(选填“能”或“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不能
[解析] 两列同性质的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相同,因此波速
. 时刻甲的第一个波谷与乙的第一个波峰相距
,相遇所用时间 .由于两列波的频
率不同,因此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条纹.
三、解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7分)
10.(11分)[2024·广东潮州期末] B超检查是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检查
的一种诊断方法.图甲为某型号的B超仪在 时发送的超声波波形图,图乙
为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速度为 ,求:
(1) (6分)此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及波长 ;
[答案] 沿轴负方向
[解析] 由波形图和振动图像可知质点在平衡位置沿 轴负方向振动,根
据同侧法可知波沿 轴负方向传播
波的周期为
可得波长为
(2) (5分)质点在开始计时后 内经过的路程.
[答案]
[解析] 因时间为
质点从 开始从平衡位置经过一个
周期的振动的路程为4个振幅,故总路
程为
10.(11分)[2024·广东潮州期末] B超检查是医学上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检查
的一种诊断方法.图甲为某型号的B超仪在 时发送的超声波波形图,图乙
为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超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速度为 ,求:
11.(16分)[2024·内蒙古通辽一中高二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 轴方向传播的
机械波图像,实线是时刻的波形,虚线是 时刻的波形.
(1) (6分)求该列波可能的周期和波速.
[答案] 或 或
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则在 内传播的距离为
有
解得周期
波速
[解析] 由图像可知,波长为
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则在 内传播的距离为
有
解得周期
波速
(2) (10分)若波速为,其传播方向如何?请画出质点从 时刻为计时起点
的振动图像.(至少画出一个周期,并在图中标上周期和振幅的数值)
[答案] 沿 轴正方向传播 如图所示
11.(16分)[2024·内蒙古通辽一中高二期中] 如图所示是一列沿 轴方向传播的
机械波图像,实线是时刻的波形,虚线是 时刻的波形.
[解析] 若波速为,则在 内传播的距离为
由波的平移法可知,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且波的周期为
质点从 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
一、选择题
1.C 2.B 3.A 4.D 5.AD 6.BC 7.AC 8.AC
二、填空题
9.,,不能
三、解答题
10.(1)沿轴负方向 (2)
11.(1)或或
(2)沿轴正方向传播 如图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