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第四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4.1.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情 境 导 入
4.1.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
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猜猜看
新 课 探 究
第一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4.1.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提出问题: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你能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思路1:将其他气体除去,只剩下氧气,测定氧气体积。
思路2:将氧气除去,然后通过减少的体积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难!
相对容易!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磷+ 氧气 五氧化二磷(固体)
点燃
铜 + 氧气 氧化铜(固体)
加热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气体)
点燃
镁 + 氮气 氮化镁(固体)
点燃
镁 + 氧气 氧化镁(固体)
点燃
木炭
镁条
铜粉
红磷
小明想用镁条、木炭、铜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可行吗?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测量硬质玻璃管的容积(已知玻璃管容积30 mL)
2.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3.添加足量试剂,记录注射器的体积10 mL。
4.先预热,加热并不断推拉注射器。
5.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挤出,活塞稳定后记录注射器的体积。
铜 + 氧气 氧化铜
(固 ) (气 ) (固 )
原理:
加热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不断推拉注射器,目的是使氧气和铜粉充分反应
小气球起到缓冲、调节气压的作用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实验记录
实验现象:
实验前铜粉的颜色为 色,实验后变为 色,
这说明铜与 发生了化学反应。
红
黑
氧气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V1
V2
硬质玻璃管容积V1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V2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体积 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体积 氧气体积分数
30 mL
10 mL
2 mL
8 mL
1/5
实验结论:
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装置不能漏气。
(2)加热时温度高一些,时间稍长一些。
(3)铜粉要足量。
(4)加热时要不断推拉注射器的活塞。
(5)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
实验成功的关键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未冷却至室温就开始读数
加热时间不够长
误差分析
没有反复推拉注射器
装置气密性不好
铜粉的量不足
气球内残存气体
偏大
偏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方法提升
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含量的测定方法:
利用物质组分的性质差异,通过化学反应只将该组分除去,并不引入引入新杂质
课 堂 小 结
4.1.2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原理:
2.试剂的选择:只消耗氧气,且不产生气体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
5.成功的关键
5. 误差分析
6.方法提升
偏大
偏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1.(2024 无锡一模)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铜粉逐渐变黑
B.实验过程中小气球作用是收集尾气
C.实验过程中铜粉的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
D.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活塞可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B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2.(2024 淄博期末)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改进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忽略,实验时引燃红磷后即熄灭酒精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时伴随着浓厚的白烟
B.待试管冷却至室温松开止水夹,活塞向左移动
C.实验结束后,试管内的残留气体主要是稀有气体
D.该实验装置能够减少测量的误差,而且对环境友好
C
止水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本内容
新课探究
情境导入
课堂小结
3.(2024 南宁期末)利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刚开始注射器活塞 a 停在10 mL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注射器气密性不好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活塞先向右移动再向左移动
C.冷却至室温后观察活塞最终停在刻度8的位置
D.红磷的量要足量,否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C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