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文档属性

名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2 18: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
说课案
[说教材]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应用 : 转变教学方式,重新定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位置,重新审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式,一直是我们教学中思考、实践和反思的话题。
古代散文教学是语文传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载体。如何走出一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古文教学之路?鉴于此,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学成了我正在思考研究的一个课题。单元教学目标: [说教材] 《兰亭集序》、《阿房宫赋》、《黄州新建小竹楼记》、《滕王阁序》,这几篇文章以景物为依托,说理抒情,可谓“万物静观皆自得”,显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大的民族智慧。
四篇课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虽然语言风格不同,但都讲求语言的形式之美。
这些不但能使学生陶冶情操,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可以提高其审美情趣。课文简介: [说教材] 本文写在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这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这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意义。
该文是本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文章内容清晰,有利于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中的筛选信息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说教材]披文入情,把握诵读基调 。品味模仿,学习语言表达。 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志趣 。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 [说教材]教学难点:文章情感思路的把握 以课文诵读为主线,串联下列教学内容。
A.朗读技巧;B.文本解读。
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在自主体验与感悟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获得情感升华。[说教法][说学情] 从身心发展的整体阶段上来说,高一学生在感性思维仍然十分活跃的同时,理性思维也大大增强,体现出更多的叩问人生,思考生存意义的理性色彩,因此会对课文及老师的教学点产生兴趣;学生对美文的感受能力也较好,不过文学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可能存在问题,因此授课必须有针对性,注重对学生语言审美的培养,激发其对文字的直觉感受。[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前应让学生做充分的预习(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重点放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介绍久远的年代、复杂的背景,引出课题。 [说教学过程] 二、文章研读1.教师领读,初涉文本 。 2.自由赏读,感受形象。 (1)作为黄州的地方长官,给自己修了一个什么样的竹楼呢?
(2)竹楼修在哪?在竹楼中能看到什么?
(3)在竹楼中能听到什么?
(4)作者是如何在竹楼中活动的呢? [说教学过程] 二、文章研读3.指导朗诵,表现意境 (1)用什么语速、口吻、心态来读呢?
(2)学生三人(组)接力读文的前三段。
(3)师生评价,教师对节奏问题进行指导。
(4)教师范读第二段。
(5)学生划出第三段中的对举句后杂读。[说教学过程] 4.披文入情,体味情感 (1)第三段说“消遣世虑”,在来小楼之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
(2)作者的“世虑”“消”掉了吗?他做到了宠辱偕忘了吗?(表决并讨论)
(3)教师点拨。
(4)总结读法:读出失意、无奈、淡淡的愤懑。
(5)指导学生读段中的“情眼”――“噫!”
(6)自(或分组)读全文,注意情感发展与变化。二、文章研读[说教学过程] 5.说古论今,评说志趣 (1)作者的这种矛盾心态与悲剧命运能够避免吗?它是必然的吗?
(2)当代还有这种悲剧生存的土壤吗?
(3)你有当班干部被贬的经历吗?或者以后面对贬,你的心态如何? 二、文章研读[说教学过程] 儒家对个人的处世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方面积极地入世,去实现自已的大济苍生的理想.另一方面以隐居出世的修养,超越功名利禄的世俗欲望。在仕途之外的人生寻求、创造、享受生活的诗意与自由,用审美的追求与获得来弥补功利的追求或失意。三、课堂小结 [说教学过程] 1.找一篇骈散结合的散文,用心地诵读,注意思考,如何才能读出味来。
2.阅读王禹偁的诗《村行》,写一篇鉴赏短文,二、三百字即可。 四、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