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人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粤人版(2024)地理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8 21:28:18

文档简介

(共98张PPT)
1.天气是指一个地区   内的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大气状态及其变化。天气突出的特点是   。
2.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   ;蓝色表示   ;白色表示   ,云层越厚,表示出现   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1课时 天气和天气预报
短时间
多变性
陆地
海洋
云层
阴雨
3.天气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   最高值和最低值、阴天或晴天、
   的可能性及其强度、风的方向和大小等,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出来,这些符号称为天气符号。
4.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1)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天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会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公布其结果,即“   ”。
(2)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   的数量有关,通常用空气质量指数来表示。空气质量指数越    ,表明空气越清新,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气温
降水
城市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物

[知识拓展]
  风向:风的来向,风尾标在风向杆的哪个方向,就表示吹哪个方向的风。
主题 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生产、生活
  天气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及早了解未来天气。下图为成都某一周的天气预报示意图。
[探究1] 天气预报的播报
(1)模仿天气预报主持人,播报成都市周二的天气预报。
参考答案:小雨,23~30 ℃,东北风1级。
(2)这一周中,气温最高的是   。
(3)画出周四的风向和风力符号:    。
[探究2] 天气预报的作用
(1)根据成都一周的天气预报情况,为当地居民写一条出行提示。
周三
参考答案:以阴雨天气为主,出行记得带伞;温度偏高,注意防暑。(合理即可)
(2)生活指数指气象部门根据气象预测而发布的为居民生活提供参考的数据,下图中正确表示成都市周二生活指数的是( )
A     B C     D
B
[探究3] 古人如何预测天气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大国,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农业耕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早的天气预报与伏羲创立的八卦有关。伏羲通过天文、地理和物候的变化,用卦象表示天气预报的结果,从而指导农业生产。
(1)诗句“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描述的农耕场景所对应的天气符号是什么
参考答案:
(2)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天气预报。在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妥当的是   。
A. ——出海捕鱼
B. ——室外跳绳
C. ——插秧
D. ——打篮球
D
[变式训练]
某年11月29日,广州的中学生小宇通过某手机软件查阅了广州市的天气预报情况。下图是当时查询的结果截图。据此完成(1)~(2)题。
(1)11月30日,广州市的天气是( )
A.晴 B.阴 C.多云 D.大雨
(2)小宇看完天气预报后,立马致电60多岁的爷爷奶奶,叮嘱他们( )
A.准备冬衣,注意保暖
B.出门带遮阳伞,注意防晒
C.出门带上防风薄外套
D.小心中暑,留在室内吹空调
C
A
  (2025潮州开学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与全球多国科学家合作,对2024年全球主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进行盘点后发现,2024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最突出的特征是暴雨洪涝席卷全球,如4月沙漠城市迪拜遭遇暴雨、8月塔克拉玛干沙漠发生洪水。由于应对经验不足,暴雨洪涝灾害给极端干旱地区的抗洪救灾带来极大的挑战。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降雨的诗句,不属于天气的是( )
A.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B.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迪拜遭遇罕见暴雨侵袭,导致迪拜国际机场停机坪被淹,部分地铁站被淹,一些道路塌陷。这说明了( )
A.天气影响交通运输 B.天气影响农业生产
C.天气影响衣食生活 D.天气影响工业生产
A
C
3.2024年4月19日,珠江三角洲一些地区出现了暴雨到大暴雨。在卫星云图上,珠江三角洲大部分地区应呈( )
A.绿色 B.蓝色
C.白色 D.黄色
C
  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已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必修课,能够识别天气符号已成为一种生活素养。结合下表,完成4~5题。
甲 乙 丙 丁
4.甲符号代表的天气状况是( )
A.浮尘 B.沙尘暴 C.台风 D.雾
5.丁符号代表的天气状况是( )
A.西北风6级,小雪 B.西南风6级,小雪
C.东北风6级,小雪 D.东南风6级,小雪
B
A
6.近年来,每到4月末、5月初,受东南亚大规模烧荒加之大风干燥天气影响,云南大部分地区空气质量都会出现明显下降。下表示意云南某城市一段时间内的空气质量指数,其中空气最清新的一天是( )
A
日期 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4日 4月25日
空气质量指数 84 92 106 123
A.4月22日 B.4月23日
C.4月24日 D.4月25日
1.古代的诗词歌赋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苏轼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主要描述的是
( )
A.气温 B.气候
C.季节 D.天气
D
  冬去春来,广东当地清晨经常雾海茫茫,这是由于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这样的天气当地人称为“回南天”。据此完成2~3题。
2.该天气现象发生期间,天气预报中可能出现的天气符号是( )
C
A B C D
3.受此天气现象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可能有( )
A.电风扇 B.洗衣机
C.加湿器 D.除湿机
D
  山东潍坊风筝节(会)一般于每年4月的第三个周六在潍坊举行,每次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参赛。读图,完成4~5题。
① ② ③ ④
无风 东南风 东南风 西北风
4级 4级 5级
4.下列最适合放风筝的天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如果某日风向和风力为东北风4级,风筝起飞时,贝贝应拉着绳子快速向  方向跑。(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B
B
  下图示意北京某年1月12—15日天气状况。读图,完成6~8题。
1月12日 1月13日 1月14日 1月15日
-10~2 ℃ -9~-1 ℃ -11~0 ℃ -12~-2 ℃
6.这几天中( )
A.1月12日为多云天气 B.1月13日为多云天气
C.1月14日空气优 D.1月15日为晴冷天气
A
7.下列建议合理的是( )
A.1月12日穿衣指数:建议穿羽绒服类
B.1月13日雨伞指数:出门需带雨伞
C.1月14日出游指数:适宜登高望远
D.1月15日洗车指数:适宜洗车
8.1月14日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降低或缓解这种天气状况需要( )
①增加城市绿地 ②节能减排 ③大力推广私家车的使用 ④倡导绿色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A
B
9.某校计划举行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天气状况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D
A.周一空气质量较好,适宜郊游
B.周二阴天,空气质量较好,风力较强
C.周三小雨,西北风6级
D.周四晴,最低气温较低,注意增加衣物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气温 15~23 ℃ 15~22 ℃ 10~18 ℃ 8~20 ℃
天气状况
空气质量指数 178 165 60 30

10.[关注天气]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太原市某年11月10日天气预报图和空气质量级别、质量指数与质量状况关系图。
材料二 煤炭大省山西省是冬季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全省采暖期污染物排放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倍左右。相关统计显示,在全国74个重点监控城市中,太原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始终在倒数。
(1)模拟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对太原市11月10日的天气状况进行播报。
参考答案:各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关注天气。太原的天气情况如下:11月10日天气多云转晴,气温-7 ℃~2 ℃,西北风六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轻度污染。
(2)根据材料一,说出空气质量指数与空气质量状况的关系。
参考答案:空气质量指数越大,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3)请列举三类空气污染来源。
参考答案:燃煤采暖;工业生产排放; 交通工具排放;等等。
(4)请你为改善太原市空气质量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减少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监管,要求其安装废气处理设备;等等。
1.气温即   的温度,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通常是指   中离地约1.5米高度处   的温度,单位用摄氏度(   )表示。
2.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叫作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
3.气温在   上的差异用等温线表示。在地图上把气温值   的各点依次连成的线,叫作等温线。
第2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空气
百叶箱
空气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空间
相等
4.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大致是从   向   递减。
5.气温的垂直分布: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大约下降
   ℃。
赤道
两极
0.6
[拓展延伸]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巧学妙记]
  等温线弯曲分布规律受海陆位置影响,可概括为:“一陆南七陆北”,即南北半球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凸,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凸。
主题 气温空间分布差异
  下面是非洲某月等温线分布图。
[探究1] 等温线分布图判读
(1)从图中可看出,非洲气温大多在  ℃以上。A、B、C、D四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该处出现了一个  (选填“高”或“低”)温中心。
(2)A、B、C、D四处中气温差异最大的是   处,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参考答案:D处等温线最密集。
20
A

D
[探究2] 气温空间分布特点
推测该图最有可能是非洲   (选填“1”或“7”)月等温线分布图,说出你的理由(提示:根据海陆气温差异)。
1
参考答案:根据非洲南部大致位于同一纬度的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判断出是非洲1月等温线分布图。
[探究3] 等温线分布图运用
在某影片中,故事主人公们于阿拉斯加(图中A处)会合,开始了他们的美洲穿越计划。他们从北极圈出发,一路向南,以阿根廷最南端(图中B处)为目的地。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会合地(A处)的年平均气温在   以下。
(2)从会合地(A处)到目的地(B处)年平均气温
   。
-10 ℃
先升高再降低
[探究点睛] 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
  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在同一幅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越密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
  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呈闭合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低温或高温中心。
[变式训练]
下图示意某气象观测站一天中四次气温的观测记录。读图,完成(1)~(2)题。
(1)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
A.9.5 ℃ B.14 ℃
C.16 ℃ D.8 ℃
(2)图示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候( )
A.日出前后  B.正午时分
C.日落时分 D.午夜时分
A
A
  读哈尔滨多年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1~2题。
1.绘制哈尔滨气温曲线图的正确步骤为( )
①建立坐标系并确定刻度 
②将点连接为光滑的曲线 
③依据每月均温描点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D
2.读图可知,哈尔滨的气温特点是( )
A.哈尔滨的气温年较差较小
B.哈尔滨的最冷月是2月份,为-16 ℃左右
C.哈尔滨的最热月是8月份,为21 ℃左右
D.哈尔滨的气温整体呈现冬冷夏热的特点
D
  每年的7月26日是“保护红树林生态系统国际日”,该日会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对这一生态系统的认识。红树林生长在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带。下图是世界红树林海岸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示,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年平均气温自北向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高
C.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D.等温线与经线大致重合
4.下列关于红树林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B.集中在北冰洋沿岸地区
C.广泛分布于大陆内部地区
D.多分布在年平均气温20 ℃以上的海岸地区
C
D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某旅行团1月初从雅加达开始旅游,然后北行,经过曼谷、香港、北京、哈尔滨,到达雅库茨克,历时半月结束行程(如图)。
(1)旅行中某女游客的着装变化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B
① ② ③
(2)北京和东京相比,此时气温较高的是   。
(3)游客抵达东京时,准备攀登富士山,当他们从海拔1 440米的御殿场步道登顶(海拔3 776米)时,气温大约下降了   ℃。
(4)此次旅程中,没有经过五带中的   带。
东京
14
北寒
  下表示意某年11月14日至17日某市天气资料。据此完成1~3题。
日期 11月14日 11月15日 11月16日 11月17日
天气 小雨 小雨 晴 多云
气温 11~12 ℃ 13~16 ℃ 11~20 ℃ 8~16 ℃
风向风力 北风6级 无持续风向<3级 东北风3级 无持续风向<3级
1.11月16日该地“20 ℃”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
A.10时左右 B.12时左右
C.14时左右 D.16时左右
2.四天当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
A.11月14日 B.11月15日
C.11月16日 D.11月17日
3.11月14日天气符号及风力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C
C
B
A B C D
4.如图示意某地年气温变化曲线。据图可知,该地所在半球及判断依据是( )
A.北半球,1月气温最高
B.北半球,7月气温最高
C.南半球,1月气温最高
D.南半球,7月气温最高
B
  读某区域等温线图(单位:℃),完成5~6题。
5.等温线图上,A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且中间气温低,表示这里( )
A.气温最高
B.气温差异大
C.海拔最低
D.是低温中心
6.读图分析,图示①②③④四点中气温最高的是( )
A.①点 B.②点
C.③点 D.④点
D
A
  企鹅全身羽毛呈重叠、密接的鳞片状,不但海水难以浸透,就是在气温零下近百摄氏度,也休想攻破它保温的防线。结合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7~8题。
7.根据企鹅的体貌特征判断,企鹅最适宜分布在图中( )
A.甲大洲 B.乙大洲
C.丙大洲 D.丁大洲
8.受海陆位置、地形因素影响,图中等温线最为平直的是( )
A.20 ℃ B.10 ℃
C.0 ℃ D.-10 ℃
D
C
  读等温线图,完成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比较,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
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
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C
C
11.学习了气温的变化后,地理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做实验,探究陆地与海洋的气温日变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器材准备]
  温度计2支、纸和笔、型号相同的烧杯2个。
(1)给两个烧杯中分别盛入等体积的干沙和清水,干沙和清水各300毫升,两者中代表陆地的是   ,代表海洋的是   。
干沙
清水
[实验步骤]
  将两个容器同时放置在室外,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插入温度传感器并通过温度记录仪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如下图)
(2)观察记录:该日7—14时,干沙与清水的温度均呈现波动   (选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选填“干沙”或“清水”)的温度变化较大;15—22时,清水与干沙的温度均呈现波动   (选填“上升”或“下降”)趋势,且   (选填“干沙”或“清水”)的温度变化较大。
[合作交流]
(3)结论:在相同条件下,与同纬度地区的陆地比较,海洋气温日变化
较   。
上升
干沙
下降
干沙

1.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下来,统称为   。
   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降水量是指一段时间内,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未经蒸发、渗漏、流失而在单位面积上累积的   ,通常以毫米为单位。人工测量降水量一般采用   。
3.通常用   图来表示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4.通常用   图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情况。
第3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
降雨
水层深度
雨量器
各月降水量柱状
等降水量线
[特别提示]
  并非所有沿海地区都多雨,未受海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少雨,如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西岸;受海风影响的沿海地区多雨。
主题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陆地上分布着广阔的荒漠。因为降水很少,黄沙漫漫,荒漠有“荒沙”之称。下图示意世界主要荒漠分布。
[探究1] 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1)判断①②两地区中,年降水量较丰富的地区是   ,由此归纳出与之相符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参考答案: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2)描述③④两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异:  .
  ,并据此归纳出与之相符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
④地年降水量多,③地年降水
参考答案: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量少
[探究2] 降水对地表景观的影响
写出图示大洲中热带地区荒漠面积最广的大洲的名称——   ;写出温带地区荒漠面积最广的大洲的名称——   ,并分析该大洲温带地区荒漠广布的原因。
非洲
亚洲
参考答案:亚洲中部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又有地形阻挡,导致来自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亚洲温带内陆地区,因此亚洲温带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荒漠广布。
[探究3] 降水对民居的影响
(1)民居建筑的屋顶坡度往往与   有关,而墙壁厚度、窗户大小和气温相关,建筑材料则大多取决于当地的资源。
(2)高脚屋是东南亚地区的传统民居,上层住人,下层存放杂物,利于通风,屋顶坡面长且陡,利于   ;碉堡是西亚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特点是墙厚、窗小,主要是为了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向室内传入   ,屋顶为平顶是因为当地   。
降水
排水
热量
降水稀少
[探究点睛]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1)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4)从地形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变式训练]
读世界沙漠分布图,完成(1)~(2)题。
(1)世界沙漠分布规律是( )
A.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
B.集中分布在内陆地区
C.集中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侧和亚欧大陆内部
D.集中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侧
(2)图中亚欧大陆的卡拉库姆沙漠和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成因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D.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
D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②气温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起来的程度 ③湿热空气沿小坡爬升 ④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A
2.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
B.降水的形式可能是固态或液态水
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
D.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冬季
B
  下表示意北半球某地区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据此完成3~4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43 65 85 180 285 258 228 221 173 79 42 24
3.根据资料,下列对该地区降水季节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全年各月降水稀少
B.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全年各月降水均匀
D.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
4.根据表中数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下列正确的是( )
D
A B C D
5.图中各大洲加点的地区,降水丰富的是( )
A.①③ B.②⑥ C.③⑤ D.④⑥
B
  广东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想要探究自己家乡的降水情况,请你帮他们完成1~2题。
1.在广东省,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
A.降雪 B.降雨 C.冰雹 D.霜冻
2.同学们想测量某日的降雪量,下列操作得当的是( )
A.降雪时,雪从漏斗进入储水筒
B.降雪时,只需要用盛雪口容纳降雪即可
C.测量时,将储水筒中的雪倒入量筒读取数字
D.测量时,待储水筒内的雪在室内融化后倒入量筒读取数字
B
D
  读北半球四地降水量柱状图,完成3~4题。
甲 乙 丙 丁
3.图中四地符合“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判断,甲地属于( )
A.夏季多雨型 B.全年少雨型
C.全年多雨型 D.冬季多雨型
B
C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地附近的年降水量约在( )
A.200至500毫米
B.1 000毫米左右
C.2 000毫米以上
D.200毫米以下
6.北回归线附近的年降水量( )
A.内陆、沿海都丰富 B.大陆东岸多于西岸
C.内陆多于沿海 D.大陆西岸多于东岸
C
B
  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反映了世界年降水量随( )
A.经度变化的情况
B.纬度变化的情况
C.地形变化的情况
D.距海远近变化的情况
8.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
A.极地地区 B.北回归线附近
C.南回归线附近 D.赤道附近
B
A
9.某学校七年级(1)班学生对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进行了探究学习。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五城市(北京、伦敦、罗马、麦地那、新加坡)降水量柱状图。
A B C D E
材料二 世界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探究降水的空间分布:
(1)新加坡位于   (填纬线名称)附近,年降水量高于   毫米;麦地那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   岸,年降水量低于   毫米;伦敦和阿斯塔纳都位于  纬度地区,但是年降水量差异巨大,伦敦位于沿海地区,降水   ,阿斯塔纳位于内陆地区,降水   。
赤道
2 000
西
200



探究降水的季节变化:
(2)把材料一中各城市名称和代表降水量柱状图的字母填入下表。
全年多雨 全年少雨 夏季多雨 冬季多雨 全年湿润
新加坡
A
探究结论:一个地区的降水量随季节不同会产生变化,不同地区的年降水量存在一定差异。
E
B
D
C
麦地那
北京
罗马
伦敦
1.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具有相对   。
2.根据各地的   和   状况等特征,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可以将气候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   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   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第4课时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气候与人类活动
稳定性
气温
降水
沙漠
季风和季风性湿润
海洋性
4.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的因素复杂多样,主要因素有   、海陆位置、   等。
5.气候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关系密切。气候也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对   的影响尤为明显。有时,气候的异常变化会带来   、洪涝、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6.人类的活动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例如,   、   等会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而   、围湖造田等会导致气候的恶化等。
纬度位置
地形
日常生活
农业生产
干旱
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
过度砍伐
[巧学妙记]
描述气候的词语
  时间:全年、冬季、夏季等。气温:炎热、高温、温和、寒冷等。降水:多雨、少雨、湿润、干燥等。
[易错易混]
  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共同点是全年高温,不同点是热带草原气候的降水量小于热带季风气候的降水量。
主题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
[探究1] 描述气候特点
A地
B地
描述A、B两地的气候特点。
参考答案:A地终年温和湿润;B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探究2] 辨析气候类型
沙漠蝗虫喜高温、耐干旱,迁徙适宜的温度在40 ℃左右。下图为某年沙漠蝗虫迁徙路线示意图。读图,探究下列问题。
(1)沙漠蝗虫主要迁徙区域最主要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
(2)将沙漠蝗虫主要迁徙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进行连线。
(3)此次沙漠蝗虫迁徙活动对中国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蝗虫难以跨过①   气候区所在的青藏高原。
热带沙漠
高原山地
[探究3]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
某喜剧动画电影讲述了马达加斯加的四只企鹅的冒险经历,虽然在真实世界中,马达加斯加并没有野生企鹅,但南极地区的确不是野生企鹅的唯一栖息地。读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图及部分地区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探究下列问题。
(1)企鹅是最不怕冷的鸟类之一,主要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其气候类型是   气候。
(2)马达加斯加东部的气候类型分布区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其主要分布区域是   (填纬线名称)附近。
(3)1488年,葡萄牙的水手们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第一次发现了企鹅。好望角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沿岸。
(4)小白鳍企鹅是企鹅家族中的“侏儒”,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共同拥有的气候类型是   。
寒带
热带雨林
赤道
地中海
温带海洋性气候
[变式训练]
荒漠是植物稀疏及人口密度很低的干旱地区,在世界上分布广泛。读世界主要荒漠分布图,完成(1)~(3)题。
(1)荒漠主要分布在( )
①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 ②南、北温带和寒带地区 ③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④中低纬度内陆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典型的景观最有可能是( )
D
A
A B C D
(3)乙地形成荒漠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人类活动
C.海陆位置
D.地势高低
C
  杰克的家乡全年高温多雨,高大的乔木长出板状根以稳住身躯,林间百藤缠绕,林木丛生,物种丰富,被称为“地球之肺”。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四种气候类型中,与杰克家乡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的共同点是( )
A.全年气温都比较高
B.全年降水都比较多
C.气温年较差都比较大
D.降水季节分配都比较均匀
A
A
  读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图甲)和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乙),完成3~4题。
甲  乙
3.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B.②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
C.③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和大陆西岸地区
D.④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东岸
4.根据某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可以判断此气候类型对应图甲中的(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D
A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气候生动地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某班同学通过收集资料,开展了主题为“气候与人类活动”的探究学习。下图示意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
[气候与衣着]
  生活在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穿厚厚的兽皮制成的衣服;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是以丝绸为主要材料制作而成的纱丽,纱丽质地轻柔
薄爽。
(1)因纽特人穿厚厚的兽皮制成的衣服是为了适应当地终年   的气候特点。轻柔薄爽的纱丽适应了印度   的气候特征。印度与北冰洋沿岸地区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寒冷
炎热
纬度位置
[气候与饮食]
  同学们搜集了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制作了法国人饮食特色的结构图(下图)。
(2)请你将结构图补充完整:①   ,②   。法国大西洋沿岸的气温年较差   (选填“大”或“小”),降水季节变化   (选填“大”或“小”)。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气候与居住]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船”形屋,房屋下层架空,是硬木搭建的家畜栏;中层是竹木拼接的生活区;最奇特的上层,有一个倒扣的船型屋顶,屋脊为下凹的马鞍形。
(3)“船”形屋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地全年   的气候特点。
高温多雨
[气候关乎你我他]
  碳中和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做出承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4)就实现碳中和而言,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参考答案:植树种草;尽量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多使用节能灯;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向周围的人宣传环保节约的理念;等等。
  橄榄油来自油橄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主要种植在地中海沿岸地区。下图示意油橄榄及其主要产区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 )
A.全年降水均匀
B.气温年较差约为22 ℃
C.气温日较差约为22 ℃
D.年降水量约2 000毫米
2.推测油橄榄生长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B.全年高温多雨
C.冬季冷夏季热,全年干旱少雨
D.全年温和凉爽
B
A
  空气,包围着地球,滋养着生命。2024年9月7日是第五个“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主题为“现在投资清洁空气”。据此完成3~4题。
3.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等矿物燃料,会导致( )
A.海平面下降 B.全球气候变暖
C.冰雪增多 D.雾霾减少
4.要使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是( )
A.加大煤炭开采量
B.推广使用新能源
C.限制居民用电量
D.鼓励多开私家车
B
B
  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现。下图为某校开展的寻访传统特色民居研学线路图。读图,完成5~6题。
5.阅读某地气候资料图,该图所表示的地点及气候特征为( )
A.甲地,全年寒冷干燥,多狂风
B.乙地,全年高温,有明显干、湿两季
C.丙地,全年高温,有明显旱、雨两季
D.丁地,全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少
D
6.寻访的四处民居建筑各有特色,适应当地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甲地民居穹顶墙厚,利于防风保暖 ②乙地民居用芦苇造屋,近湖泊易取材 ③丙地民居架空设计,利于通风散热 ④丁地民居窗大墙薄,利于防沙隔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7.[认识气候]气候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要素之一。某中学地理课堂以“认识气候”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气候的分布及特征
(1)分别说出亚洲、非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非洲:热带草原气候。
(2)读A、B两地气候资料图,分别描述两地的气候特征。
参考答案:A地:全年温和湿润。B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探究二: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咖啡树最理想的种植条件:年平均气温为16~25 ℃,全年降水量必须达到1 600~2 000毫米,海拔为500~2 000米排水良好的山地地区。
(3)简述雅加达适宜咖啡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参考答案:年平均气温为20~25 ℃;年降水量在2 000毫米以上;水热条件好,适宜咖啡树的生长。
探究三:气候与动物生存环境的关系
  动物生存环境与气候条件密不可分。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使大量的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我们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护动物生存环境。
(4)读图,推测骆驼分布地C地与东北虎分布地D地的降水差异,并说出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差异:D地降水量比C地降水量多。主要影响因素:海陆位置。
(5)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骑行共享单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随手关灯;等等。(共36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单元综合回顾
要点一 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1.图示法表示七大洲的分布及分界线。
2.四大洋的分布。
大洋名称 位置(周围的大洲)
太平洋 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
大西洋 被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南极洲五个大洲包围
印度洋 被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四个大洲包围
北冰洋 被亚洲、欧洲、北美洲三个大洲包围
[典题1]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经纬网图,完成(1)~
(2)题。
(1)我们经常用经纬线划分半球,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位于东半球的是
(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2)根据海陆轮廓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大洲,据图判断甲、乙、丙三个大洲依次为( )
A.亚洲、非洲、欧洲
B.亚洲、欧洲、北美洲
C.欧洲、亚洲、非洲
D.亚洲、非洲、北美洲
D
要点二 等温线的判读
1.根据数值判断半球。
数值向北递减,为北半球;数值向南递减,为南半球。
2.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判断气温差异。
冬季密集,夏季稀疏,特别是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一般南半球较北半球稀疏且平直,海洋较陆地稀疏且平直。
3.根据等温线的走向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单位:℃) 主要影响因素
平直,与纬线大体平行 纬度位置
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海陆位置
大体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地形
闭合曲线:如山地冬夏均为低温 地形
4.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海陆或季节。
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冬季:陆地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典题2]2025年5月16日,我国福建省首条直航厄瓜多尔的ZAT航线正式开通。读南美洲地形及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坐落在赤道均海拔约2 850米的高山
山谷中,基多没有选址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
A.当地风俗习惯的影响
B.纬度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
C.城市军事防卫的需要
D.山谷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水源充足
(2)根据图中南美洲等温线分布可知,基多比同纬度海洋( )
A.气温低,正值1月 B.气温高,正值1月
C.气温低,正值7月 D.气温高,正值7月
B
C
要点三 如何根据气温和降水量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
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按“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原则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步:根据最热月(最冷月)气温判断南、北半球。
6、7、8月气温最高→北半球;6、7、8月气温最低→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即根据最冷(热)月气温判断属于热带、温带,还是寒带。
(1)最冷月气温>15 ℃→热带气候。
(2)最冷月气温为0 ℃~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3)最冷月气温为-15 ℃~0 ℃→温带气候。
(4)最热月气温<10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降水的状况判断出具体的气候类型。
(1)年雨型(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3)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地中海气候。
(4)少雨型(终年少雨)→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
[典题3]非洲动物大迁徙通常指的是发生在东非的野生动物大迁徙,主要涉及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之间的周期性移动。读动物迁徙路线图和多多马气候资料图,完成(1)~(2)题。
(1)多多马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2)多多马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C
C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5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天气、气候、水文各个因素相互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人类的未来发展。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识气候。
①甲地的气候特征为   。
②乙地和丙地纬度位置相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受   .
影响。
③丙地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  。
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
海陆位置
炎热干燥
(2)析影响。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衣 在青藏地区,人们习惯穿藏袍,反映了当地气温较低,昼夜温差① 
食 在欧洲西部,人们喜欢吃牛羊肉,因为当地②   气候广布,③   发达
住 在亚马孙河流域,受当地气候全年④   的影响,人们用浮木作基底建房子,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
行 在格陵兰岛,由于气候⑤   ,狗拉雪橇是传统的交通出行方式

温带海洋性
乳畜业
高温多雨
寒冷
(3)悟关系。
  据2025年3月最新监测数据,北极海冰面积在该年创下有卫星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同时,格陵兰冰盖等陆地冰川消融速度持续加快,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极地加速效应已形成恶性循环。
①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臭氧层被破坏”或“全球气候变暖”)。
②为践行碳达峰和碳中和,列举一条低碳生活方式。
全球气候变暖
参考答案: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少用一次性物品等。
  (2025滨州模拟)候鸟是指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迁徙与气候变化、日照时长、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为甲、乙半球图(阴影示意候鸟迁徙路线范围)。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
A.甲半球海陆面积比是71∶29
B.乙半球海陆面积比是1∶1
C.甲半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乙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2.乙半球中,候鸟迁徙( )
A.主要经过北美洲东部地区
B.越冬地纬度较低
C.范围都在亚欧大陆东部沿海
D.东西方向往返飞行
C
B
  (2025德州模拟)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 034米,号称“世界第四极”,下图为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3~
4题。
3.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
①均不临印度洋 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④均为海陆兼备的国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关于探索马里亚纳海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绘制清晰准确的陆地地图
B.探寻大洋底部和海洋生物
B.开展海洋资源的勘测和开发
D.揭示海沟处板块运动的规律
A
A
  (2025泉州模拟)当地时间2024年5月18日,新西兰东北部的克马德克群岛发生5.5级地震,震中位于(29°12′S,178°34′W)。该群岛由数十座火山岛组成,地震和火山活动频繁。读世界局部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5~6题。
5.新西兰所在的大洲( )
A.濒临三大洋 B.是面积最小的大洲
C.全部位于西半球 D.与欧洲陆地相连
6.新西兰地震、火山频发( )
A.使当地地热资源丰富
B.产生的火山灰会导致土地贫瘠
C.说明该地不适合人类居住,人们应该全部搬走
D.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运动有关
B
A
  (2024广东中考)银蚁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其生存绝技是能以0.855米/秒的速度在高温天气出巢觅食,被称为“快银”。图甲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乙为银蚁分布地区气候资料及银蚁外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银蚁分布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温和湿润
C.全年寒冷干燥
D.全年炎热干燥
8.银蚁在觅食时快速移动主要是为了避免( )
A.高温灼伤 B.暴雨淋洗
C.强风袭击 D.低温冻伤
D
A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及A、B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9~10题。
A B
9.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
A.从北向南逐渐升高
B.从北向南逐渐降低
C.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升高
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10.关于图中A、B两地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B地
B.B地降水少是因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C.A地位于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D.B地全年高温,是热带沙漠气候
D
C
11.(2025张家界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板块构造学说: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其中既有大陆板块,也有海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板块碰撞挤压,有的板块张裂拉伸,从而使地壳运动比较活跃。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1)指出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2)说出我国青藏高原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隆起的原因。
参考答案: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使喜马拉雅山脉隆起。
(3)简述非洲与亚洲之间的红海面积正在逐渐扩大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活动,导致红海正在不断扩大。
太平洋板块
(4)为什么说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为频繁的国家
参考答案:印度尼西亚主要位于马来群岛上,而马来群岛处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界地带附近,地壳运动活跃,使地震与火山活动发生频繁。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常年温和湿润,夏日气温通常不超过20 ℃。2022年7月18日,英国最高温度出现在英格兰东部的萨福克郡,达到38.1 ℃,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改变着地球的模样,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为此,我国努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展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下图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1)分别说出A、B、C所代表的气候类型。
参考答案:A是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B是温带大陆性气候;C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2)分别归纳甲、乙两地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影响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甲地全年高温多雨;乙地终年严寒干燥。主要因素:纬度因素。
(3)列举两例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危害。
参考答案:极地冰川融化;沿海低地被淹没;部分地区极端灾害性天气增多;等等。
(4)从公民个体的角度出发,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两条具体可行的行动建议。
参考答案:绿色出行;少用一次性筷子;植树造林;提高节能意识;等等。(共59张PPT)
1.海陆分布:地球上陆地约占地球表面的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   %,因此人们常说,地球表面是“   ”。
2.七大洲、四大洋。
(1)根据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非洲、北美洲、南美洲、   、欧洲、   。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1课时 海陆分布 海陆地形
29
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亚洲
南极洲
大洋洲
(2)根据四大洋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洋、大西洋、   洋、北冰洋。
(3)大洲分界线:亚洲和欧洲——    、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   海峡;亚洲和非洲——   运河;亚洲和北美洲——   海峡;南、北美洲——   运河。
3.陆地地形
(1)一般将陆地地形分为山地、   、丘陵、平原和盆地。
太平
乌拉尔山脉
印度
土耳其
苏伊士
白令
巴拿马
高原
(2)世界陆地地形之最:世界最高大的山脉是   山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丘陵是   丘陵,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是   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是   平原,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是
   盆地。
4.海底地形主要包括   、大陆坡、大洋盆地、   和海沟等。
大陆架
大洋中脊
喜马拉雅
哈萨克
巴西
亚马孙
刚果
[特别提示]
  无论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还是南北两半球,或者是水半球、陆半球,每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巧学妙记]
(1)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大印北。
主题 北极燕鸥迁徙
  北极燕鸥是一种海鸟,当北半球夏季时,其在北极圈附近繁殖后代,随着气温降低,它们开始长途迁徙到南极越冬,每年在两极之间往返一次,行程数万千米,被称为动物界的“迁徙之王”。图甲为北极燕鸥迁徙路线图。

[探究1] 认识海陆分布(平面图)
(1)图甲中北极燕鸥6、7月份在   洋附近繁育后代,之后沿   .
洋航线向   (填方向)飞行最终到达越冬地   洲附近。
(2)北极燕鸥在飞跃过程中可能会看到B和C的分界线   运河。
[探究2] 认识海陆分布(投影图)
(1)阅读图甲中北极燕鸥由繁殖地飞往越冬
地的a路线,在竖版世界地图(图乙)中相应
的位置大致绘制出a路线。
北冰
大西

南极
巴拿马

(2)图乙中的①大洲对应图甲中的   (填字母)大洲,名称是   。
(3)图乙中②处是   海峡,该海峡是  洲和    .
洲的分界线。
(4)北极燕鸥也叫“白昼鸟”,它们也被称为“地球上唯一一种永远生活在光明中的生物”,请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其中原因。
A
非洲
白令

北美(顺序可互换)
参考答案:北极燕鸥在南极和北极生活的时间段刚好都是处于当地长时间白昼的时期。
[探究3] 描述航线
  某小说主人公带领读者登上“鹦鹉螺”号,随着船长和他的旅客们饱览变幻无穷的海底世界。结合“鹦鹉螺”号航行路线图,请描述该航线。
“鹦鹉螺”号从①   洋出发,经过G   洲,在②   洋中航行,经过红海、地中海,穿过   海峡到达③大西洋,南行到达C南极洲后折返,北上途经D南美洲、E   洲后向东航行最终到达F   洲西海岸。
太平
大洋
印度
直布罗陀
北美

[变式训练]
(2025汕头期中)候鸟是指每年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迁徙的鸟类。候鸟的导航陆地目标产生移动,其迁徙路线也随之变动。读不同时期跨越大西洋的候鸟迁徙路线变化图,完成(1)~(2)题。
(1)读图中的现代海陆分布图可知( )
A.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D.海陆面积比是29∶71
(2)在现代海陆分布图中,候鸟迁徙( )
A.经过太平洋和印度洋
B.经过大西洋和北冰洋
C.范围在亚欧大陆内部
D.在东西方向往返飞行
C
B
1.地球表面由陆地和海洋构成,海陆面积差异较大。能正确描述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D
A B C D
  某校同学通过“一笔画世界”活动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读小顺同学的作品,完成2~3题。
2.在小顺同学的作品中,没有画( )
A.大洋洲 B.欧洲
C.南极洲 D.非洲
A
3.通过读小顺同学的作品,并结合海陆分布知识可以得出( )
A.太平洋被四个大洲包围着
B.北美洲跨南、北半球
C.四大洋均跨南、北半球
D.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广
D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山高与海深相差悬殊,地表形态复杂。读世界地图,完成4~6题。
4.世界上陆地最高点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5.世界上海洋最低点属于  地形。( )
A.海沟        B.大陆坡
C.大洋盆地      D.大洋中脊
6.人类开发利用最频繁的陆地和海洋地形分别是( )
A.大洋盆地和平原
B.大陆坡和高原
C.平原和大陆架
D.山地和洋中脊
A
A
C
  读东西半球示意图,完成1~2题。
1.对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西半球海洋面积小于陆地面积
D.任意半球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2.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①非洲地跨南北半球 ②纬度最高的大洲是欧洲 ③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非洲 ④南、北美洲主要位于西半球 ⑤南、北回归线同时穿过
非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④⑤
D
C
  2023年12月2日,位于太平洋上的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8.65°N,126.45°E)发生7.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读四大洋轮廓和面积示意图,完成3~4题。
3.棉兰老岛所在大洋对应的轮廓和面积示意图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下列关于棉兰老岛所在大洋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形状略呈“S”形 
②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③跨东、西两个半球 
④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A
B
  读地形简图,完成5~6题。
5.下列地形特点的描述,与序号对应地形互相匹配的是( )
A.①——海拔较高,内部起伏和缓,边缘较陡
B.②——四周高,中间低
C.③——海拔一般为200~500米
D.④——海拔高,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6.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点是( )
A.地表崎岖不平 B.地面起伏小
C.海拔低 D.坡度大
① ②
③ ④
A
A
  (2025茂名期中)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下图示意海底地形剖面。据此完成7~8题。
7.观察海底地形可知,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 )
A.大陆架—海盆—大陆坡 B.大陆坡—海盆—大陆架
C.海盆—大陆架—洋中脊 D.大陆架—大陆坡—海盆
8.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起伏较大
B.深度超过200米
C.水深较浅,阳光较好,渔业资源丰富
D.人类可以直接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
D
C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几乎所有的地图在绘制时都需要对真实的地表做一定扭曲。下图为戴马克松地图,能有效控制绘制时产生的扭曲。读图,完成9~10题。
9.下列关于图中大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B.⑤位于西半球
C.④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D.⑥位于⑤的南侧
10.下列选项中以人工运河为界的大洲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⑥
A
C
1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地形复杂多样。广东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世界地形的探究活动。下面是该小组搜集到的图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很多山地呈条带状分布,并且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称为   。
(2)图中的A是   山脉,位于欧洲南部;B是   山脉,位于   中南部;C是   山脉,位于   西部;D是   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
(3)图中①   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②
   高原,位于南美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
(4)E是   洲,该大洲地形单一,以   为主。
(5)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长、最深的海沟,位于太平洋海域中,太平洋是图中的   (填字母)。
山脉
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
亚洲
落基
北美洲
安第斯
亚马孙
巴西

高原
a
1.   运动、   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如   、围湖造田等。
2.   说:20世纪初期,由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他认为现在的海陆基本轮廓和分布状况是由一整块大陆和一片汪洋的原始大陆分离而成。
3.板块构造学说。
(1)地球表层主要由亚欧板块、   板块、印度洋板块、   板块、美洲板块、   板块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第2课时 海陆变迁 海洋与人类活动
地壳
海平面
填海造陆
大陆漂移
非洲
太平洋
南极洲
(2)全球大部分的火山、地震分布在   带和  .
 带上。
4.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发展   、养殖业、油气开采业、化工业、制盐业、能源业、   、旅游业等,直接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
拉雅
捕捞业
交通运输业
[拓展延伸]
(1)一般来说,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在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和地震活动频发。
(2)板块与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容易形成高大山脉、高原或海沟;板块之间的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岭、裂谷或海洋。
主题 喜马拉雅山脉的“前世今生”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
8 848.86米,具有显著的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地质结构,其地质演化过程为板块构造学说提供关键证据。
[探究1] 喜马拉雅山脉的“前世”
  2023年5月,我国某研究所科考和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脚下发现了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如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上的鱼龙化石及其复原图(非真实比例)。
(1)科考和科研人员在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脚下发现鱼龙化石,这反映了该地区过去是什么海陆分布状况
参考答案:海洋。
(2)鱼龙“游”到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地壳运动。
[探究2] 喜马拉雅山脉的“今生”
  珠穆朗玛峰(位置如下图所示)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结合最新数据显示,珠穆朗玛峰的雪面高程是8 848.86米。基于地质历史研究,珠穆朗玛峰在“长高”。
选择相关内容的序号填入对应方框中,完成珠穆朗玛峰“长高”的因果关系知识结构图。
①亚欧板块 ②非洲板块 ③碰撞挤压 ④珠穆朗玛峰“长高” ⑤相向运动 ⑥多火山、地震
a—   ,b—   ,c—   ,d—   。




[探究3] 爪哇岛地震
  2024年2月25日21时7分,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南海域发生5.7级地震,首都雅加达及其周边多个地区有震感。下图为爪哇岛区域示意图。
(1)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当地地震频发的原因。
参考答案:该国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2)我国约有57%的人口、51%的城市和58%的国土位于地震高风险区,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可以怎么办
参考答案:躲到桌子底下或墙角处;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合理即可)
[变式训练]
2025年4月23日17时49分,土耳其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读世界板块分布及土耳其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土耳其地震震中的大致位置为( )
A.(40.85°S,28.15°E)
B.(40.85°N,28.15°W)
C.(40.85°N,28.15°E)
D.(40.85°S,28.15°W)
(2)土耳其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于( )
A.亚欧板块内部
B.地中海—喜马拉雅带上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D.环太平洋带上
C
B
  (跨学科·语文)古书记载:“尝见高山有螺蚌壳,或生石中。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注:螺蚌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据此完成1~3题。
1.据文推测,该地( )
A.地形平坦 B.极度干旱
C.人口众多 D.古为水域
2.造成文中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上升 D.大陆漂移
D
A
3.下列现象的形成过程与文中最相近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
B.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C.中国三沙市永兴岛修建机场
D.喜马拉雅山脉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D
  (2025江门阶段练)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设立该节日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海洋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不属于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发展的相关产业的是( )
A.海洋牧场 B.海盐制造
C.潜水旅游 D.航空运输
5.我国在深海地区发现的可燃冰属于( )
A.生物资源 B.化学资源
C.能源资源 D.动力资源
D
C
6.维护海洋环境,保护“蓝色国土”,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是( )
A.设置休渔期
B.砍伐红树林
C.开采珊瑚礁
D.过度捕捞
A
7.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0日0时11分,菲律宾群岛地区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菲律宾境内有200多座火山,其中活火山有20多座,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材料二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1)全球大致划分为  大板块,其中   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A、B两地几乎不发生火山、地震的是
   地,原因是   。
(3)任选其一分析地中海或安第斯山脉的未来发展趋势并解释原因。

太平洋
A
A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参考答案:地中海:面积越来越小。原因: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碰撞。或安第斯山脉:会越来越高。原因:受到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挤压碰撞。
(4)请分析菲律宾火山、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5)人们对海陆变化的认知,经历了海陆是变迁的→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请从科学求知方面,谈谈这一认知历程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它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星球;这一理论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释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新思路。
  2025年4月1日,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湖北宜昌远安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层孔海绵化石(约4.8亿年前),层孔海绵是古生代浅海造礁动物之一。如图示意层孔海绵化石。据此完成1~2题。
1.在宜昌远安发现层孔海绵化石说明( )
A.层孔海绵在此大量繁殖
B.这里曾经是海洋
C.层孔海绵原生活在陆地
D.这里火山活动频繁
2.造成这种地理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地球运动 B.全球变暖
C.地壳运动 D.人类活动
B
C
  2024年5月21日,我国四川甘孜发生3.0级地震。据统计,距离此次地震震中200千米范围内近5年来发生3.0级以上地震共100次左右。下图示意六大板块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甲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 D.南极洲板块
A
4.甘孜及其周边区域多地震是因为位于( )
A.环太平洋带
B.板块交界处,地壳稳定
C.板块内部,地壳活跃
D.板块消亡边界,地壳活跃
5.下列选项中反映人类活动能够影响海陆变化的实例是( )
A.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海河古河道
B.喜马拉雅山脉上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
C.荷兰的填海造陆
D.产于我国南京的雨花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
D
C
  一个现代化强国须陆海兼修,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强国指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等方面具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下图为我国海域示意图及“福建舰”图片。据此完成6~7题。
6.海洋空间资源指与海洋开发利用相关的地理区域,包括海上、海中、海底和海岸带四部分。航母编队保护了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权益。以下属于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的有( )
①海港建设、海上运输 ②海上石油平台 ③海洋上空的航空航线 ④海底隧道建设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D
7.航母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在上海江南造船厂建造福建舰的优势有( )
①有优良的深水港湾 ②有自主研发建造核心技术 ③有充足资金支持 ④周边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2024年6月8日是第16个世界海洋日。我国也是海洋大国。下图为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海洋与人类息息相关。下列属于海洋称谓的有( )
①资源的宝库  ②蓝色家园  ③盐类的故乡  ④植物王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目前,我国对海底资源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上,在图中对应的是
( )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A
A
10.某校七年级同学分小组对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后果进行实验。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板块运动模拟实验。
A、准备一把剪刀和一张白纸
B、将白纸剪成三个小块
C、将三小块白纸分别用①②③标注
D、将三小块白纸按箭头指示方向运动并观察。
(1)图中①②模拟的板块运动方式是   (选填“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②③模拟的板块运动方式是   (选填“张裂拉伸”或“碰撞挤压”)。
(2)①②模拟的板块运动带来的现象有   ;②③模拟的板块运动带来的现象有   。(填字母)
a.山脉的形成、升高 b.海洋面积变大 c.形成新的裂谷 d.海洋面积变小
碰撞挤压
张裂拉伸
a、d
b、c
  当地时间2023年5月23日,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大量火山灰、烟雾和岩浆从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喷出。下图为世界主要活火山分布图。
(3)据图可知,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大致可分为   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   。
(4)用板块知识解释“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火山之一”

太平洋板块
参考答案:波波卡特佩特火山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活动频繁。
(5)请举例说明地震发生时应如何自救。
参考答案:例如,在学校,应保护头部,躲在课桌下或选择墙角躲避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