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大洲和戊大洲的分界线是( )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2.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B.乙是大西洋,北临亚洲
C.丙大洋跨经度最广 D.丁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世界的大洲中,有的“肩并肩”完全连在一起;有的“冬季海峡铺冰桥”,成为相互连接的捷径;有的“手拉手”有运河连……读五个大洲的轮廓图,完成3~4题。
3.有的大洲“肩并肩”,形成世界最大的大陆,它们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⑤
4.有的大洲“手拉手”有运河连,其中苏伊士运河位于( )
A.①和②大洲之间 B.②和③大洲之间
C.③和④大洲之间 D.④和⑤大洲之间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表示高度的两种不同方式。下图示意海拔与相对高度。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 200米 B.200米 C.1 400米 D.1 000米
6.图中A、D两点所在的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两种地形类型( )
A.高原、平原 B.山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高原、丘陵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是( )
A. ① B.② C.③ D.④
8.肯氏兽是2亿年前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 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
9.2024年5月30日,印度尼西亚马拉皮火山喷发。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图,与本次火山喷发直接相关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选择的海底地形条件是坡度平缓,历史最低潮水深一般为6~100米。下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最适合建设海洋牧场的海底地形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叙述,合理的是( )
A.空间广阔,加快填海造陆 B.净化快速,及时排放污水
C.捕养结合,适度捕捞生物 D.矿产丰富,加大开发力度
天津某学校计划举办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2~14题。
日期 10月15日 10月16日 10月17日 10月18日
气温 11~15 ℃ 11~14 ℃ 8~14 ℃ 10~15 ℃
天气 现象
PM2.5 190 80 30 20
风
12.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5日小雪,空气质量最差
B.16日为阴雨天气,请带好雨具
C.17日东南风强劲,请远离广告牌
D.18日晴,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
13.同学们在此季节来到郊外,可能会看到( )
A.樱花盛开 B.荷花盛开
C.枫叶正红 D.大雪纷飞
14.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有( )
①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②大量使用私家车 ③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 ④植树造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下图示意一位苏州的中学生记录的自然观察笔记。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学生观察的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下列关于观察时段的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风3级 B.多云转小雨
C.空气质量差 D.处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 )
A.1月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低
C.1月平均气温从南回归线附近向南北两侧递减
D.南美洲西部的等温线密集且平直
18. 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
A.与经线大体一致 B.与纬线大体一致
C.与海岸线大体平行 D.连接南北两极
19.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
20.“下雨了,我送你回家;雨停了,请送我回家”是现在流行的共享雨伞的广告词。根据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来看,下列地区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
A.中纬度大陆西岸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 D.两极地区
21.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冬至日来到当地气象台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结合下图,图中序号与内容的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测量降水多少
B.②—测定大气温度
C.③—确定风的来向
D.④—观察河流流量
下图是四地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22~ 24题。
甲 乙 丙 丁
22.某中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春节时赏雪观灯;盛夏时节,树木葱茏,三伏天听雨纳凉。”由此判断能反映该气候特点的是(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23.因高温干燥而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是哪幅图所示的气候类型( )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24.上题所选图所代表的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a、b、c、d中的( )
A B C D
读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25~26题。
甲 乙
25.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非洲,地处北半球 B.乙地位于亚洲,地处南半球
C.甲、乙两地都属于沿海城市 D.甲、乙两地都濒临太平洋
26.下列对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甲、乙两地都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27.下图为沿海某山地降水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降水量b>d,气温a>b
B.降水量d>b,气温c>b
C.降水量a>c,气温d>c
D.降水量d>c,气温d>c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图①为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②为湿季时猴面包树景观图。读图,完成28~30题。
①
②
28.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少雨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9.图②示意湿季时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 )
A.甲地2月 B.乙地2月 C.甲地8月 D.乙地8月
30.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二、非选择题
31.[思维推演 探究海陆]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时12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北纬55.05°,西经158.50°)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①示意南美洲和非洲部分古老地层比较,图②示意地震发生地附近部分板块分布,图③示意印度尼西亚房屋地基景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探究一 海陆的变迁
(1)图①中,南美洲和非洲之间的大洋是 。
(2)地理专家判断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是一块大陆,理由是什么
探究二 板块构造学说
(3)图②所示阿拉斯加州地震地点位于 板块和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高发区。
(4)在板块的 (选填“碰撞”或“张裂”)作用下,甲、乙两大洲西侧形成了 山系。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太平洋在未来将会不断变小,请解释 原因。
探究三 地震的预防
(6)丙处的印度尼西亚用石子和泥沙填充的轮胎固定在地基和房屋地面之间(如图③所示),主要目的是什么
32.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的五名同学,在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下图)进行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参与他们的研究。
(1)铭铭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它们共同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2)萱萱发现①地区与②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但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的温差,试解释原因。
(3)承承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③④⑤三地气温与降水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③至⑤,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4)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关于意大利某城市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 试述理由。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一、选择题
读竖版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大洲和戊大洲的分界线是(B)
A.直布罗陀海峡 B.巴拿马运河
C.苏伊士运河 D.白令海峡
2.有关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甲是面积最大的大洋 B.乙是大西洋,北临亚洲
C.丙大洋跨经度最广 D.丁是纬度最高的大洲
世界的大洲中,有的“肩并肩”完全连在一起;有的“冬季海峡铺冰桥”,成为相互连接的捷径;有的“手拉手”有运河连……读五个大洲的轮廓图,完成3~4题。
3.有的大洲“肩并肩”,形成世界最大的大陆,它们是(D)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⑤
4.有的大洲“手拉手”有运河连,其中苏伊士运河位于(A)
A.①和②大洲之间 B.②和③大洲之间
C.③和④大洲之间 D.④和⑤大洲之间
海拔和相对高度是表示高度的两种不同方式。下图示意海拔与相对高度。读图,完成5~6题。
5.由图可知,A、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D)
A.1 200米 B.200米 C.1 400米 D.1 000米
6.图中A、D两点所在的地形区分别属于哪两种地形类型(B)
A.高原、平原 B.山地、丘陵
C.山地、盆地 D.高原、丘陵
山西地质博物馆“远古物种”展厅中,展示有“中国肯氏兽动物群”的化石标本,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以及美洲大陆均有发现。读世界海陆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中大洲中可能找到肯氏兽化石的是(A)
A. ① B.② C.③ D.④
8.肯氏兽是2亿年前陆生动物,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以下解释比较合理的是(D)
A. 动物迁徙 B.气温变化 C.降水变化 D.大陆漂移
9.2024年5月30日,印度尼西亚马拉皮火山喷发。读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图,与本次火山喷发直接相关的板块是(D)
A.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放流的经济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其选择的海底地形条件是坡度平缓,历史最低潮水深一般为6~100米。下图为海底地形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最适合建设海洋牧场的海底地形是(D)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下列关于海洋开发和保护的叙述,合理的是(C)
A.空间广阔,加快填海造陆 B.净化快速,及时排放污水
C.捕养结合,适度捕捞生物 D.矿产丰富,加大开发力度
天津某学校计划举办郊游活动,同学们查询了近期的天气情况。据此完成12~14题。
日期 10月15日 10月16日 10月17日 10月18日
气温 11~15 ℃ 11~14 ℃ 8~14 ℃ 10~15 ℃
天气 现象
PM2.5 190 80 30 20
风
12.根据表中的天气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15日小雪,空气质量最差
B.16日为阴雨天气,请带好雨具
C.17日东南风强劲,请远离广告牌
D.18日晴,气温日较差最大,注意增减衣物
13.同学们在此季节来到郊外,可能会看到(C)
A.樱花盛开 B.荷花盛开
C.枫叶正红 D.大雪纷飞
14.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人类活动有(A)
①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②大量使用私家车 ③大量燃烧煤炭和石油 ④植树造林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下图示意一位苏州的中学生记录的自然观察笔记。读图,完成15~16题。
15.该学生观察的月份可能是(D)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16.下列关于观察时段的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东北风3级 B.多云转小雨
C.空气质量差 D.处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
下图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图中(C)
A.1月平均气温自南向北逐渐增加
B.同纬度地区海洋比陆地气温低
C.1月平均气温从南回归线附近向南北两侧递减
D.南美洲西部的等温线密集且平直
18. 图中等温线的延伸方向(B)
A.与经线大体一致 B.与纬线大体一致
C.与海岸线大体平行 D.连接南北两极
19.影响A、B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B)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
20.“下雨了,我送你回家;雨停了,请送我回家”是现在流行的共享雨伞的广告词。根据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来看,下列地区中共享雨伞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A.中纬度大陆西岸 B.中纬度内陆地区
C.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地区 D.两极地区
21.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冬至日来到当地气象台开展参观、观测、体验等活动。结合下图,图中序号与内容的对应正确的是(C)
A.①—测量降水多少
B.②—测定大气温度
C.③—确定风的来向
D.④—观察河流流量
下图是四地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读图,完成22~ 24题。
甲 乙 丙 丁
22.某中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环境:“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春节时赏雪观灯;盛夏时节,树木葱茏,三伏天听雨纳凉。”由此判断能反映该气候特点的是(C)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23.因高温干燥而容易引发森林火灾的是哪幅图所示的气候类型(A)
A.图甲 B.图乙
C.图丙 D.图丁
24.上题所选图所代表的气候一般分布在下列a、b、c、d中的(A)
A B C D
读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25~26题。
甲 乙
25.有关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甲地位于非洲,地处北半球 B.乙地位于亚洲,地处南半球
C.甲、乙两地都属于沿海城市 D.甲、乙两地都濒临太平洋
26.下列对甲、乙两地气候类型的描述,正确的是(A)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
B.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C.甲、乙两地都是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D.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夏季
27.下图为沿海某山地降水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降水量b>d,气温a>b
B.降水量d>b,气温c>b
C.降水量a>c,气温d>c
D.降水量d>c,气温d>c
猴面包树是热带稀树草原中一种非常奇特的常绿乔木,树干粗大,喜温耐旱,干季时落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湿季时可大量储水于树干中。图①为甲、乙两地位置与气候资料图,图②为湿季时猴面包树景观图。读图,完成28~30题。
①
②
28.根据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推断该地的气候特征是(D)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全年高温少雨
D.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29.图②示意湿季时的猴面包树景观,可能拍摄于(A)
A.甲地2月 B.乙地2月 C.甲地8月 D.乙地8月
30.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C)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二、非选择题
31.[思维推演 探究海陆]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北京时间2020年7月22日14时12分,在美国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北纬55.05°,西经158.50°)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图①示意南美洲和非洲部分古老地层比较,图②示意地震发生地附近部分板块分布,图③示意印度尼西亚房屋地基景观。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探究一 海陆的变迁
(1)图①中,南美洲和非洲之间的大洋是 大西洋 。
(2)地理专家判断南美洲和非洲曾经是一块大陆,理由是什么
参考答案:两大洲轮廓大致吻合;很多古生物化石相同;大陆两侧古老地层顺序大致相同;等等。
探究二 板块构造学说
(3)图②所示阿拉斯加州地震地点位于 美洲 板块和 太平洋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是地震高发区。
(4)在板块的 碰撞 (选填“碰撞”或“张裂”)作用下,甲、乙两大洲西侧形成了 科迪勒拉 山系。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太平洋在未来将会不断变小,请解释 原因。
参考答案:太平洋位于美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不断缩小。
探究三 地震的预防
(6)丙处的印度尼西亚用石子和泥沙填充的轮胎固定在地基和房屋地面之间(如图③所示),主要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充当减震器,减少地震对房屋的破坏。
32.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的五名同学,在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下图)进行气候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参与他们的研究。
(1)铭铭发现,南、北回归线之间主要分布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四种热带气候类型,它们共同的气候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全年高温。
(2)萱萱发现①地区与②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但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的温差,试解释原因。
参考答案:①地区与②地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但①地区为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受地势因素影响,气温低。
(3)承承发现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③④⑤三地气温与降水变化有以下规律:由③至⑤,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你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距海越来越远,受海洋影响越来越小,受大陆影响越来越大。
(4)小伟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关于意大利某城市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 试述理由。
参考答案:可信。理由:意大利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