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往事依依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往事依依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9 18: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往事依依
教学目标:

1、摘录文章精彩语句,积累语言。

2、使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增长知识,陶冶心境,丰富情感,提高修养。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有感而发、由事入理、抒发感悟的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思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童年是金色时代,我们每个人在童稚时期中都发生过许许多多难忘的事,有的已经随风而逝,有的却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走进于漪老师的童年,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令她难以忘怀。
二、作者简介:
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特级教师。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
,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三、生自由朗读全文,疏通文中生字词。
师检测生初读成果。
给下列生字注音
漪(

淼(

徜徉(

骚(
)郁(

慷慨(

凝(

镌(
)谆谆(

镂(

娥(

婵(

四、题解:往事依依中的依依为何意?生答:不舍、留恋之意。
五、把握文章结构:作者回忆了哪几件依依往事?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师生共同明确一共写了4件事:
(一)
看画
作者在看画中有什么心得体会?
看得多了,便徜徉其中,乐在其中。
(二)
看插图
看插图有什么收获?
更加直观地了解《水浒传》,感受到了形象思维的好处。
(三)
读诗
作者在读诗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祖国的大地的风光美景,一年四季的阴晴雨雪,沉浸在美的感受之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四)
听课
两位国文老师有何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讲的内容都是抒情诗,诗词的作者都是爱国诗人,讲课时老师都采用诵读,都入情入心,激发了我喜读诗词,爱好文学的激情.
不同之处:一个是国文老师,一个是代课的国文老师.  所讲的内容是一古一今
六、请同学们找出表示了作者对这些事情依依不舍的句子
生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一)
看画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二)
看插图
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后来才懂得,这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三)
读诗
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四)
听课
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
七、在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特别优美,我们在把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之后,仍要学习文章的语言,请同学们对这些句子细细品味,并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句?
生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师主要引导从修辞,内容,表达这几个方面赏析句子。
八、作者回忆的这几件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要多读书,读好书。
生齐读倒数第二段,老师对于漪老师说的话。
九、总结全文
于漪老师从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正是由于他的读书经历给她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益处,请同学们谈谈在你的读书经历中,有没有特别令人难忘的经历?
生结合实际谈谈个人的读书感受.
《往事依依》教学反思
《往事依依》是我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作品,主要回忆了童年时期和学生时代的四件往事:看山水画,看插图,读《千家诗》和聆听讲课四件事,表达了自己对往事的怀念和不舍,以及告诉广大青少年读者要多读书,读好书的道理。本篇文章难度不大,学生通过自读,可以大体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感情,但是光掌握内容和思想感情是不可取的,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其中引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和古诗句,文采斐然,在了解内容之后,还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语文的美和渗透在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因为是汇报课,所以课时设计为一课时,针对此次汇报课的教学过程,个人反思如下:
在问题设计方面较为繁琐,不够直接。师傅说在一堂课上应该分几个大问题来引领课堂,不应该反复提问,把语文课堂上得好似对话。为此,在上完第一次课之后我又修改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把几个主要问题提了出来,在每个问题之下预设了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再补充了几个小问题,力求把每一件事在描写中所写的语言和要表达的情感落实到位。但问的时候语言仍不够简练,稍显啰嗦。
在多媒体课件使用方面,不够及时。在叫学生找作者对每件事的依依之情的句子中,学生找出来之后,我在PPT上也打出了原文,但没有及时跟上课堂进度,而是在学生找完所有句子之后才匆匆把这些句子在课堂上过了一遍,这样学生就不能在课堂上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之美。
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方面,不够科学。在叫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时,他们有的是谈了自身体会,有的谈了句子的修辞手法,有的谈了句子内容,在他们回答的同时我及时引导他们赏析句子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赏析,所以学生尽管谈了自己的感受,但谈得并不十分对题。
以上是针对每个教学环节中的漏洞进行反思,除此之外,我认为自己对课堂的把握与驾驭能力仍需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及时巩固做的不很到位,今后仍需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