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课件(共40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课件(共40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科版(2024)八年级全一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19 15:1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绪论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走进神奇
探索之路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问题导入
1、在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哪些神奇的现象?你能解释这些现象的神奇之处吗?
2、古人是怎样思索自然界的神奇现象的?物理学的发展经过了那些阶段?
3、物理学研究的是什么?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学习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中的神奇;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
2、了解古人对古文明的科学思索;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知道自 然是神奇的,人们的探索历程则是漫长的、曲折并富有意义的。
3、了解物理学研究内容和物理知识的一些现代应用;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与伟大情怀。
一、自然界的神奇现象
课堂探究
浩瀚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
“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它们如何产生,又如何消失?
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
宇宙是奥妙的,大自然是神奇的。
请你提出一个体现宇宙或大自然神奇之处的问题。
二、生活中的神奇现象
铅笔怎么被水“折”断了?
为什么只有一个孔时,饮料里面的饮料不易倒出?
刺激的冲浪运动,原理是什么?
撑竿跳高运动员运用什么原理跳得更高了?
万家灯火从何而来?
三、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上图是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
古人通过对日月星辰及周围事物的观察,设想着宇宙的模样,如有些古人认为地球是平的,日月星辰在大气中运行,其上方扣着穹顶。
安徽凌家滩出土的、距今约5000年的雕刻玉版,是中国古人天圆地方字宙观的早期展现。
这是英格兰的石头阵,出现在世界不同地方的石头阵神秘莫测,有研究认为其功能之一是帮助古人用于观察天象。
四、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1.托勒密——地心说
地心说是一种认为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地球中心说,人类则住在半球型的世界中心。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2.哥白尼——“日心说”
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3. 伽利略观察天体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由此得到的关于天体运行的结果,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4. 牛顿奠定了经典物理学基础
他发现了日月星辰的运转与苹果下落有某些相似之处,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等。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5.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击了经典时空观
他认为当物体的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人们所熟悉的空间的时间等概念都会发生变化。他的贡献有跨时代的意义。
5. 普朗克和波尔——量子力学
普朗克
波尔
物理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五、知识园地——硕果累累
1.物理学的形成
前辈们在探究神奇现象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蕴藏的物理规律。随着对这些规律的深入探究,物理学的体系便逐渐形成了,并且对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3.由于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实现了飞翔之梦,还登上了月球,遨游太空,继续探索浩瀚宇宙的秘密。
2.物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应用
物理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材料、能源、环境和信息等领域。
航天技术
运载火箭
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空间站
嫦娥六号
激光技术
光纤通信
激光战术武器
激光手术
激光切割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集成了成千上万个电子元件的芯片,既小又轻,连蚂蚁都能搬动。如今,芯片的集成技术又有了很大飞跃。
超导技术
超导计算机
磁悬浮列车
超导磁悬浮
六、科学探究——其乐无穷
从下面事例中找出各环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因此,伽利略和他的两个学生,带着两个不同重量的铅球(一个是另一个重量的10倍)登上了比萨斜塔塔顶。在同一时刻,伽利略让他的两个学生从同一高度扔下轻重不同的两个球。结果,人们清楚地看到了两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出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而伽利略认为轻的物体下落不一定慢
伽利略认为物体下落速度与物体的轻重无关。
伽利略找来助手在比较高的斜塔进行实验,要求两球同时离开手进行下落。(两个球都是铅球,只是重量不一样)
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
人们认为伽利略的实验方法是合理的,只是做一次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
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的观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评估
交流与合作
总结: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步骤
要求
提出问题
能从日常生活、实验观察中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提出原因,进行推测或假设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会选择方法和所需器材
能用不同方法收集资料
能对信息进行比较和处理
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有团队意识,把别人的意见、自己的方案,准确地写下来
问题
证据
交流
解释
七、科学精神——永远高扬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 “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直到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信念,更多来自内心的坚持和对科学的不懈追求!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玻尔和爱因斯坦的论战
玻尔和爱因斯坦进行长达20年的量子力学论战,这场论战使得量子力学的意义不断地得到澄清,一次次争论也就是一步步地揭示了量子力学的本质含义。可以说,这场论战也是量子力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也就启示我们,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勇于争论也是促进进步的一种方式。
从这场世纪争论中我们看到,构成人们思想的最大障碍就是思维定势,接受一个新思想是极不容易的。这使我们领悟到,做学问不能固守传统观念,应该勇于怀疑一切,具有创新精神。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同学们将发现科学巨人们留下的知识、方法及科学精神等无尽的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同学们将成为新时代的“巨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