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粗通文意,了解三峡山水特点;学习抓住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
2.在诵读、听读中,品味文章的画卷美;在合作探究中,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答题、写作中,培养良好的表达习惯。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方法,修改课前习作《家乡的潮白新河》写“水”的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古代文人的无限遐思,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应时而生。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写的《水经注》中的一篇山水游记——《三峡》。(教师板书课题)
二、发现问题,求成长
1.考一考:针对重点积累的文言词语,检查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解决。
2.想一想:展示学生预习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小组长汇总本组同学预习中发现的问题,送交教师。教师筛选出典型问题,课堂展示)
三、合作探究,共成长
针对学生预习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各小组开展研讨,共同探究,解决疑难。教师巡视指导,辅助解决问题。
四、点拨释疑,助成长
1.各组自由诵读,并交流诵读感受和对文章的理解。诵读后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三峡的山水有怎样的特点?郦道元是如何摹山状水的?
2.各组回答问题,教师点拨。(教师板书)
3.教师展示三峡山水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教师播放《三峡》朗诵视频,学生听读,并再次感受课文的画卷美。
5.生朗读个人习作《美哉,三峡》。
五、达标反馈,促成长
1.妙笔生花,改写课前习作《家乡的潮白新河》中写“水”的片段。
预设美词:水天一色
波平如镜
波光粼粼
碧波荡漾
风起浪涌
波澜壮阔
2.学生展示修改的习作,师生共同评价。
六、归纳反思,会成长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收获和所发现的新问题,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