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 2.1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8-20 09: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分类
【学习目标】
⑴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
(2)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
【重点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使用说明】课前用10分钟阅读教材P24
( http: / / www.21cnjy.com )-P28,并完成《预习自测》的内容,能力较强的同学尝试对《合作探究》进行研究,用红笔标注疑问。课后用15分钟完成《课后作业》1~10小题
(一)预习自测
知识回顾:
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了
元素和
元素;其中Na、Mg
、Al
、Fe、
Cu、
Zn等属于
元素,O、
S、
N、
P、
Cl等属于
元素。
2.对于化合物,我们可以根据组成特点,把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分为:



四大类,是否还可以对它们继续分类?试举一例。
3.对于化学反应,在初中我们把它们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是




一、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1.交叉分类法
连线
将(1)中的物质与(2)中物质的分类用短线连接起来:
(1)
(2)
(1)
(2)
H2SO4
含氧酸
Na2SO4
含氧酸盐
HCl
无氧酸
KHSO4
无氧酸盐
HNO3
一元酸
NaCl
钠盐
H2S
二元酸
BaSO4
硫酸盐
NaHCO3
酸式盐
酸式盐:酸跟碱反应时,若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氢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中除了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外,还有氢离子存在,这样的盐为酸式盐。 如NaHSO4、KHCO3、KH2PO4、K2HPO4、Ca(HCO3)2等都属于酸式盐。一元酸不能形成酸式盐,二元酸或多元酸才能形成酸式盐。
碱式盐:是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的产物,像Cu2(OH)2CO3等是碱式盐。
2.
树状分类法
1.请大家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下图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应的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
,KNO3

CO2

空气,MgO
He、冰和水混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有机化合物
物质
化合物


H2SO4




混合物(O2和O3的混合物、空气)
无机化合物

(
KNO3
)
金属氧化物
(
)
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
)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分散系的概念:把
(或多种)物质

(或多种)物质中所得的体系,叫做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
;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

2、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有9种类型,试举例:








空气


烟灰尘
泡沫




糖水、油漆

泡沫塑料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有色玻璃、合金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
分散系
分散质粒子大小(粒子直径d)
主要特征(稳定性和均一性)
举例
溶液
饱和NaCl溶液
胶体
豆浆
浊液
泥浆水
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_
4、胶体
(1)胶体的定义:通常把
分散系称为胶体
(2)胶体的分类:(举例说明)
按照分散剂的状态不同可分为:
按分散质胶粒不同可分为:
气溶胶
分散剂为气体(如
)
分子胶体:分散质为单个分子,如
液溶胶 
分散剂为液体(如
)   
固溶胶
分散剂为固体(如
)
粒子胶体:分散质为许多分子集合体,如
5、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胶体,哪些运用到胶体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淀粉溶液、
(二)合作探究
三.
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探究实验一: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点燃酒精灯,将25mL蒸馏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水加热至沸腾,
②向
中逐滴加入5-6滴
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立即停止加热,胶体制成。
探究实验二:
胶体和溶液的区分
用激光笔分别照射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
现象: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

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粒子对光线产生_
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三:过滤胶体、浊液,比较溶液、胶体、悬浊液的分散质大小。
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过滤后的现象
结论
Fe(OH)3胶体
红褐色液体
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的分散质不能。
泥水
无色液体
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把混有离子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子杂质的溶胶放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子放在溶剂中(一般放入水中),离子或小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而进入溶液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溶胶中分离出来。
【归纳总结】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问题思考,归纳总结,填写下表。






有无丁达尔效应



能否通过滤纸


不能
能否通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点拨: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2.胶体的含义及性质
(1)胶体的含义
(2)胶体的性质
①介稳性
介稳性的原因:

②丁达尔效应
含义: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的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路。
原因:

应用:
③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的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通过滤纸的空隙。
 [知识拓展]
④胶体的电泳
含义:
原因:
应用:
血液透析,血清纸上电泳
⑤胶体的聚沉
原理:
胶体是相对稳定的,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改变某种条件,可使胶体粒子相互聚集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胶体的聚沉。
方法:
1.加快其胶粒的热运动以增加胶粒的结合机会,使胶粒聚集而沉淀下来。
2.
3.
应用:
制豆腐原理
明矾净水
3.胶体的应用
纳米粒子的尺寸与胶体粒子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技术的发展,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
思考与交流:
1、若向FeCl3饱和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会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吗?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把稀H2SO4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的现象如何?
3、Fe(OH)3分子、Fe(OH)3
( http: / / www.21cnjy.com )胶粒、Fe(OH)3沉淀、Fe(OH)3胶体有何区别?1molFeCl3能否形成1molFe(OH)3胶粒?
(三)课后练习
1、下列物质:①H2O
②NaCl
③H2
( http: / / www.21cnjy.com )SO4
④Ca(OH)2
⑤Fe2O3
⑥FeSO4·7H2O
⑦HNO3
⑧AgNO3
⑨NaHCO3中,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属于碱的是
;属于酸的是


;属于盐的是
。(填序号)
2.
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这个反应是(

A.
3Fe+2O2
=
Fe3O4
B.
CO2
+
C
=
2CO
C.
NH4HCO3

( http: / / www.21cnjy.com )
NH3↑+
H2O
+
CO2

D.
CaCO3
+
CO2
+
H2O
==
Ca(HCO3)2
4.
胶体和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
A.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B.是不是一种稳定的体系
C.会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D.粒子没有带电荷
5.“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⑥
6.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7.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带正电荷 B、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相当稳定
D、都是透明的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外观不均匀    B.胶体带电荷,所以会产生电泳现象  
C.胶粒能透过滤纸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9.不慎划破手指出血时,可立即在出血点处滴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原因是


A.FeCl3具有强氧化性,使血液中的蛋白质被氧化凝固止血
B.FeCl3与血液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沉淀物质而止血
C.FeCl3水解生成Fe(OH)3沉淀而沉积于划破处止血
D.FeCl3是电解质,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很快疑结而止血
10.
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液体变为___
_____色,得到的是__
______,用此分散系进行下列实验:
(1)
将其装入U型管中,用石墨电极接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_
___
__,这说明_____
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
_______
(2)
向其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原因是
(3)
向其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
,其原因是____

(4)
提纯此分散系常用的方法是____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