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济南的冬天》
课时(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学知识,掌握本文的生字、词。
2、熟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所的美景。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的写法。
三、自学交流
(一)导入新课
(二)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三)范读感知
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录音。)(以读带教,使学生通过听读初步感知课文。)并出示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互相补充。[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
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
再写城外的远山,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c、作者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之美,又寄寓对祖国山河真挚
四、展示点评
整体感知后,对文章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学生自由探究,进一步深入理解文章。
问题组: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b.济南冬天的这种特点是源于什么样的地形特点
生速读第1、2自然段,自主解决后,讨论明确:
a.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一—向晴}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b.济南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学生可再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 ——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 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并让学生试着画出这种地形,体会其特点,教师可根据学生画出的地形图作小结。
五、达标检测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发髻
(
)
蓄积(
)
水藻(
)
着落(
)
镶边(
)薄雪(
)
着急(
)
chéng(
)清
二、修改病句。
1、这场篮球赛的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2、我们不能忘记英法联军烧毁和洗劫圆明园的历史。
3、只要稍微深思熟虑一下这道数学题是不难做出来的。
三、课内阅读。
(一)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
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
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
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8个字)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好不好 为什么
3、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表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你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请你用一段话描写出来,注意学会用一个词汇写出特征,并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进行描写。(不少于50字)
六、反馈反思课题《济南的冬天》
课时(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21世纪教育网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三、自学交流
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21世纪教育网
2、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21世纪教育网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4、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5、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6、朗读第5自然段,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四、展示点评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1世纪教育网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五、达标检测
阅读老舍的《济南的秋天》,完成下面习题。
济南的秋天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的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把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分不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1、《济南的冬天》突出“温晴”这一特点,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再读《济南的秋天》,你认为它突出了济南秋天的什么特点?文中有多处句子都表明了这一特点,清找出两例。
2、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作者对山的描写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4、文中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试分析其作用。
5、作者说,上帝吧“秋和冬的(艺术)全赐给济南”,请结合《济南的冬天》说说这抒发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六、反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