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本命年的回想》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正确、简洁地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并说出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比较今昔过年习俗的异同,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学习重点:概括文中所写过年习俗,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
学习难点:能说出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对过年的独特感受。
三、学习与交流
欣赏歌曲《新年好》(可师生同唱,唤醒学生对过年生活的情感体验,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那么,在这些传统节日中什么节日过得最喜庆?过的最火热?(春节)
2.关于春节:a.春节是我们一年中最期待,最快乐的节日,春节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同学们,大家已经过了十几个春节了,能不能说说我们现在过年有哪些习俗呢?
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倒贴“福”字、年夜饭(团圆饭)、祭祖、守岁、红包(压岁钱)、新年放爆竹、拜年、回娘家。
b.那么,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又是怎样过年的呢?大家想了解一下吗?好,我们现在就随着我国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北京通县儒林村(也就是作者的家乡)------京郊运河的一处地方,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吧。这节课我们现在就来学习著名作家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
》
(二)、出示课题和作者
1、解题:本命年”是什么意思呢?你们的本命年过了吗?你知道本命年有那些讲究吗?为什么?
本命年: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每十二年轮回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
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课文注释1)
系红腰带、穿红裤头、腰上系大钱……
(为了辟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风俗,也是老百姓最朴素情感的表现。)
2、简介作者。过渡语:课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提前做了一些预习准备工作,现在来检查一下这些工作做的怎么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关于年的传说。(指名朗读)
年的传说
传说“年”是一头带有双角的猛兽,生活在海底。每年的年三十它就浮出水面来到岸上,吞吃人和动物,所以一开始一到年三十,人们就携老扶幼逃到山上,躲避“年”的到来。有一个年三十,村里来了一个要饭的老者。他听说了这件事,说他有治“年”的办法。只要“年”出来的时候,在门上贴上红的对联,穿上红的衣服,并放起焰火和爆竹,“年”就会被吓跑了。有一部分人就相信了。等“年”来的时候,看到门上的红对联就紧张了,再听到爆竹声就吓得逃之夭夭了。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要贴春联,穿红衣服,放爆竹的原因。
2、积累生字:
大吃大嚼jué
鬼祟suì
阖家hé
烙饼lào
疙瘩gē
da
抠kōu
捅进tǒng
栗子lì
渍zì
脚丫yā
鬏jiū
秫秸shú
jiē
灶膛zaotang
簸箕bò
ji
玉米糁shēn
抠kōu
黏
nian
涿州zhuo
口舌生疮
chuang
四、展示点评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思考:
1、课文主要篇幅写的是什么?
火热的春节景象。
2、作者回想的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什么时候结束的
课文主体是按什么顺序写作的?
从腊月初一到大年初一、时间顺序
3.过年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请用文中第三节的词语来回答。这些词语之间是何种关系?
预热
增温
红火
发烧
程度逐步加深、升级,充分的表现作者对年的感受
(二)、课堂小结。
五、达标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大吃大嚼(
)
鬼祟(
)
阖家(
)
烙饼(
)
疙瘩(
)(
)
抠(
鬏(
)
捅进(
)
栗子(
)
渍(
)
脚丫(
)
秫秸(
)(
)
灶膛(
)
(
)
簸箕(
)(
)
玉米糁(
)
抠(
)
黏
(
)
涿州(
)
口舌生疮(
)
2.
2、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场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试着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简要分析。
3.岁月静好,时光流逝,一切在发展,一切也在变化着,有人说:立夏时的鸡蛋,端午的粽子似乎渐渐离我们远去,过年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淡,甚至有些年青人已经不知道有这样传统的节日,倒是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这样的洋节成了年青人常过的时髦节日。有人说,过年忙碌又累人,而且铺张浪费,在新时期,过年已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可以取消这个习俗了,针对这种现象,请谈谈你的看法。
4.时光流逝,民俗在变,但也有一些民俗一直没变,比如贴春联。
每年除夕,人们纷纷帖春联表达对来年的祝愿,我们经常会见到这幅对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
问:谁能说说此联的深刻含义(引导学生课后深入探究习俗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3.
每年除夕,人们纷纷帖春联表达对来年的祝愿,你能写出两副对联吗
4.问:时间过得真快,再过3个多月又要过年了。假设2015年新年的钟声就要敲响,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5.习作训练:描述自己家乡过春节的情景,突出重要的习俗21世纪教育网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