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中质量检测(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中质量检测(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6:38:1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中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东莞期中)诗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帆得樵风送,春逄谷雨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意思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2024八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这种气体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来解答。
3.(2024八上·行唐期中)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设计实验 D.反思与评价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提出问题、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而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属于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提出问题、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来解答。
4.(2024九上·珠海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酒精灯、铁架台 B.大试管、集气瓶
C.烧杯、玻璃棒 D.导管、单孔塞
【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解析】【解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 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集气瓶、导管及单孔塞,但不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确定所需仪器分析。
5.(2024八上·广州期中)要量取10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中应选用的仪器是
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20mL的试管⑤50mL的小烧杯⑥试管夹⑦陶土网⑧胶头滴管
A.①③④⑥⑧ B.①③⑤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取10mL的水时需选择接近所量体积的量筒,故选择10mL的量筒来量取液体,量取液体时需滴管;将量取的液体倒入50mL的烧杯中进行加热;故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50mL的小烧杯,陶土网。则所选仪器为①③⑤⑦⑧。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选择所量体积稍大的量筒和滴管,加热时需要酒精灯、烧杯和石棉网来解答。
6.(2024八上·广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移出导气管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双手紧握试管,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移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来解答;
B、根据制取气体前均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来解答;
C、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
7.(2024八上·广州期中)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粉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雾是液体,而产物是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会产生气压差,则无法完成实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水面上升到五分之一刻度处就不再上升,可说明N2难溶于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假如红磷的量不足则氧气不能耗尽,会导致气压差偏小,测定的结果偏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时,选择足量的红磷消耗氧气形成压强差,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含量就是氧气的体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红磷燃烧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形成压强差来解答。
8.(2024八下·芝罘期中)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在纯氧中燃烧,发现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则铝粉的质量是
A.3.6g B.5.4g C.7.2g D.10.8g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铝粉燃烧后质量增加了3.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
设铝粉的质量为x,
解得x=3.6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已知氧气的质量来计算铝的质量来解答。
9.(2024八下·济宁期中)在反应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若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A.7:1 B.7:8 C.7:16 D.7:32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反应2A+3B=C+2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a,那么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a;3.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6.4gD,设生成C的质量为;
即生成的C的质量为2.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那么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6.4g-3.6g=5.6g;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5.6g:6.4g=7:8,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以及已知量列比例式计算出C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计算出B的质量,进而得到B和D的质量比。
10.(2024八下·济宁期中)下列是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检验、性质、收集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检验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D.从a进气收集氧气
【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该装置未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选项错误;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是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B选项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发生反应,所以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而不是放细沙,故C选项错误;
D、此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短导管即b口进,水从长导管即a口出去,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并且易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此装置收集气体都应从b口进气,a口出水进行分析。
11.(2024八下·济宁期中)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实验时滴入水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熄灭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白磷的用量不需要考虑
B.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雾
C.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处
D.注射器中的水和胶头滴管中的水作用相同
【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为了充分耗尽装置内氧气,白磷应该足量,故A选项错误;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B选项错误;
C、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就减少多少体积的水,所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的体积为:50mL ×=10mL,故注射器活塞停留在20mL-10mL=10mL处,故C选项正确;
D、胶头滴管中的水是为了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从而引燃白磷,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因此二者作用不相同,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白磷不足会导致氧气未耗尽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
C、根据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就减少多少体积的水进行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可以引燃白磷,而注射器中的水是为了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进行分析。
12.(2024八下·济宁期中)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液态氧挥发变成气态氧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A、液态氧挥发变成气态氧,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但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既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又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因此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双氧水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既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又不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13.(2024八下·烟台期中)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C.电器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先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再切断电源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防止粉尘爆炸
【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窒息,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处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故应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电器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故错误,符合题意;. 、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防止粉尘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分析。
B、根据室内起火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分析。
C、根据电器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进行分析。
D、根据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14.(2024八下·海阳期中)运用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故错误;
B. 化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纯净的物质,但由两种及两种元素以上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错误;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化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纯净的物质。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15.(2024八下·任城期中)工业上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②中与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
【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转化过程中,不仅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元素化合价也发生变化,例如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过程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与完全反应的质量比=[3×(14+16×2)]:[1×2+16]=,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的方程式的含义,以及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6.(2024八下·济宁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氦气的化学式   ;
(2)标出硫酸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3)写出硝酸铵溶液中的阴离子   ;
(4)写出中右下角数字“4”的意义   。
【答案】(1)
(2)
(3)
(4)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氦气是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故答案为:He;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硫酸镁中硫元素显+6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3)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4)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CH4中右下角数字“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答案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分析】(1)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来回答;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4)根据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来回答。
(1)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镁中硫元素显+6价,表示为:;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4)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CH4中右下角数字“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17.(2024八下·招远期中)“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资料一:如图1
资料二:氟及其化合物常运用于原子弹制造、航天工业等领域。
氟气(F2)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水都能在氟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氧气。
资料三:便携式富氧机。市场上一些便携式富氧机,使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氧气分离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图1B中x=   ,在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氟元素通常显   价。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   选项(填字母),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   。
(3)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上述便携式制氧机富集氧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作为航天大国,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众多。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答案】(1)2;7;-1
(2)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3)小于;物理
(4);放热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1A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9=2+x,解得x=7,即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则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D。
(3)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从而将氧气分离出来,该便携式制氧机富集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可知,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分别是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1)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资料三,工作原理,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氧分子先渗透出,进行分析。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沈从文。
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氮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8.(2024九上·涪城月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按下列要求填空: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写化学符号);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写名称);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   (填字母序号)。
A 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液氮可以制造低温环境
C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 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高
(2)保护空气——使“空气更清新”;
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一氧化氮 E.氧气
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对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提倡使用私家车 B 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D 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③便携式野外煤气灶燃料的主要成分为丁烷(化学符号C4H10),请写出丁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   。
【答案】(1)O2;水;C
(2)BCD;BC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没有毒性。
故答案为:C.
(2)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总悬浮颗粒物,而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BCD.
②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③丁烷(化学符号为C4H10)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具有氧化性,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空气中有水蒸气来解答;
(2)根据空气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工厂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空气质量检测,丁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没有毒性,故选:C。
(2)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总悬浮颗粒物,而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CD。
②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错误;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B选项正确;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故选:BCD。
③丁烷(化学符号为C4H10)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19.(2024八下·沂源期中)金属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1)发现镁:179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通过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制取镁: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金属镁,将海水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得到纯净的氯化镁,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请写出该步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按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书写顺序计算质量比,并化为最简形式,下同)。
(3)应用镁:①利用金属镁燃烧发出醒眼的白光,可制照明弹,写出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②金属镁通过反应可储存氢气,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
【答案】(1)C+2MgO2Mg+CO2↑
(2)MgCl2Mg+Cl2↑;95:24:71
(3)2Mg+O22MgO;3:2:5;MgH2+2H2O=Mg(OH)2+2H2↑;13:18:29: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2)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95:24:71;
(3)镁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4×2):32:(40×2)=3:2:5;
常温下,MgH2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6:(18×2):58:(2×2)=13:18:29:2。
【分析】(1)根据碳与氧化镁加热反应生成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分析,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MgH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分析。
(1)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2)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95:24:71;
(3)镁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4×2):32:(40×2)=3:2:5;
常温下,MgH2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6:(18×2):58:(2×2)=13:18:29:2。
20.(2024八下·淄川期中)某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将反应变化曲线绘制在黑板上,小华代表小组同学将分析过程分享给大家。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混合制取,当生成时,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1)观点分享:曲线上段表示的含义是   。
(2)展示交流:结合黑板上的试题要求,请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反应已结束
(2)设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83g
答: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83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曲线上ab段为平线,说明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氧气,氧气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分析。
(1)曲线上ab段为平线,说明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2)见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八年级全一册期中质量检测(提升卷)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评分
阅卷人 一、选择题
得分
1.(2024八上·东莞期中)诗是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帆得樵风送,春逢谷雨晴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2024八下·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月考)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3.(2024八上·行唐期中)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设计实验 D.反思与评价
4.(2024九上·珠海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酒精灯、铁架台 B.大试管、集气瓶
C.烧杯、玻璃棒 D.导管、单孔塞
5.(2024八上·广州期中)要量取10mL水并加热。提供的仪器中应选用的仪器是
①10mL量筒②100mL量筒③酒精灯④20mL的试管⑤50mL的小烧杯⑥试管夹⑦陶土网⑧胶头滴管
A.①③④⑥⑧ B.①③⑤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6.(2024八上·广州期中)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移出导气管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双手紧握试管,然后将导管放入水中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7.(2024八上·广州期中)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粉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大
8.(2024八下·芝罘期中)某同学将一定质量的铝粉在纯氧中燃烧,发现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则铝粉的质量是
A.3.6g B.5.4g C.7.2g D.10.8g
9.(2024八下·济宁期中)在反应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若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
A.7:1 B.7:8 C.7:16 D.7:32
10.(2024八下·济宁期中)下列是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检验、性质、收集的装置,其中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检验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D.从a进气收集氧气
11.(2024八下·济宁期中)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实验时滴入水与生石灰接触,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白磷开始燃烧,熄灭后待冷却至室温再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白磷的用量不需要考虑
B.白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白雾
C.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处
D.注射器中的水和胶头滴管中的水作用相同
12.(2024八下·济宁期中)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液态氧挥发变成气态氧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13.(2024八下·烟台期中)我们要提高安全意识,防范危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如果遭遇火灾,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
C.电器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先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再切断电源
D.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防止粉尘爆炸
14.(2024八下·海阳期中)运用归纳、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都是氧化物
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15.(2024八下·任城期中)工业上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中,参加反应的与的分子数之比为1.2
B.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C.转化过程中,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反应②中与完全反应的质量比为
阅卷人 二、非选择题
得分
16.(2024八下·济宁期中)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写出氦气的化学式   ;
(2)标出硫酸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
(3)写出硝酸铵溶液中的阴离子   ;
(4)写出中右下角数字“4”的意义   。
17.(2024八下·招远期中)“见著知微”是化学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资料一:如图1
资料二:氟及其化合物常运用于原子弹制造、航天工业等领域。
氟气(F2)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水都能在氟气中燃烧,且燃烧产物是氧气。
资料三:便携式富氧机。市场上一些便携式富氧机,使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氧气分离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结合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氮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层,图1B中x=   ,在氟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氟元素通常显   价。
(2)图2是水与氟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   选项(填字母),选择此选项的理由是   。
(3)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   (填“大于”或“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上述便携式制氧机富集氧气的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4)作为航天大国,我国自主研发的运载火箭型号众多。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8.(2024九上·涪城月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按下列要求填空:
(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   (写化学符号);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空气中含有   (写名称);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   (填字母序号)。
A 氮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B 液氮可以制造低温环境
C 氮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D 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高
(2)保护空气——使“空气更清新”;
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   ;
A 二氧化碳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一氧化氮 E.氧气
②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对于保护大气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提倡使用私家车 B 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
C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D 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③便携式野外煤气灶燃料的主要成分为丁烷(化学符号C4H10),请写出丁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   。
19.(2024八下·沂源期中)金属镁是一种重要的国防材料,它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1)发现镁:1792年,科学家首次发现通过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制取镁: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中可以提取金属镁,将海水通过复杂的化学变化,得到纯净的氯化镁,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请写出该步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按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书写顺序计算质量比,并化为最简形式,下同)。
(3)应用镁:①利用金属镁燃烧发出醒眼的白光,可制照明弹,写出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②金属镁通过反应可储存氢气,常温下,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是   。
20.(2024八下·淄川期中)某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将反应变化曲线绘制在黑板上,小华代表小组同学将分析过程分享给大家。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混合制取,当生成时,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1)观点分享:曲线上段表示的含义是   。
(2)展示交流:结合黑板上的试题要求,请写出解题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帆得樵风送,春逄谷雨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意思是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来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解析】【解答】气体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所以这种气体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密度又比空气的密度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气体难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密度,则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来解答。
3.【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与意义
【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提出问题、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而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属于设计实验。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提出问题、假设、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反思与评价来解答。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解析】【解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中, 需选择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需要酒精灯、铁架台、大试管、集气瓶、导管及单孔塞,但不需要烧杯和玻璃棒。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确定所需仪器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解析】【解答】量取10mL的水时需选择接近所量体积的量筒,故选择10mL的量筒来量取液体,量取液体时需滴管;将量取的液体倒入50mL的烧杯中进行加热;故需要的仪器是酒精灯,50mL的小烧杯,陶土网。则所选仪器为①③⑤⑦⑧。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选择所量体积稍大的量筒和滴管,加热时需要酒精灯、烧杯和石棉网来解答。
6.【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应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制取气体时必须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药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手握住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移除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来解答;
B、根据制取气体前均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来解答;
C、根据制取氧气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是先把导管放与水中后,再双手掌紧贴试管外壁观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来判别气密性来解答;
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来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烟是固体,雾是液体,而产物是固体,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硫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会产生气压差,则无法完成实验,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实验结束后水面上升到五分之一刻度处就不再上升,可说明N2难溶于水,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假如红磷的量不足则氧气不能耗尽,会导致气压差偏小,测定的结果偏小,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实验室测定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含量时,选择足量的红磷消耗氧气形成压强差,使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含量就是氧气的体积;氮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不溶于水;红磷燃烧放热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不能形成压强差来解答。
8.【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铝粉燃烧后质量增加了3.2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增加的质量就是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3.2g,
设铝粉的质量为x,
解得x=3.6g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根据铝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的方程式中已知氧气的质量来计算铝的质量来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在反应2A+3B=C+2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8,假设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a,那么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a;3.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6.4gD,设生成C的质量为;
即生成的C的质量为2.8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那么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2.8g+6.4g-3.6g=5.6g;则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5.6g:6.4g=7:8,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以及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以及已知量列比例式计算出C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计算出B的质量,进而得到B和D的质量比。
10.【答案】B
【知识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A、该装置未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不能检查装置气密性,故A选项错误;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若是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故B选项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但二氧化硫易溶于水且可以与水发生反应,所以要在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的水,用来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而不是放细沙,故C选项错误;
D、此装置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氧气应该从短导管即b口进,水从长导管即a口出去,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首先要形成一个密闭空间进行分析;
B、根据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进行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并且易溶于水还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
D、根据此装置收集气体都应从b口进气,a口出水进行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解析】【解答】A、为了充分耗尽装置内氧气,白磷应该足量,故A选项错误;
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大量白烟而非白雾,故B选项错误;
C、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无气体生成,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就减少多少体积的水,所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的体积为:50mL ×=10mL,故注射器活塞停留在20mL-10mL=10mL处,故C选项正确;
D、胶头滴管中的水是为了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从而引燃白磷,注射器中的水的作用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因此二者作用不相同,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白磷不足会导致氧气未耗尽进行分析;
B、根据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进行分析;
C、根据反应消耗多少体积的氧气,注射器中就减少多少体积的水进行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中的水与生石灰反应放出热量可以引燃白磷,而注射器中的水是为了测定空气氧气的含量进行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作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作氧化反应;
A、液态氧挥发变成气态氧,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但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既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又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因此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故C选项符合题意;
D、双氧水即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既不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又不符合氧化反应的定义,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氧化反应,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
13.【答案】C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几种常用的灭火器
【解析】【解答】A. 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窒息,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室内起火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过滤有毒烟尘,二氧化碳受热后密度变小,高处二氧化碳含量较多,故应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电器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防止发生触电,故错误,符合题意;. 、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面粉加工厂严禁烟火,主要是防止粉尘爆炸,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厨房煤气管道漏气,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分析。
B、根据室内起火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应蹲下靠近地面跑离着火区域分析。
C、根据电器电线老化引起火灾,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用干粉灭火器灭火,进行分析。
D、根据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可燃性颗粒,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氧化反应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解析】【解答】A. 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比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只含氧元素,故错误;
B. 化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纯净的物质,但由两种及两种元素以上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和水的混合物,故错误;
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如氯酸钾中含氧元素,但是氯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A、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B、化合物由两种及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纯净的物质。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D、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
15.【答案】D
【知识点】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A、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①是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O2=2NO2,参加反应的NO与O2的分子数之比为2:1,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转化过程中,不仅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元素化合价也发生变化,例如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过程中,氧元素化合价由0变成-2,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根据流程图可知,反应②是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NO2+H2O=2HNO3+NO,与完全反应的质量比=[3×(14+16×2)]:[1×2+16]=,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的方程式的含义,以及化合物中正负价的代数和为0来解答。
16.【答案】(1)
(2)
(3)
(4)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1)氦气是稀有气体,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故答案为:He;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为: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正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硫酸镁中硫元素显+6价,表示为:,故答案为:;
(3)离子的表示方法为: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表示为:,故答案为:;
(4)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CH4中右下角数字“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故答案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分析】(1)根据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来回答;
(2)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3)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来回答;
(4)根据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来回答。
(1)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氦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
(2)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中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硫酸镁中硫元素显+6价,表示为:;
(3)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硝酸铵是由铵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构成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表示为:;
(4)化学式中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故CH4中右下角数字“4”表示每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氢原子。
17.【答案】(1)2;7;-1
(2)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
(3)小于;物理
(4);放热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由图1A可知,氮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9=2+x,解得x=7,即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大于4,则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显-1价。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图2方框内应填图3中的D。
(3)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氮分子渗透速率小于氧分子渗透速率,从而将氧气分离出来,该便携式制氧机富集氧气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某型火箭曾采用N2H4和H2O2作为火箭推进剂,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由质量守恒定律和物质的性质可知,液态的氧化物和一种单质分别是水和氮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分析】(1)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则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进行分析。
(3)根据资料三,工作原理,空气通过氧气分离膜时,氧分子先渗透出,进行分析。
没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分析沈从文。
N2H4和H2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氮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8.【答案】(1)O2;水;C
(2)BCD;BCD;
【知识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解答】(1)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没有毒性。
故答案为:C.
(2)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总悬浮颗粒物,而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故答案为:BCD.
②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③丁烷(化学符号为C4H10)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分析】(1)根据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氧气具有氧化性,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空气中有水蒸气来解答;
(2)根据空气污染物有粉尘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燃烧,低碳出行,节能减排,工厂三废处理达标后排放,植树造林,加强空气质量检测,丁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1)①空气中能供给动植物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
②酥脆的饼干置于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就不脆了,是因为饼干吸收了空气中的水;
③氮气常用做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且没有毒性,故选:C。
(2)①空气污染物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总悬浮颗粒物,而二氧化碳和氧气属于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BCD。
②A、提倡使用私家车,会增加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更多的空气污染物,不利于保护大气,A选项错误;
B、植树造林,防止扬尘污染,有利于保护大气,B选项正确;
C、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有利于保护大气,C选项正确;
D、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有利于保护大气,D选项正确。
故选:BCD。
③丁烷(化学符号为C4H10)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
19.【答案】(1)C+2MgO2Mg+CO2↑
(2)MgCl2Mg+Cl2↑;95:24:71
(3)2Mg+O22MgO;3:2:5;MgH2+2H2O=Mg(OH)2+2H2↑;13:18:29: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2)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95:24:71;
(3)镁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4×2):32:(40×2)=3:2:5;
常温下,MgH2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6:(18×2):58:(2×2)=13:18:29:2。
【分析】(1)根据碳与氧化镁加热反应生成镁和二氧化碳分析;
(2)根据氯化镁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分析,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比分析;
(3)根据镁燃烧生成氧化镁,MgH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Mg(OH)2和氢气分析。
(1)加热苦土(MgO)和木炭的混合物可制得金属镁、同时生成一种温室气体,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该温室气体为二氧化碳,故方程式为:;
(2)电解氯化镁可制得镁和氯气,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95:24:71;
(3)镁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方程式为:;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4×2):32:(40×2)=3:2:5;
常温下,MgH2可以与水反应释放出氢气,同时生成Mg(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2H2O=Mg(OH)2+2H2↑;
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26:(18×2):58:(2×2)=13:18:29:2。
20.【答案】(1)反应已结束
(2)设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3.83g
答:消耗过氧化氢的质量为3.83g。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曲线上ab段为平线,说明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分析】(1)根据过氧化氢分解时产生氧气,氧气质量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加,至反应结束后保持不变分析;
(2)根据生成氧气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过氧化氢质量分析。
(1)曲线上ab段为平线,说明反应已结束或过氧化氢已完全反应;
(2)见答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