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
(1)文革结束初,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没有改善;
(2)“真理标准” 讨论,实现思想大解放。
2、内容
(1)思想
重新确立_________的思想路线。
(2)政治
抛弃_______,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上来。
(3)经济
以_____为中心,实行_____。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3、历史意义:
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二、经济体制改革
1、根本原因
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
2、内容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四川开始到全国)
怎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1950——1952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3——1956把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 1958提高、扩大公有化程度和规模1978-----今以公有制为前提,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管理体制: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体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内容:作用:(1)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2)经济快速发展。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体制 所有制 分配制度 高度集中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 单一的公
有制经济 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
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平均主义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
多种分配方式 产权制度 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
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制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于是企业就层层报批,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以上两个例子可见当时是什么经济体制?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体制下还能取得巨大成就(如一五计划)? 计划经济体制
——国家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
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且几乎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排斥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经济资源首先集中在政府手中,然后由政府根据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通过各级政府部门逐级向下分配,最终跟着下达给企业的生产计划分配到各个企业。
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统一。
主要表现:
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管理体制;
中央集权为主的财政体制;
计划流通为主的商业流通体制;
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体制和等级工资体制等。P68
计划经济模式的特征与弊端:
1、所有制形式日趋单一化,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
2、管理体制上:
经济管理的决策权集中在国家手中,企业只是严重依赖于上级政府的经济实体,或者说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是行政手段,经济计划主要通过行政指令和实物调拨来实现,市场调节的作用非常微小,甚至于没有市场调节;
3、分配上实行统收统支,国家统负盈亏,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等等。 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为什么当时要用这些票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
根本:
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3) 1992年春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冲破了思想束缚。计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转变的实质: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提出: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指出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就姓“社”,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目标确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基本框架确立: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理论完善: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建立:到21世纪初,95%以上的商品和资源实现了市场配置,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1)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2)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行政手段配置市场配置两种经济体制的根本不同(资源配置方式)行政手段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宏观调控。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