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 课件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新课标版)必修二 课件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20:52: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课程目标: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3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看书回答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那些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建设“福利国家”
3、第三产业兴起
4、“新经济”的出现(90年代 特征)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含义
    国家干预经济,宏观调控。
2、理论
    凯恩斯主义。
3、西方国家经济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
     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2)70年代:
  出现“滞胀”现象。
  对策:发展“混合经济”--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凯恩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消费不足等弊病。提出:当商品供给大于需求时,政府就应当通过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凯恩斯主义利率等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就采取相反的措施。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这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
定义: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体制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3.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福利国家2.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政府投资产业投资导向二、建立“福利国家”
(1)实质:
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人民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内容: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3)影响:
 ①经济:促进消费,扩大市场;
 ②社会: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稳定;
③问题:国家财政压力增加。 英国婴儿英国养老院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 材料: 德国:有人要求政府给自己买结婚戒指
  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普遍较高,德国更是以高福利闻名。
一名叫汉斯的德国公民,现年56岁,由于长期失业成为社会救济对象。他一家5口人,每月可从社会保障局领到1255欧元的现金作为生活费。他家750欧元的房租和医疗健康保险均由政府支付。如果加在一起这个家庭每月的实际收入超过2000欧元。目前,德国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是2800欧元,实际收入并不比领取社会救济的人多多少。况且,每年换季时,领取救济金的人还能再得到几百欧元的服装补贴。如果生活上仍有困难,可以申请额外资助。
欧洲的福利制度有什么特点?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福利国家制度的? 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评价:西方的福利制度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而且覆盖社会多方面的福利项目也起了“养懒人”的消极作用。思考: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想一想:怎样理解“梯子”和“安全网”的说法?[学思之窗]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1)科技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
(2)公众生活水平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增长最快;比重迅速上升
3、作用:
(1)提高经济竞争力; (生产力)
(2)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
(3)改善资源配置,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生质的变化。 三大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1970—1975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同期,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人口总数的15%上升到72%。四、 “新经济”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
1、背景
(1)经济全球化
(2)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战后新兴工业: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激光等。
2、新经济增长模式
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经济持续增长
 低通货膨胀率
    低失业率
 核心是
    科技创新
    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发展:源于美国,席卷全球“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20世纪50-70年代初)
原因:
1、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新兴产业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半导体、宇航、激光等)
2、实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建设福利国家。
 (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   第三次科技革命  
  兴起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至今并未终止。
  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展开,出现了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高科技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一系列新型工业部门,极大地推动经济发展.战后的美国经济1965年1981年1983年1991年2001年
黄金20年(1945--1965)
滞胀时期
(20c70年代初 )
持续117月的增长
1991.
2000.
再次衰退
复苏低速持续增长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里根)经济持续增长;失业70年代以来最低;1998年财政56年以来首次盈余 (克林顿)
及时训练:
1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2、二战结束后,美国迅速完成了从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福利政策的实施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C、战争的良性刺激作用
D、低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率并存BB3、“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
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
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
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4、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矛盾正在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BB5、关于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B、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C、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
D、图示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A6、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16%;联邦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这种做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低收人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B、增加了政府收入
C、造成国家财政困难
D、扩大了社会消费
B7、1971年,为扭转外贸逆差,尼克松政府宣布了“新经济政策”,决定征收10%的进口附加税和暂停用美元兑换黄金。立即遭到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的强烈反对,在联合抗美的形势下,美国被迫同意美元贬值和取消进口附加税。……西欧共同市场国家还采取了种种反对美资控制的措施。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
B、西欧、日本经济崛起,抵制美国的经济控制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D、日本、西欧、美国的市场竞争B8、下图反映了美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的轨迹。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呈增长的总趋势
B、70年代出现严重的“滞胀”问题,发展缓慢
C、反映了二战后美国经济艰难曲折发展历程
D、国家干预经济是发展的重要因素
19601950197019801990年份生产总值C5、“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最明显的不同是:
A.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B.借助原有的技术基础
C.通过对外掠夺获得资本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完> 二战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为了争夺土地而引发了多次战争即中东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发动了对以色列的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军队在美国的帮助下,扭转了战争初期被动局面。对此,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以石油为武器,采用提价、减产、禁运等措施,支持埃及和叙利亚的战争,这样1973年底到1974年初,中东石油价格提高了近三倍,油价从每桶3美元猛涨到12美元,上涨了4倍。由此引发了石油危机。
(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石油大部分要从中东进口,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付更多的钱购买石油,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物价上涨,由此也引发了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1973年石油危机引发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