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做有梦想的少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做有梦想的少年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9-18 17:1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做有梦想的少年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做有梦想的少年》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内容。本单元以“少年有梦”为主题,开启初中生活新篇章,此框题在单元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它在学生认识中学阶段是人生新起点、发展新阶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勇敢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是上一课时内容的升华,引导学生从关注自身改变扩展到思考如何为时代发展助力。
学习者分析
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七年级学生青春年少,富有梦想,有很多异想天开、在成年人和他人看来不切实际的梦想,但囿于他们的心智尚不够成熟,学生的梦想往往是不清晰的,碎片化的,多变的,需要我们的尊重、认可和鼓励。其次在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矛盾的少年,有时热情,有时悲观易放弃,需要协助学生处理好梦想和现实的关系,做到勇于追梦、不懈圆梦。
学习目标确定
政治认同:辩证认识梦想的意义、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责任意识:学生体悟梦想的意义,激发追梦的热情,敢于有梦;意识到个人梦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道德修养:明确个人行动对实现梦想的重要性,激发个人内心梦想动力,坚定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悟梦想的意义,激发追梦的热情,增强圆梦的信念。 教学难点:辩证理解个人梦和个人发展、国家发展的关系关系。
学习评价设计
通过课堂观察、小组讨论表现,能否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认真完成随堂训练。 设计学习任务,评估学生知识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可结合演讲、角色扮演、项目报告等形式。 3.采用随堂测试,综合考查学习结果,注重试题情境性与应用性,避免单纯记忆性题目。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展示关于郑钦文的不同词条,让学生猜测人物。 揭示谜底,讲述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夺冠的事迹以及DREAM BIG的讲话。 创设人物情境,展示学习主题,说明学习目标。学生阅读词条,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了解郑钦文2024年奥运会收获与成绩。 3.了解人物线索,明确学习目标,做好学习准备。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对名人事迹的了解和讲话的分析,明白梦想的重要性,点明本课的主题,作为青少年,我们也应该树立梦想,做有梦想的少年,环节二:仰望星空,少年织梦呈现郑钦文梦想的启蒙故事,设问:郑钦文的梦想是什么? 2.梦想投递站:请将你的梦想简要书写,向同学们分享你的梦想,组长收齐各组梦想,投放到讲台上的梦想盒中。 3.教师呈现不同阶段的不同梦想,并设问:它们的梦想让你看到了什么? 4.教师总结性点评学生回答,总结基础知识点:梦想的含义。 5.辩一辩:如果梦想不能实现,那它就没有意义;组织学生展开辩论。 6.呈现人类造梦圆梦的具体案例,提示学生回答相应例子。 7.教师言语引导,点拨学生回答,多元化评价学生,总结基础知识点——梦想的意义。认真观看,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2.简要书写个人梦想,主动举手分享个人梦想,组长收齐各组梦想,按要求投放到指定位置。 3.独立思考,总结特点,回答问题。 4.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明确梦想的含义。 5.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作出判断,思考理由,主动举手进行辩论。 6.根据教师相关提示,调动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7.跟随教师引导,结合自身理解,明确梦想的意义。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探究他人的梦想,进一步明确梦想的重要性,通过书写自己的梦想,明白不同时期可能会有不同的梦想。通过辨析明白,即使梦想没有实现,但它依然有意义,在为梦想努力的过程中,我们依然收获很多。环节三:脚踏实地,少年追梦教师展示郑钦文追梦之旅故事,并播放巴黎奥运夺冠视频。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任务——“郑钦文追梦之旅对青少年树立梦想”的启示研究,并组织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多元化点评学生回答,鼓励、肯定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抽取学生梦想,被抽中的同学要主动分享——为什么这是你的梦想? 展示三位伟人的少年梦想,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 列举中国的“强军梦”、“航天梦”、“航母梦”、“体育强国梦”等。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总结基础知识点: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学生观看郑钦文的运动经历,观看徐梦桃夺冠视频。 在教师的组织下,了解小组任务,展开小组合作,人人参与,积极讨论,并展示成果。 3.被抽中的同学主动分析个人梦想的背后理由。 4.寻找三位脊梁梦想的特点,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5.在老师的点拨与自身思考中,理解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同学们的互相分享,以及了解伟人的梦想,让学生再次明确梦想的同时,明白只有梦想不行,我们还要为之而奋斗,把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实现自己的梦想。
板书设计
3.1做有梦想的少年 1.梦想的含义 2.梦想的意义(个人、国家、人类) 3.如何做有梦想的少年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七年级学生小刚在过生日的时候,给自己许了一个愿望,那就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特种兵。下列对于他的这个梦想认识正确的是( ) A.和现实距离太远,根本不可能实现 B.这个梦想就是空想,对小刚的进步没什么用 C.小刚要想实现或者接近这个梦想,他需要付出努力 D.他这个梦想只是个人爱好,不需要和时代相连 2.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 ②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的人生志向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③编织好自己的梦想,就等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④只要坚持努力,即使过程再困难,也有机会离梦想更近一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年,获奖人物中有为国家民族贡献了全部青春其至生命的,更多的则是在看似波澜不惊的平凡生活中赢得了尊重。他们是“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关于他们的事迹认识错误的是( ) A.只要坚持不懈,理想就能实现 B.志当存高远,要让自己的青春闪光 C.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实现人生价值 D.要自觉将个人前途和祖国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 4.采访一位长辈,了解他们的梦想及实现过程。 写一篇短文《我的梦想与中国梦》。 参考答案:1.C 2.B 3.A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案例分析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教学反思与改进:重点反思单元教学内容分析给教学带来的改变
1.教学视角从单篇走向整体:教师需以单元核心主题(如“家国情怀”“大概念”)为统领,梳理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将分散的课时内容整合为结构化体系,明确每篇课文或知识点在单元中的定位与作用。 2.教学设计聚焦核心目标:备课环节从“面面俱到”转向“精准取舍”,每节课围绕1-2个核心问题展开,通过讨论、比较阅读、情境任务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度探究,避免细枝末节的过度讲解。 3.专业能力要求提升:教师需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如语文与历史、科学知识结合)、教材重组能力(基于学情和认知逻辑重构单元内容),以及设计真实情境任务的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对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