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

文档属性

名称 陈情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2 18: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陈情表说课课件语文11号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三、说学情
四、说教法
五、说教学程序
《陈情表》是语文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单元“情动于衷而形于言”中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文章都属于抒情言志类文言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古代作家对待人生的态度,评价其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领略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梳理和掌握一些文言实、虚词的用法,积累文言特殊句式的例句,搜集整理古今异义的词语以及培养催文化现象的剖析、评价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学习写评论文章。
一、说教材《陈情表》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全文虽不足五百字,却是千年传诵的抒情佳作。
文章采用了融情于事、寓情于理的手法叙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家中的孤苦情况和祖母对自己的辛勤抚养,详尽而委曲地说明了自己屡次辞谢晋朝征召的原因,表达了对晋朝皇帝的由衷感激之情,又申述了自己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文中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骈散相间,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中不少词语,如“伶仃孤苦”“形影相吊”“急于星火”等都因简洁生动而流传至今。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 人”。
二、说目标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蕴涵的真挚情感。
强烈的感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叙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叙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十分动人。对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说现时重要的友情,憧憬的是爱情,读完这篇文章,应该体会到浓浓的亲情,并认识到对父母的孝顺之情。二、说目标知识目标
1、诵读并背诵全文,学习诵读的方法技巧。
2、积累古近异义词语,正确理解课文中词句的含义。
3、注意一词多义的语言现象,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朝”“许”“则”的意义和用法。
4、复习“表”这种文体。
二、说目标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筛选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
3、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剖析、评价能力,学习写评论文章。三、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一定的文言篇章,但多是语言比较浅显的故事性较强的文章。所以阅读这样的篇章仍然有一定难度。
本文的生字词较多,是学生阅读时一大阻碍,因此课前的预习工作很重要,教师应加以指导。因为已经有了前一篇《赤壁赋》的预习经验,所以小组预习应该比较有效。
我校学生大多住宿,自己查找资料的条件有限,因此预先可印发一些资料提供给学生。四、说教法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解决本课出现的字词,同时培养诵读能力。
合作探究法
本文说理逻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对于难以理解的段落,展开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
整理归纳法
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所以本文教学特别注意方法的传授。让学生体会从题目入手分析文章的方法,如本文概括“情”的含义,探讨“陈”的方法,既与文章内容相关,又与写作技巧有联系;找切入点的方法;整理归纳的方法。五、说教学程序题解导入
整体感知
鉴赏评析
结束语 题解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句话说的是哪篇文章?
古人有这样一段话: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整体感知1、学生汇报预习结果,教师点拨,并适时加以扩充整理。
2、诵读课文,梳理文意。 鉴赏评析1、文章题目为《陈情表》我们已经知道表是一种文体,那么陈情是什么意思?
2、作者向谁陈情?
3、读文章第一段,作者在这一段中陈了哪些情?
“孤苦”之情。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一个完全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之所以能够平安成长,是因为祖母的呵护,大家可以从第三段找到一句话,概括这一意思。作者陈述自己的幼年丧父失母的“孤苦”,为了表现祖母养育大恩深似海;那么,作者在本段后半部分提到自己无伯叔兄弟的“孤苦”,有无其它原因呢?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母暮年无人能为作者分担赡养的任务,自己必须独力承担尽孝的责任。
3、第二段作者陈述了哪些情? 鉴赏评析4、第三段没有直接陈述自己的情感,提出了治国纲领,有什么作用?
5、 作者“陈情”的目的是什么?
6、作者 “陈情”的背景是什么?
7、上面我们弄清了什么情,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怎么“陈”的?
——陈情于事,就是通过叙述事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是阅读提示中说的“含蓄委婉”。为什么要陈情于事呢?为什么作者以奉养祖母为由就能够得到皇帝允许可以不出来应聘呢?
  当时的皇帝为了笼络百姓人心,提倡……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就是其中之一。前面已经提到,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召,会被误认为是“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合作,定会招来杀身之祸。应当怎么向当朝者解释呢?——作者要解决怎么“陈”的问题,“陈”的技巧关乎着的是作者和祖母的生死存亡,所以,如何“陈”,就是作者颇费脑筋的事情了。鉴赏评析语言特色
(1) 找出文中一些典型的四字句,体会其特点和作用。
??① 语言简洁凝练。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当时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悲惨处境;“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则把病入膏肓、生命危在旦夕的祖母比喻为将落的太阳,真实形象地写出了祖母地病情;“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也用来形容祖母生命的危急。如此简约的文字,却形象地喻出真实的境况,同时还渗透了作者的深情,难怪晋武帝深受感动。
??② 语势连贯紧凑。四字句言简意丰,连贯紧凑,形成了好的效果:不容置疑,严整自然,增强了说服力。如第一段中“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文字简洁,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至,困难层现错出。
??(2) 找出对偶句,体会其好处。
??运用工整对仗的对偶句,显得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表现力。 总结
文言知识总结
学生合作进行
学习方法总结
学习一篇文章,从题目入手,简单而又有效。可以通过题目把文章的三个主要内容抓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我们正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这篇文章的,这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希望大家尽快掌握起来。作业 1、诵读并背诵全文
2、整理文言知识。
3、阅读前人评价资料,写一篇短评《我读<陈情表>》,发表你的看法。
板书设计陈  情  表李密孤苦之情 两难之情 感恩之情 两全之情 陈情于事 寓理于情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 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
  《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