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课时分层训练(五) 生物学中的常用工具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六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5 课时分层训练(五) 生物学中的常用工具 鲁科版(五四制)生物学 六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18:1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训练(五) 生物学中的常用工具
知识点一 显微镜的构造及其功能
1.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下列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一组是( B )
A.反光镜、目镜
B.物镜、目镜
C.遮光器、镜筒
D.转换器、通光孔
2.如图是单目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D )
A.①是目镜
B.②是转换器
C.⑤是反光镜
D.⑥是细准焦螺旋
3.在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其各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B )
A.遮光器——调换物镜
B.反光镜——反射光线
C.目镜——调节光线强弱
D.粗准焦螺旋——小范围升降镜筒
解析:转换器的作用是调换物镜。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遮光器的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的作用是大范围升降镜筒。
知识点二 显微镜的使用
4.在使用单目显微镜进行对光时,正确的步骤是( B )
①调节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解析:单目显微镜在对光时的步骤是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调节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一只眼注视目镜,另一只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圆形视野。
5.下列是丁同学在使用单目显微镜时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其中错误的是( C )
A.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
B.视野较暗——选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
C.物像偏上方——向下方移动玻片
D.物像太小——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6.某同学使用的显微镜有下列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C )
A.②和⑤ B.①和④
C.②和④ D.②和③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要使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③④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大,镜头越短;①②⑤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所以要使观察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长的物镜②和短的目镜④。
7.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视野,若需要将细胞图像调至视野的中央,需将玻片标本向什么方向移动( A )
A.左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右下方
解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中的物像偏左下方,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会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知识点三 其他常用工具
8.下列生物学中的部分常用工具及其用途对应错误的是( D )
A.镊子——夹取材料
B.刀片——切取材料
C.载玻片和盖玻片——制作玻片标本
D.培养皿——盛放、转移、配制溶液,可被加热
9.下列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工具中属于观察工具的是( C )
A.体温计、量筒
B.酒精灯、陶土网
C.放大镜、显微镜
D.镊子、刀片、烧杯
10.蚯蚓运动灵活,为了更清楚地观察蚯蚓的运动,可以选择的工具是( C )
A.光学显微镜
B.电子显微镜
C.放大镜
D.望远镜
11.下列常用的生物实验工具中,属于加热工具的是( A )
A.酒精灯
B.培养皿
C.镊子
D.放大镜
12.如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工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①滴瓶可用来盛放大量实验试剂
B.②镊子可用于夹取载玻片、盖玻片等
C.③滴管可以吸取和添加试剂
D.熄灭④酒精灯时可用灯帽盖灭
13.下列实验工具依次是( B )
A.酒精灯、试管、烧杯
B.滴瓶、试管、酒精灯
C.培养皿、滴瓶、烧杯
D.酒精灯、滴管、培养皿
14.光学显微镜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显微镜下看到一微生物在顺时针运动,实际上它是逆时针运动
B.若使物镜下降,可转动①,下降过程中眼睛要看着目镜
C.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60倍
D.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④或⑥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后得到的像。显微镜下看到一微生物在顺时针运动,实际上它还是顺时针运动。若使物镜下降,可转动[①]粗准焦螺旋,下降过程中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镜头接触玻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使用③和⑤进行观察时,物像被放大了10×16=160倍。若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较暗,可以调节遮光器(大光圈)和[⑥]反光镜(使用凹面镜)。
15.如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其中能达成目的的操作是( D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转换器
B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16.下列是某同学在实验操作考试时使用显微镜的相关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D )
A.捂住右眼后用左眼进行观察
B.目镜有污点时用纱布擦拭
C.收镜时用手转动物镜至一旁
D.用凹面反光镜将视野调亮
解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该两眼同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寻找和观察物像,右眼睁开便于画图。目镜上有污点时用擦镜纸擦拭。收镜时用手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至一旁。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遮光器的小光圈、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弱时,用遮光器的大光圈、反光镜的凹面镜。所以,用凹面反光镜将视野调亮。
17.下列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叶表皮气孔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图像从图一转为图二,规范的操作步骤是( A )
①移动玻片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
A.①③②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⑤ D.③②①⑤
18.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0×的物镜找到物像,再换用40×的物镜找到物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 A )
A.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变大
B.视野变暗,看到的细胞变小
C.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变大
D.视野变亮,看到的细胞变小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细胞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细胞数目越多。当用10×物镜找到物像,再换用40×物镜找到物像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所以细胞的物像变大、视野范围变窄、视野变暗。
19.生物实验室是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下面是生物实验中常用到的实验工具,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要将少量水加热到60 ℃,图中他会用到的实验工具是 酒精灯、烧杯、温度计 。
(2)小明将月季花雄蕊上的花药放在一张白纸上,用图中的 解剖针 刺破后,再利用图中的 放大镜 观察花粉粒。观察要有明确的 目的 ,在观察时要仔细寻找被观察对象的特征,并随时做好记录。
(3)小明想要测量出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头的体积,除了水和细线以外,他还需要用到图中的 量筒 ;选好合适的工具后,小明对小石头的体积进行测量,得到了11毫升、12毫升、11.5毫升这三个数据,则这块小石头的体积应该为 11.5 立方厘米。
【创新应用】
20.学过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后,生物兴趣小组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一)。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可实现与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
 
(1)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 物镜 。
(2)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的 ② (填结构编号),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镜头出现污点,应该用 擦镜纸 擦拭。
(3)如果要改变图一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不仅可以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这样做:①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 放大镜 ,②更换 水滴 。
解析:(1)显微镜的物镜安装在镜筒的下方,观察时要靠近标本,故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结构中的物镜。
(2)粗、细准焦螺旋都能升降镜筒,改变显微镜的焦距。因此,上下调整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二所示光学显微镜的[②]准焦螺旋。显微镜使用过程中镜头出现污点,为防止损伤镜头,应该用擦镜纸擦拭。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故要改变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主要是改变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图一中放大镜模拟目镜、水滴模拟物镜。因此,要改变图一水滴显微镜放大倍数除可以调节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外,还可以①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 ②更换水滴。
7 / 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