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8 17:26:24

文档简介

4.2.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课 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 七年级上册 4单元 第2节
新课标 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素养 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区域认知) 2.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综合思维) 3.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学生在第一章已学等高线判读,可在此基础上联系、对比学习本节课。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 结合中国穿衣指数地图,思考为什么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人穿衣不同? 让学生感知到气温不仅有时间变化,还有空间变化。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二 一、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1.等温线的概念 同一时间,气温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等温线图的看图方法 同线等温, 同图等距。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低温中心(高原或山地) 小练习: A、B两点的气温为 ℃。 C点的气温为 ℃,它和A、B两点之间的温度相差 ℃。 甲区域等温线相对密集,说明温度差异 。乙 区域等温线相对稀疏,说明温度差异 。 整体来看,这幅等温线图中,气温自 向 递减。 结合等高线的方法,学习等温线的判读: ①看等温线延伸方向 ②看等温线疏密程度 ③看等温线闭合情况 通过练习来巩固提升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习任务三 世界气温的分布 1.归纳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影响因素是? 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师:结合下图: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思考: 在直射的地方照射的面积 ,A获得的热量 。 在直射的地方照射的面积 ,B获得的热量 。 生:小 多 大 少 师: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2.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生: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结论: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密集。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结论:1月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拓展: 实验证明:白天沙石气温比水高,夜晚沙石气温比水低。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陆地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等温线更平直?为什么? 结论:南半球更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知识拓展: (1)北半球“寒极” 奥伊米亚康的12月至次年1月,昼夜气温均低于-45℃, 在1885年2月以-67.7℃的正式记录获得北半球“寒极”的称号,1964年1月又以-71℃的低温打破了原有的纪录。气温绝对年较差达101.8℃,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里也是最冷的永久定居点,在室外呼吸,人们可以听到自己呼出的气变成冰渣的声音;当奥伊米亚康的渔民从冰面下把鱼打上来后,仅需20秒鱼就会冻成冰棍。气温只有下降到-52℃,村里唯一的一所学校才开始停课。一年里奥伊米亚康最盛大的活动就是庆祝“寒冷极点节”。 “世界热极” 巴士拉属于亚热带沙漠气候,7月极其炎热,平均高温均在40摄氏度以上。年平均气温为23度,极端高温出现在1921年7月8日,为58.8摄氏度,被称为“世界热极”。 气温的垂直分布 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ft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 解析: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 气温下降约0.6℃。 课堂小练: (2022·河南周口·七年级期末)读重庆与峨眉山顶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上题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 ) A.下降约6℃ B.升高约6℃ C.下降约10℃ D.升高约10℃ 2.影响同纬度地区的峨眉山与重庆7月平均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 答案:A D 从原理上真正认识规律的本质。 培养学生在地理要素分布图中找分布规律,分析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思维。 结合实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进行知识拓展,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四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 2(共38张PPT)
4.2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01
02
03
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区域认知)
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综合思维)
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01
气温的基本概念
气温指大气的温度。
02
气温的单位
03
测量气温的工具
摄氏度(℃)
温度计
阅读书P54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5 m
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
气温的观测
Q3.人工观测记录一天要观测几次
Q1.气象站所测气温离地面多高
Q2.观测仪器放置在哪里,有何作用
百叶箱
4次
请读出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
怎样求出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
(8+16+12+4)÷4=10 °C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可以使用: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气象小组观测A地气温并做详细统计(如下)。
同桌俩为一小组,讨论:
1.该组数据反映的是哪种气温变化规律?
2.结合数据,有重点地描述A地气温状况?
3.如何将数据变得更加直观,以便于我们的日常分析?
合作探究
时间/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0.1 -15.8 -6.0 5.8 13.9 19.7 23.3 21.6 14.3 5.6 -6.7 -16.8
绘制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5
0
10
20
25
15
5
-10
-15
-20
-25
气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气温年变化
一横月
二纵温
三定点
四连线
分析A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2℃ 7月
1.5℃ 1月
20.5℃
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2.最低气温
出现在_______左右
1.最高气温
出现在______时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午后2时
日出前后
14
4时
24℃,日出前后(最低温)
30℃,午后2时左右(最高温)
分析A地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挑战:下面哪幅图是“早穿棉袄午穿纱”的写照?
挑战:读甲、乙、丙三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分析所处温度带。
A
C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月份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月份
-30
-20
-10
0
10
20
30
1
4
7
10
月份
A. 带 B 带 C 带
南寒
北温

B
提示
1.五带的气候特点
2.结合生活,判断半球
提示
北半球陆地7月高温,1月低温;南半球反之。
为什么海洋总是晚一个月?
北半球陆地和海洋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最高温 最低温
陆地
海洋
7月
8月
2月
1月
划重点
等温线:同一时间,气温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
1.同线等温, 同图等距。
2.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3.低温中心(高原或山地)
A
B
C
1、A、B两点的气温为 ℃。
2、C点的气温为 ℃,它和A、B两点之间的温度相差 ℃。
3、甲区域等温线相对密集,说明温度差异 。乙区域等温线相对稀疏,说明温度差异 。
4、整体来看,这幅等温线图中,气温自 向 递减。

-2
-4
2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因此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所以世界年平均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在直射的地方照射的面积—____,A获得的热量_____。
在直射的地方照射的面积____,B获得的热量_____。


两等量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


影响气温的因素①:纬度位置
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1月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的密集,7月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的密集。
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1月
北半球冬天
7月
南半球冬天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哪个半球过冬天,则等温线更密集。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1月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7月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
白天沙石气温比水 ,夜晚沙石气温比水 。这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沙石(代表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水(代表海洋)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同纬度陆地与海洋相比,夏季_______(海洋或陆地)的气温高,冬季则相反。


陆地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
影响气温的因素②:海陆位置
南、北半球哪个半球等温线更平直?为什么?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南半球更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
世界1月平均气温图中最低值在哪里?
俄罗斯西伯利亚
格林兰岛
南极大陆
世界7月平均气温图中最高值在哪里?
阿拉伯半岛
印度北部
非洲北部
A
B
影响气温的因素③:地形因素
同纬度的AB两点,气温分别是多少?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10℃A、B两点海拔存在差异,A点位于青藏高原,海拔比B点高
10℃1、纬度因素
2、海陆因素
3、地形因素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气温的变化
气温的分布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下图中6月5日的气温日较差约是( )
A.5℃
B.10℃
C.15℃
D.20℃
读同纬度四个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
读重庆与峨眉山顶7月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据上题计算,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 )
A.下降约6℃ B.升高约6℃ C.下降约10℃ D.升高约10℃
2.影响同纬度地区的峨眉山与重庆7月平均气温相差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纬度位置 C.海陆分布 D.地形
读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北半球年平均气温( )
A.同纬度海洋低于陆地 B.由低纬向高纬降低
C.北极圈内均低于-10℃
2.甲区域年平均气温较周边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读等温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中B地的气温可能是( )
A.20℃ B.24℃ C.22℃ D.26℃
4.图中A地的地形可能是( )
A.山地 B.盆地 C.平原 D.洼地
4.2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
课 题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人教 七年级上册 4单元 第2节
新课标 要求 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核心素养 目标 1.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能绘制气温曲线图。(区域认知) 2.能够依据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能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综合思维) 3.从全球气温的视角,看待气温对环境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学习 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难点:会判读气温曲线图。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天气的基本知识,了解天气与气候概念差异;知道天气预报需要说明的要素,了解天气符号知识内容;会看卫星云图、空气质量日报和天气预报等。本节气温变化与生活紧密相关,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容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归纳气温日变化与年变化特点。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 气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你每天有关注吗? 2022年,三伏天我国南北异常炎热,多地频频爆出38-39℃乃至40℃以上高温。伴随着难以忍受的高温暑热,“热死个人”已不再是一句玩笑话,近期媒体接连爆出因得热射病死亡的案例。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二 一、何为气温 1.气温的概念 师:从字面上可以去解释气温的概念? 生:大气的温度 结合吐鲁番火焰山温度计的案例,对气温的概念进行辨别。了解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区别。 2.气温的观测 【过渡】一些市名自己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发现最高气温和天气预报结果有温差?这是为什么呢? 生:自己测的是室内气温,局部的气温等。 师:那么如何正确测量气温呢? 【自主学习】观测气温 阅读书P54页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1)气象站所测气温离地面多高 1.5m (2)观测仪器放置在哪里,有何作用 放在百叶箱里,百叶箱的作用防止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反辐射以及狂风暴雨等因素对温度表的直接影响,最主要的百叶箱有自然流通的空气,温度表能感应外面空气最真实的变化。 (3)人工观测记录一天要观测几次 4次:北京时间8时、14时、20时、2时 。 3.气温的类型 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将每天四个时刻的温度加起来,除以4即为日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将本月每日的日均温相加,除以本月天数即为本月的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将各月的月平均气温相加,除以月数12即为年平均气温。 结合吐鲁番火焰山温度计的案例,对气温的概念进行辨别。 本块知识点难度不大,设置成自主学习,可以通过阅读材料,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学习任务三 二、气温与生活 【过渡】我们学习了气温的观测与计算,说明气温很重要。那么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气温与生活 说一说气温的高低、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之中气温的影响和重要性。
学习任务四 三、一探究竟 【过渡】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感受到气温与生活息息相关。反过来,如果我们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不是就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生产生活? 【学生活动】 初步感知——气温的变化 思考:气温的变化有没有规律性,是什么样的?原因是什么? 生:气温日变化——地球自转 气温年变化——地球公转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数据分析 气象小组观测A地气温并做详细统计(如下)。 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1.该组数据反映的是哪种气温变化规律? 2.结合数据,有重点地描述A地气温状况? 3.如何将数据变得更加直观,以便于我们的日常分析? 生: 1.气温年变化。 最高温在7月23.3℃,最低温在1月-20.1℃,年 温差大。 3.做成折线统计图之类的图像数据。 【学生活动】 绘制气温曲线图 师:讲解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方法,让学生完成课本54页的绘图。 能够结合之前所学五带的相关知识和生活实际突破,南北半球的判读以及温度带的判读,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读图,直观了解海陆气温的差异,再结合生活中到海边玩耍时,沙子和海水的气温变化,分析海洋总是比陆地晚一个月原因之后,再次进行小结。让学生先发现现象,再结合生活讲解原理,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加课堂思维的深度。 通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到气温的日变化和气温的年变化,为之后的内容理解埋下伏笔。 通过学生分析数据,学会最基本的看图分析能力,继而思考如何更为简便,引出气温曲线图绘制。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的课堂教学中的措施。 通过日变化曲线图学会从图中迅速获取最低温、最高温、日较差,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
学习任务五 全球气候 【过渡】我们关注气温,因为气温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国家,关注气温,因为关乎国家命运。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全球气温的变化。 师:我们可以看出,近百年来,世界平均气温不断增高。这又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生:两极冰川消融,两极动物的生活空间减少,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有可能被淹没。 师:大家都有所了解,老师略微再补充一下。2001年,图瓦卢政府宣布面对着海平面上升,图瓦卢的居民将会撤出该群岛。新西兰同意接受每年配额的撤离者。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发生的重大气象灾害比50年代多5倍。 生:震惊 师:那我们能怎么做? 生:低碳环保、保护环境...... 师:我国承诺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大国风范,气候领导者。 通过全球视角,了解到全球气温的变化,树立全球意识,树立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对本节课进行了情感升华。
学习任务六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