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多样的文化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多样的文化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18 17:26:24

文档简介

(共52张PPT)
5.3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01
02
03
能够用实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区域认知)
理解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综合思维)
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文化习俗,学会尊重别人的语言、宗教和文化。(人地协调观)
请统计本首歌曲用多少种语言演唱?
播放视频
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
保存和传递文明成果
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思考: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哪种语言在世界上的使用人数最多?
哪种语言在世界上的使用范围最广?
为什么英语的使用范围如此广泛呢?
英语最初是英国的民族语言,后来由于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等活动的扩展,英语的使用就越来越广,现在已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中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为何联合国官网上只有六种语言切换模式?
联合国工作语言我来听
据图说出六种语言的主要分布区
汉语
中国、东南亚的一些国家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和亚洲的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部分国家
俄罗斯语
俄罗斯、亚洲中西部
法语
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国家
阿拉伯语
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中文水平考试简称HSK,是由教育部语合中心主办、汉考国际在全球运营推广的国际标准化系列中文考试。
自1990年在国内开始实施,1991年在海外首考以来,已累计服务考生776万人,考生人数平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教育部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预计2024HSK考试考生将接近80万人。
目前全球已有近19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学,8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8万多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
如何看待全球掀起的汉语热
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在16世纪初被西班牙殖民,持续了几个世纪。在殖民统治期间,西班牙语作为殖民者的语言被强制引入并广泛使用。这种语言传统延续至今,成为阿根廷的官方语言。
地理大发现为开辟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开展殖民经济创造了条件。
西班牙及葡萄牙的殖民地遍布非洲和拉丁美洲,致使其殖民地多使用其语言作为官方语言!
为什么拉丁美洲很多人说西班牙或葡萄牙语?
佛教
如来佛祖
下图漫画人物是谁?所属宗教是哪个?
道教
太白金星
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道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道教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世界第三大宗教。
创始于古印度。
我是泰国人,佛教是我们的国教,佛寺遍布全国。
我们被称为和尚和尼姑。
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
形成于亚洲西部
我是意大利人,信仰基督教,每个礼拜日都去教堂做礼拜。圣诞节也是我们重要的节日,我们被称为教士和修女。
中国称回教或清真教。
形成于阿拉伯半岛。
我是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我们的宗教活动常在清真寺进行,我们被称为穆斯林。
读图,找出宗教主要分布区
宗教 分布地区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欧洲、美洲、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相信犹太民族是先祖亚伯拉罕与雅赫维立约的选民,而在世界末日弥赛亚将会降世拯救犹太人并建立新的以色列王国 。犹太教不主张其他民族信奉该宗教,其宗教活动通常在犹太会堂进行,由专职神职人员拉比主持。
我国南方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故居民体内大多湿气较重,辣椒味辛,能让人发汗,有散寒燥湿之效,故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爱吃辣。
江西人不怕辣,贵州人不怕辣,四川人不怕辣?
为什么世界各地饮食习惯会不一样?
自然环境→饮食习惯




欧洲畜牧业分布广,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米饭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筷子用餐。




拉丁美洲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穿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穿



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在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北部的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人们多用木头建造房子。




海边生蚝资源丰富,这些蚝壳埋藏不深,采挖非常方便。当地居民靠海吃海,日常吃掉的生蚝数量巨大,产生了大量的蚝壳,正好可以拿来用。




一些典型的传统民居是人类顺应自然环境的体现。可以从建筑材料、气候等方面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 阅读图 5.18,说说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2)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做成,在沿海地区,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




石头搭成的房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岩石多的地带。富有的人家石头房一般由整块大的石头雕刻,打磨建成。而贫穷人家则用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拼成。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
不同的文化习俗
语言
自然环境影响文化习俗
饮食、服饰、交通、建筑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语言的分布
汉语——中国、东亚地区
英语—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形成于亚洲西部—欧洲、美洲
伊斯兰教—形成于亚洲西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
法语—法国、非洲
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
俄语—俄罗斯、东欧等国
阿拉伯语—阿拉伯半岛、非洲北部
佛教—第三大宗教—形成于古印度—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青墩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南通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是江海文明之源。5000多年前,先民在青墩种稻、纺织、制陶、居住,而此时南通大部分地区还是浅海。下图为南通地区江海岸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掘港、金沙相比,青墩成为南通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主要是因为其( )
A.气温更高 B.降水较多
C.森林茂密 D.成陆最早
2.5000多年前,青墩的民居景观可能是( )
A. B.
C. D.
青墩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南通最早的人类文明遗址,是江海文明之源。5000多年前,先民在青墩种稻、纺织、制陶、居住,而此时南通大部分地区还是浅海。下图为南通地区江海岸线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D
5.3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5.3 多样的文化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不同的语言和宗教;不同的文化习俗。
【课程目标】
1.知道联合国工作语言及分布地区。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特征及分布地区。
2.了解文化习俗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知道不同的自然环境下能够形成不同的文化习俗,学会尊重别人的语言、宗教和文化。
2.综合思维:理解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区域认知:能够用实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说出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及分布地区。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描述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
2.难点:列举世界各地在衣、食、住、行等文化方面的不同,并分析该种文化特点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发;视频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旅行者金唱片是一张于1977年随两艘旅行者探测器被发射到太空的唱片。唱片内收录了用以表述地球上各种文化及生命的声音及图像,希望会被宇宙中其他外星高智慧生物发现。
请统计本首歌曲用多少种语言演唱?
二、新课讲授
(一)不同的语言宗教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103页文字,思考一下语言的作用是什么?
师生总结: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保存和传递文明成果;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学生思考:思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哪种语言?
学生:汉语,因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多的人。
师:但是汉语不仅仅是中国人在说,还有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缅甸 、泰国、美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华人社区都在说汉语。
学生思考:思考: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哪种语言?
师: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12个国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等。
师:那世界上这么多种语言,那联合国的工作,应该选用哪种语言呢?
生:应该选用的人数多的语言,和分布较广的语言。
师:是的,我们根据联合国官方页面来推测一下联合国的官方语言是什么?
生: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师:是的,接下来我们来听一下这六种语言的发音
学生活动:读图,找出世界上主要语言的分布。
师生总结:
话题拓展——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全球掀起的汉语热
学生发言: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方面、汉语的魅力方面来说
师生总结:目前全球已有近19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中文教学,80多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8万多所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设中文课程。
学生思考:为什么拉丁美洲很多人说西班牙或葡萄牙语?
(二)世界不同的宗教
转承: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出现了很多的神仙人物,接下来有两个神仙人物的漫画,猜一猜,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宗教的人物?
如来佛祖——佛教 太白金星——道教
学生思考:道教是世界的还是中国的?
生:应该是中国的
师: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道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观看视频:感受道教精神。
学生回答:道教精神是什么样的精神?
生:看淡生死,无畏的精神
师: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世界的三大宗教。
师:每个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谁能来说一说?
生:佛教不吃肉,不喝酒,还不能结婚;基督教要佩戴十字架;伊斯兰教不吃猪肉
师:是的,这些习俗,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是一定得尊重。
学生活动:读图找一找,找出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区
师:除了上述宗教,世界上还有其他宗教,谁知道
生:还有犹太教
师:是的,犹太教和别的宗教不一样,是犹太人才能信仰的宗教,犹太教不主张其他民族信奉该宗教,其宗教活动通常在犹太会堂进行,由专职神职人员拉比主持。
(三)世界不同的文化习俗
师转承:世界上有80亿人口,这些人居住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一样的肤色,说着不一样的语言,信仰着不一样的宗教,也会有不同的文化习俗。
学生思考:
生:因为南方人爱吃辣,吃辣能出汗,出汗可以祛湿。
师:我国南方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故居民体内大多湿气较重,辣椒味辛,能让人发汗,有散寒燥湿之效,故南方大部分地区都爱吃辣。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思考世界各地早餐品种为何出现如此差异?
师:世界各地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不同的自然环境师如何影响世界各地人类的衣食住行的。
1.饮食差异
师:欧洲人爱吃奶酪,喝牛奶,吃牛排?
师生总结:欧洲畜牧业分布广,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烤制的面包、牛肉是主要食物,人们习惯用刀叉用餐。
师:东南亚地区爱吃海鲜和米饭
师生总结:东南亚临近海洋,多产海鲜,且气候湿热,多种水稻,故米饭是其主食。
师:拉丁美洲喜欢吃玉米饼。
师生总结:拉丁美洲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人们习惯用玉米饼盛装食物食用,玉米饼既是主要食物又是“餐具”
学生活动:思考中国茶文化如何影响全世界?
2.穿衣差异
师生总结:在气候寒冷的地区,传统服饰多以皮毛制品为主,并配有长靴、帽子和围巾,便于保暖。
师生总结:在气候炎热的地区,传统服饰则以棉麻制品或丝织品为主,相对薄且宽松,以无领或者低领为主,便于散热。
3.出行差异
师生总结:在亚洲东南部有些地区,因河道纵横,陆路交通不便,人们利用船只在河道上聚集交易,形成水上市场。
师生总结:在中东地区以及非洲北部的沙漠地区,古老的商道上,仍有骆驼商队行走。
4.建筑差异
学生思考:为什么北欧多用木头建房子?
生总结:欧洲北部林木资源丰富,
学生思考:海边特色蚝屋是如何出现的?
生:因为海边人喜欢吃生蚝
师:海边生蚝资源丰富,这些蚝壳埋藏不深,采挖非常方便。当地居民靠海吃海,日常吃掉的生蚝数量巨大,产生了大量的蚝壳,正好可以拿来用。
学生活动:读课本P107,完成活动——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说说两处传统民居所用建筑材料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沙漠地区热带沙漠地区,沙多土厚,东南亚地区热带季风和雨林区,多森林资源
(2)说说两处传统民居建筑结构特点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沙漠地区房屋门窗较小,平顶,是由于当地风沙多,降水少;主楼是因为当地降水多,潮湿,故架空房屋。
拓展:海草屋—海草房屋顶用特有的海带草做成,在沿海地区,堆尖如垛,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的气质。
石头搭成的房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岩石多的地带。富有的人家石头房一般由整块大的石头雕刻,打磨建成。而贫穷人家则用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拼成。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