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2.2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01
02
03
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综合思维)
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鞍部、陡崖、山谷。(区域认知)
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体会地形剖面图的直观体现的特点。(地理实践力)
露营火出圈
在极致的目的地留下我们用脚步丈量的足迹......
你,是否也想体验一次?
今天就带你解锁新技能~~
你会选择地点和路线吗?
Hypsographic map
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
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点海拔是________米;
乙点的海拔是________米;
甲乙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米。
1000
1500
500
海平面
等高线:
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单位:米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等深线:
请结合刚才的视频和下面的图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吗?
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
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
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是多少?
A
B
缓坡
陡坡
密集
稀疏
学校组织登山比赛,沿图中线路(红/蓝)爬到山顶,请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登山比赛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
山峰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海拔数值低)凸出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海拔数值高)凸出
陡崖
等高线重叠
鞍部
两山之间比较平缓的部位
250
200
200
凸低为脊
200
250
250
辨析—山谷与山脊
凸高为谷
把下图的等高线图与表示其形态的地形素描图用直线连起来。
A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1
2
3
4
5
山脊
山谷
山峰
陡崖
鞍部
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读某地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400米 B.1450米
C.1600米 D.1300米
2.图中虚线处的地形类型是( )
A.陡崖 B.盆地
C.山脊 D.山谷
3.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由北向南 B.由东向西 C.由西北向东南 D.由东北向西南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等高距为_____米。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① ② ③ ④ .
3.①山的海拔高度最有可能为_____米。
A.450 B.850 C.580 D.650
4.图中②、③处各有一处登山路线,分别沿着这两条路登山,_____路线容易些?理由是: 。
50
山峰
山脊
山谷
陡崖
C
②
②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除了山地,还有哪些地形类型?
你知道吗?
等高线地形图
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
海拔
等高线的性质
等高线都是闭合的
同线等高
同图等距
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判断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判断地形部位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
Hypsometric map
分层设色地形图
什么是地形
地形,地表的形态。
具体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表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较陡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和缓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较小
识别五种基本地形
A
E
B
D
C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高原
合作读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并说明判断依据?
A
E
D
C
B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表示:______
蓝色表示:______
黄色表示:______
褐色表示:______
白色表示:______
平原
海洋
高原、山地、丘陵
高山
雪线以上
The terrain profiles
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中国地形图
中国沿北纬36°地形剖面图
优点: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
B
A
300米
200米
100米
0
-100米
-200米
300米
200米
100米
0
-100米
-200米
第一步:找出剖面线AB与等高线的交点。
第二步:沿每一个交点向下做垂线,在高度表上找到相应的点。
第三步:将各点用圆滑曲线连接起来。
分层设色地形图
含义
作用
五种陆地基本形态
名称:平原 丘陵 山地 高原 盆地
特点
地形剖面图
绘制
作用
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下图中斜线区域示意某集团所在地及生产基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是平原、_________,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___米。
(2)为保证高速公路的顺畅通行,③④段经过_________(地形部位),需修建隧道。
(3)读图分析该集团生产基地的选址优势。__________________
山脊
丘陵
0
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3)已知ab段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_________千米。请补齐ab段的地形剖面图_________。
3
2.2地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1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 七年级上册 2单元 第2节
新课标 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综合思维)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鞍部、陡崖、山谷。(区域认知) 3.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体会地形剖面图的直观体现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
学习 重难点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生生活在三维世界中,在前一节课学习地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位置关系和范围大小的意识,但是将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来判读对于学生是个难点。基于本课特点,利用微课形式直观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地形从而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难点,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 露营火出圈 你,是否也想体验一次? 在极致的目的地留下我们用脚步丈量的足迹...... 你会选择地点和路线吗? 今天就带你解锁新技能!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二 概念解读 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 0 刻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练习: 读图进行计算: 甲地的海拔是 1500 米; 乙地的海拔是 500 米; 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500=1000(米)。 拓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大环境下,将承担更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 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学生活动:在图上标有若干海拔数值,如 100 米、200 米。如何绘制等高线? 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拓展延伸: 梯田——天然等高线 我国东南省份多丘陵,适合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较少。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当地的农民构筑了梯田,用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梯田依据的就是等高线的原理,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同一块梯田,海拔高度相同。正因为如此,梯田避免了坡耕地严重的跑水、跑肥,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运算。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意义。 让学生自己连线,感知等高线。 拓展延伸,了解天然的等高线,感知人们对于地形改造的智慧。
学习任务三 等高线特征 视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请结合视频和下面的图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吗? 2.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 3.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是多少? 归纳总结: (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闭合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同线等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同图等距) (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学生活动:登山比赛 学校组织登山比赛,沿图中线路(红/蓝)爬到山顶,请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视频演示更加直观。能够更加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新知。同时,结合几个关键问题,就能够有效突破等高线的基本特征。 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之中进行分析,最终概括得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学习任务四 山体部位 认识不同山体部位的实景图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 号表示。无法集水,又被称为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 号表示。山谷处容易集水,常常形成小溪、河流。 陡崖:等高线重叠。图上用线段符号表示。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陡崖是户外活动要避开的危险部位。陡崖处可能会形成瀑布(跌水)。 鞍部:两组表示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重点辨析:山谷与山脊 总结方法:凸高为谷 凸低为脊 联系记忆:山地地形部位尽在你“掌握” 识别实景图山体部位以及认识他们的特征为后面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作铺垫。 能识图,析图,并综合运用,实施,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能够在地图中识别常见山体部 位。 重点讲解不同山体部位等高线的特点,同时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结合手部,进行联系记忆,学生也很有兴趣。
学习任务五 等高线的应用 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于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中方向的辨别方法,即可确定河流流向。 水库(大坝)选址 ①坝址应选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为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地势落差大。 ②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 公路、铁路的选址 一般选择线路与等高线平行,考虑路线短、坡度平缓、少过河建桥,尽量避开陡崖、陡坡,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建成“之”字形。(图中公路选线为①) 4.照应引课:露营地的选址 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避开暴雨造成的山洪。 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 应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 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迁移到能力层面,能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对应开头引课,“露营火出圈”,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了问题。整节课的设置也更加完整。
学习任务六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 22.2.2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设计
课 题 地形图的判读 人教 七年级上册 2单元 第2节
新课标 要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别一些基本地形。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综合思维) 2.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脊、鞍部、陡崖、山谷。(区域认知) 3.通过绘制地形剖面图,体会地形剖面图的直观体现的特点。 (地理实践力)
学习 重难点 1.能够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2.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具备了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知识基础。但由于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不足,学生对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会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教师的讲解及展示。同时在学生的生活中,对居住地区的地形类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居住区域以外的地形类型则比较陌生,因此需要首先让学生对不同的地形类型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落实到分层设色地形图上。
教学辅助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学习任务一 导入 1.回顾重点——说出下列序号代表的山体部位名称 2.除了山地,还有哪些地形类型?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顺势转入新课,学生接受度比较好。
学习任务二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 地形,地表的形态。具体指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地表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各种状态。 认识地表五种基本类型 这幅景观图是喜马拉雅山,一看就是高耸入云霄。所以 山地海拔在 500 米以上,地表起伏大,坡度大。 这幅景观图是内蒙古高原。可以看出云朵离地面很低, 说明它的海拔是比较高的,但是看近处,地形又是比较平坦的。所以高原的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外围陡峭,内部和缓。 这幅景观图是我国东南丘陵,丘陵海拔在 500 米以下,相对高度不大,起伏较大,坡度比较和缓。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犹如一个脸盆,很好辨认。注意盆地主要满足这个形状,与海拔无关。 看到这幅景观图,同学们肯定知道它就是平原啦!放眼望去,一望无际呀!平原的海拔是在 200 米以下,地表平坦广阔。 练习:在图中识别出五中地标基本地形类型。 合作探究:读图说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并说明判断依据? 过度:有什么办法让等高线地形图变得更加直观吗? 用颜色来表示海拔,就一目了然。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的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小结: 海拔低于 200 米一般用绿色。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慢慢变黄,甚至是棕色。到了 5000 米以上,则用紫色和白色加上蓝点表示雪被。海洋可以用深浅不同的蓝色来表示。这样,就绘制成一幅新的地图啦。在这幅地图上,就更容易看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结合图片展示、教师讲解,让学生更加轻松掌握五种地形类型。同时欣赏我国大美河山,建立地理审美。 通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识别地形类型,继而通过抛出疑问:有什么办法让等高线地形图变得更加直观吗?引导过度,更加自然。
学习任务三 地形剖面图 概念 地形剖面图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基础转绘成的,它是沿 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 举例 优点 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4.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 结合视频学习方法 教师总结: 画出剖面线; 找到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 标出交点的海拔; 将交点转绘到水平线上; 显示各点的垂直距离; 连线。 5.绘制地形剖面图(P28) 通过示范-模仿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较为容易的完成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学习任务四 进行课堂归纳 课堂练习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通过练习进行课堂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