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0 17:17:03

文档简介

《第4节 物质的分类》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2.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依次排列的是( )
A.硫酸、碳酸钠、硫酸钠
B.硫酸、烧碱、胆矾
C.硫酸氢钠、生石灰、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碱
3.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HNO3、NaHCO3、H2SO4 属酸
B.K2SO4、Na2CO3、Na2O2 属盐
C.KOH、Ca(OH)2、Fe(OH)3 属碱
D.NaHCO3、NaHSO4既属酸,又属碱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Na2SO4从组成上看既属于钠盐,又属于硫酸盐
B.对于Na2SO4和Na2S从组成上看都可以看作钠盐,又可以看作硫酸盐
C.硫酸属于二元酸也属于强酸
D.亚硫酸属于二元酸也属于弱酸
5.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
A.氧化物:CO、NO、SO2、H2O
B.碱:NaOH、KOH、Ba(OH)2、Na2CO3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
6.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酸性氧化物均可以和碱发生反应
B.酸性氧化物在常温下均为气态
C.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D.不能与酸反应的氧化物一定能与碱反应
7.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SiO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
B.Na2O、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与CO2反应生成的产物也相同
C.CO、NO都是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形成胶体稳定存在
D.碱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8.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浊液区别开来
B.光线透过胶体时,发生丁达尔效应
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
D.胶体微粒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且同种胶体微粒吸附同种电荷
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以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Fe(OH)3胶体带正电荷,可以产生电泳现象
二、填空题
胶体粒子往往通过吸附可以带有电荷,一般非金属氧化物胶粒带负电荷,如土壤胶体;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带正电荷,如氧化铁、氢氧化铁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给农作物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化肥,肥效最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碳酸氢铵 ②硝酸铵 ③硫酸铵 ④氯化铵
(2)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的质量问题。解决方法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10—9—10—7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电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____,阴极聚集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3)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做布朗运动
C、胶粒带正电荷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第4节 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
1.Na2CO3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Na2CO3是碱 B.Na2CO3是盐
C.Na2CO3是钠盐 D.Na2CO3是碳酸盐
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 )
A.悬浊液 B.乳浊液 C.胶体 D.溶液
3.下列分散系不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豆浆 B.牛奶 C.蔗糖溶液 D.烟、云、雾
4.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 )
A.胶粒直径小于1nm B.胶粒带正电荷
C.胶粒作布朗运动 D.胶粒不能通过半透膜
5.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6.用半透膜把分子或离子从胶体溶液分离出来的方法是( )
A.电泳 B.电解 C.凝聚 D.渗析
7.下列物质中既不属于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又能够生成盐和水的是( )
A.Na2O B.Na2O2 C.Na D.CuO
8.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9.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景象(美丽的光线)
二、填空题
1.对于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常采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蒸馏、萃取、渗析、加热分解等。下列各组混和物的分离或提纯应采用什么方法?
(1)实验室的石灰水久置,液面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实验室中制取的Fe(OH)3胶体中常常含有杂质Cl—离子。可用 的方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杂质Cl—离子。
(3)除去乙醇中溶解的微量食盐可采用 的方法。
(4)粗盐中含有不溶性的泥沙、可溶性的氯化钙、氯化镁及一些硫酸盐。对粗盐中的这些杂质可采用 和 的方法除去。
(5)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可用 的方法。
2.如果下列化肥中的含氮量是相同的,那么在作物的吸收效果最差的是 。
①碳酸氢铵 ②硝酸铵 ③硫酸铵 ④氯化铵
3.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解决方法可以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为10—9~10—7m,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正极聚集 ,负极聚集 ,理由是 。
《第4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纯净物的一些特性。
2、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纯净物进行分类,并能运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对比对物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了解探究物质分类的方法。
2、掌握对纯净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科学观察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感受小组合作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培养合作的技能,对集体合作的意义有所体验。
5、在小组讨论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物质的分类方法。
2、难点: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系统掌握。
实验仪器和药品
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图片如:煤、水、食盐、水晶等。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探究
1、将全班学生按每五人一组进行分组。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下列物质: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
3、小组内部讨论后将答案写在方格纸中。
分类依据
样品特征
样品名称
4、将各个小组的结果进行交流,把各小组的卡片进行展示,并让小组派一名学生进行介绍小组分类的依据。
5、教师给出一些分类的例子。
(1)按颜色分类:
白色:氯化钠、氧化镁。
无色:硫酸、氧气、醋酸
黄绿色:氯气
紫黑色:高锰酸钾
(2)按状态分类:
固态:氯化钠、氧化镁、高锰酸钾。
液态:硫酸、醋酸。
气态:氧气、氯气。
(3)还可以从气味、溶解性等来分。
三、讲授物质的分类
1、提出问题,让各小组学生比较以下物质的不同:氧气与空气,蒸馏水与盐水,纯金和矿石。
2、选择学生进行回答。
3、将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4、结合教材进行讲授。
课件20张PPT。物质的分类 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根据研究需要,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同一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因此在对物质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
为了便于研究和掌握物质的性质,人们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和 。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特点提醒
氧化物分类中注意两点:
(1)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属于过
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Mn2O7属于酸性氧
化物。
(2)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属于酸性氧化物,如CO、NO、
NO2等[思考·感悟]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提示] 不一定,如由O2与O3组成的气体只有一种氧元素组成,但属于混合物。
1、根据纯净物的物理性质不同,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溶解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观察图中物质,并按它们的颜色和状态进行分类。按颜色分:有色物质:无色物质:MgO KMnO4 Cl2O2 H2SO4 CH3COOH NaCl白色紫黑色黄绿色按状态分: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固态物质: O2 Cl2H2SO4 CH3COOH MgO KMnO4 NaCl 请你另外设计两种方案,将这 八种物质进行分类。按溶解性不同分:可溶物质:难溶物质: NaCl H2SO4 CH3COOH Cl2 KMnO4O2 MgO按气味不同分:有气味物质:无气味物质:CH3COOH Cl2 NaCl H2SO4 O2 MgO KMnO42、根据纯净物的组成、用途不同,可对纯净物进行分类。思考: 有氧气、四氧化三铁、氯化氢气体、硫、水、硫酸锌、镁、汞等八种纯净物,从元素组成的角度分类,其中同种元素和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分别有哪些?单质和化合物:(1)纯净物根据元素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两大类。(2)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O2、N2、Fe、S等A.特征:①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一种元素组成C.分类:金属非金属按性质不同Cu Fe Mg等O2 C S等D.注意点: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
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3)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H2O、P2O5、硫酸、烧碱食盐、纯碱等A.特征:①不同种元素组成②是纯净物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纯净物②是否由不同种元素组成(4)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如:H2O、P2O5、Fe2O3、CuO等A.特征: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必含氧元素B.判别依据:①先确定是不是属于化合物②是否由“二元一氧”组成C.分类: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按元素组成CuO Fe2O3 CaO MgO等CO2 CO H2O SO2等 有甲烷(CH4)、食盐(NaCl)、氢氧化钠(NaOH)、酒精(C2H5OH)、醋酸(CH3COOH)、盐酸(HCl)等六种物质,根据其所含的元素特点,是否可以将它们分成两部分?思考:根据物质组成中是否含有碳元素来分:含碳化合物:不含碳化合物:CH4 C2H5OH CH3COOHNaCl NaOH HCl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是否含碳元素,可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A.定义:由碳以外的其它元素组成的化合物。B.组成特征:一般不含碳元素(除碳的氧化物、碳酸及碳酸盐外)C.注意事项: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CO、CO2、H2CO3、碳酸盐属于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A.定义:含碳的化合物。B.组成特征:一定含有碳元素。C.化学性质:①具可燃性,燃烧时生成CO2和H2O。②加热时易炭化:加热或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生成。探究: 根据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的特性,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可燃性等可运用实验方法,通过对比也可以对物质进行分门别类。 对未知物质的鉴别,因未知物质可能有毒、有腐蚀性等,所以,鉴别时严禁用手去抓、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得尝味道!提问:如图所示的图中哪些是无机化合物?哪些是有机化合物? 下列是一些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样品,请仔细观察和记录这些样品的外观。思考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注意点:(1)金属一定能导电、导热,但能导电导热
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如非金属石墨也能导电,
也能导热。(2)金属在常温下,除汞是液态外,
一般都是固态。非金属在常温,
除溴是液态外,一般都是气态或固态 。课件21张PPT。常见物质的分离
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对物质的分离可一般先用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
处理,然后再根据混合物的特点用恰当的分离
方法进行分离。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
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
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
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④无限定要求:先物理方法,后化学方法。⑤化学方法:固体—加热→水溶→指示剂→指定试剂;
液体—指示剂→指定试剂;气体—点燃→通入指定试
剂。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物


法观察被鉴别物
质的颜色、状态如CuCl2、FeCl3、NaCl
溶液;O2和Cl2判断气体或有挥发性
的物质的不同气味如NH3与O2观察被鉴别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情况如碳酸钙和碳酸钠主要用于易升华物质如鉴别碘或萘常用于鉴别金
属或金属离子如钾盐和钠盐的鉴别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化学方法常用于易分解的物质如碳酸氢盐、硝酸盐、
氨盐;难溶碱、结晶水
合物失水利用某些离子在特定试
剂中显示特殊颜色检验如石蕊、酚酞、pH试纸检
验H+或OH—;Fe3+遇SCN—
呈红色,遇苯酚呈紫色被鉴别物质加水
后有特殊现象如硫酸铜及水变蓝;
CaC2加水产生气体物质鉴别的常用方法化学方法主要用于被鉴别物质的
助燃性或可燃性,及可
燃物的燃烧现象、产物如某些气体燃烧火焰呈
蓝色;氢气在氯气中火
焰呈苍白色主要用于待鉴别物质的
差异性来选择合适试剂被鉴别物质较多时,常选
择合适试剂把被鉴别物质
分成若干组,然后再对个
小组进行检验如鉴别:NaCO3、
NaOH、BaCl2、H2SO4如鉴别(NH4)2SO4、
Na2SO4、NH4Cl、NaCl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 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 (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 (6)离子交换法 (7)热分解法物质分离、提纯的有关物理方法(1)过滤法:(2)蒸发浓缩法:(3)结晶、重结晶法:(4)蒸馏、分馏法:(5)分液法:(6)萃取法:(7)升华法(8)液化法:(9)渗析法:(10)盐析法:(11)浮选法: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
共同点是: 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
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
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
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Ⅰ常见气体的检验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
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
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
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
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
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
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Ⅰ常见气体的检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
液褪色。 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
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
铅试纸变黑。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
成白烟。 Ⅰ常见气体的检验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
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
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
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Ⅰ常见气体的检验乙烯 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
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
水褪色。 乙炔 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
和浓烟,生成水和 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褪色。 Ⅱ几种重要的阳离子的检验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
为红色。 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
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
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
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Ⅱ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
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
过量的NaOH溶液。 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
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但溶于氨
水,生成[Ag(NH3)2]+。 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
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
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Ⅱ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
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
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
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
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
2Fe2++Cl2=2Fe3++2Cl- 能与 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溶液,能与 NaOH溶液反应,生
成红褐色Fe(OH)3沉淀。 Ⅱ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10)Cu2+ 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
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
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 CuO沉淀。含
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
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Ⅲ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 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
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
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
[Ag(NH3)2]+。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
不溶于稀硝酸。 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
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
使淀粉溶液变蓝。 Ⅲ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
淀,不溶于硝酸。 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
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
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
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
性气味的SO2气体。 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
沉淀。 Ⅲ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8)CO32- 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
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
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
气体。 (9)HCO3- 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
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
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
MgCO3生成,同时放出 CO2气体。 Ⅲ几种重要阴离子的检验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
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
放出红棕色气体。 课件4张PPT。物质的分类小结纯净物化合物物质的分类物质混合物单 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氧化物其 他并列关系包含关系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纯净物纯净物化合物并列关系包含关系物质分类关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⑴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⑶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