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单元测试)2025-2026学年苏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18 22:3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
一、选择题
1.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染色体 B.纺锤体 C.细胞壁 D.核膜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复制的结构是(  )
A.着丝点和核仁 B.染色体和中心体
C.染色体和核仁 D.染色体和纺锤体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变化
B.有纺锤体出现
C.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D.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4.如图表示A~D四种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应选取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
A.A B.B C.C D.D
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仁的重现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6.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7.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发生在(  )
A.间期、前期 B.中期、后期 C.前期、末期 D.后期、前期
8.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细胞有4条染色体
B.该图所示细胞有0条染色单体
C.该图所示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
D.该图所示细胞有2个中心粒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和压片过程有助于细胞分离散开,利于观察
B.漂洗过程所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和酒精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后期
D.观察时间足够长就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10.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  )
A.无DNA复制
B.染色体有规律的变化
C.核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无纺锤体变化
11.一个受精卵之所以能够发育形成复杂的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起作用的结果?(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成熟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2.分析以下事实:①胡萝卜韧皮细胞通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②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基于以上事实,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未消失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3.细胞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
A.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
B.分化、衰老、未分化、死亡
C.衰老、分化、未分化、死亡
D.分化、未分化、衰老、死亡
14.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C.经过细胞分化会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是可逆的
15.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色素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内水分增多
D.细胞内呼吸速率加快
16.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共同特征的是(  )
A.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18.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过程②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过程③中细胞所有酶的活性全部丧失,细胞代谢减弱
D.不分化与分化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1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种类增多
B.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D.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有关
2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导致脂褐素等色素的大量积存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二、实验题
2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时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长时间,但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期的细胞;戊同学找到了分裂期细胞,换高倍镜后该分裂期细胞不见了,而且视野很暗,很难观察。
(1)甲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
(2)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
(3)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
(4)丁同学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     。
(5)戊同学高倍镜下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     。视野很暗的原因是     。
(6)一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切片,并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各时期细胞数记录在表中。
细胞周期阶段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总数
间期 M1 M2 M3 M
分 裂 期 前期 A1 A2 A3 A
中期 B1 B2 B3 B
后期 C1 C2 C3 C
末期 D1 D2 D3 D
计数样本细胞的总数 N
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胞周期中每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具体是指     。
②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720min,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t可用数学模型t=    表示。
三、解答题
22.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其中A、B、C、D、E为细胞代号);图乙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取材的根尖长度为2mm左右,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获取根尖     区细胞。
(2)图甲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期。
(3)图乙中,b~d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4)图乙表示的细胞中的成分是     ,它的生物学作用是     。
23.如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图B表示     过程。图C处于有丝分裂的     期。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     。由许多相同的b共同组成的结构叫     。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     。
(4)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     (填“不能”或“能”)合成。
(5)图C中细胞有染色体     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     形成的,高尔基体与     形成有关。
第4章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死亡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观察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植物细胞,不能观察到的结构是(  )
A.染色体 B.纺锤体 C.细胞壁 D.核膜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解答】解:有丝分裂前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因此有丝分裂中期,能观察到染色体,A正确;
B、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消失于末期,因此有丝分裂中期能观察到纺锤体,B正确;
C、细胞壁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C正确;
D、有丝分裂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因此在中期观察不到核膜,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内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记忆能力。
2.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复制的结构是(  )
A.着丝点和核仁 B.染色体和中心体
C.染色体和核仁 D.染色体和纺锤体
【答案】B
【分析】细胞周期分为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①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前。
②主要变化: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2)分裂期:
主要变化:
1)前期:①出现染色体:染色质螺旋变粗变短的结果;②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③纺锤体形成。
2)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纺锤丝牵引分别移向两极。
4)末期:(1)纺锤体解体消失(2)核膜、核仁重新形成(3)染色体解旋成染色质形态;④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形成细胞壁,动物直接从中部凹陷)。
【解答】解: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复制的结构是染色体和中心体,时间发生在间期。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能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  )
A.染色质和染色体相互变化
B.有纺锤体出现
C.核膜、核仁周期性消失和重建
D.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答案】D
【分析】1、有丝分裂的特征: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有丝分裂的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解答】解:有丝分裂的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因此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最重要的特征是有染色体复制和染色体的平均分配。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和细胞各时期特征进行分析应用。
4.如图表示A~D四种植物根尖细胞的细胞周期情况.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如果仅从细胞分裂周期来看,应选取哪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最适合?(  )
A.A B.B C.C D.D
【答案】D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解答】解:观察有丝分裂选择材料时应选择分裂期所占比例最大的,因此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最佳材料是D。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周期、有丝分裂过程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掌握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5.在一个细胞周期中,以下变化可能发生于同一时期的是(  )
A.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仁的重现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D
【分析】细胞有丝分裂保时期特点:
分裂间期: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前期: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 (两失两现)
中期: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形数清晰赤道齐)
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点裂数增向两极)
末期: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 (两现两失)
【解答】解:A、在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分子的复制和染色体数目加倍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后期,A错误;
B、染色单体形成和细胞板的出现分别发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和末期,B错误;
C、着丝点的分裂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核仁的重现发生于有丝分裂的末期,C错误;
D、核膜的消失和纺锤体的形成均发生于有丝分裂的前期,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周期、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周期的概念,明确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根据题干要求选项正确的答案。
6.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简图,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细胞中染色体散乱分布,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A正确;
B、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正确;
C、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因此两条子染色体的臂应该是相向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各选项中的细胞分裂图是否正确,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7.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主要发生在(  )
A.间期、前期 B.中期、后期 C.前期、末期 D.后期、前期
【答案】C
【分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相同点 染色体复制(蛋白质合成和DNA的复制)
前期 相同点 核仁、核膜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中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连在两极的纺锤丝上,位于细胞中央,形成赤道板
后期 相同点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染色单体为0,染色体加倍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相同点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核仁、核膜重新出现
【解答】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不同主要发生在前期和末期:
(1)前期纺锤体的形成过程不同: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植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
(2)末期细胞质的分开方式不同:动物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缢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植物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明确两者的区别在于前期和末期,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8.根据如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细胞有4条染色体
B.该图所示细胞有0条染色单体
C.该图所示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
D.该图所示细胞有2个中心粒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解答】解:A、染色体数着丝粒,该细胞有4条染色体,A正确;
B、该细胞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子染色体,有0条染色单体,B正确;
C、该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共有4个核DNA,C正确;
D、该图所示细胞有2个中心体,每个中心体含2个中心粒,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与特点、过程与意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和压片过程有助于细胞分离散开,利于观察
B.漂洗过程所用到的试剂为盐酸和酒精
C.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后期
D.观察时间足够长就能看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答案】A
【分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由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解答】解:A、解离使用解离液,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压片是为了使细胞分散开,两个操作都利于观察,A正确;
B、漂洗过程所用到的试剂为清水,B错误;
C、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稳定、形态清晰,最适合观察,C错误;
D、细胞在解离时就已经死亡,不能观察细胞的动态分裂过程,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0.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无丝分裂(  )
A.无DNA复制
B.染色体有规律的变化
C.核物质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D.无纺锤体变化
【答案】D
【分析】无丝分裂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期:核内染色质复制倍增,核及核仁体积增大,核仁组织中心分裂.
第二期:以核仁及核仁组织中心为分裂制动中心,以核仁与核膜周染色质相联系的染色质丝为牵引带,分别牵引着新复制的染色质和原有的染色质.新复制的染色质在对侧核仁组织中心发出的染色质丝的牵引下,离开核膜移动到核的赤道面上.
第三期:为核拉长呈哑铃形,中央部分缢缩变细,这是因为赤道面部位的核膜周染色质不与核膜分离,而核仁组织中心发出的染色质丝(与核膜周染色质相联系)螺旋化加强,产生的牵引拉力导致赤道面部位的核膜内陷.
第四期:核膜内陷加深,终于缢裂成两个完整的子细胞核.每个子核中含有一半原有染色质和一半新复制的染色质.
与有丝分裂作比较答题.
【解答】解:A、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都有DNA的复制,A错误;
B、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有规律变化,而无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没有规性律变化,B错误;
C、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中核物质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C错误;
D、无丝分裂不出现纺锤丝、没有染色体的变化,而有丝分裂出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无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无丝分裂的概念、特点及过程,明确无丝分裂的特征是其分裂过程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而形成的,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1.一个受精卵之所以能够发育形成复杂的生物体,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起作用的结果?(  )
A.细胞分裂 B.细胞生长
C.细胞成熟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D
【分析】1、细胞增殖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它是生物体的一项重要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解答】解: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意义,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12.分析以下事实:①胡萝卜韧皮细胞通过培养能发育成完整植株;②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基于以上事实,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C.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未消失
D.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A
【分析】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每个细胞都含有该个体的整个基因组,这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基础.在离体条件下,加上其他合适条件就可以使基因组基因表达,从而发育成某个器官或个体.事实①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事实②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解答】解:A、事实②说明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不能证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错误;
B、绵羊乳腺细胞核移入去核卵母细胞中,能发育成有生殖能力的绵羊,这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
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使基因丢失,因此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存在于细胞核中,并没有消失,C正确;
D、事实①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实例,考查细胞的全能性,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掌握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能根据题干中两个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3.细胞一生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
A.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
B.分化、衰老、未分化、死亡
C.衰老、分化、未分化、死亡
D.分化、未分化、衰老、死亡
【答案】A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衰老的细胞特征:一小,一大,一多,三少,一小是体积减小,一大是细胞核体积增大,一多是色素增多,三低是酶的活性降低,物质运输功能降低和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3、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解答】解:细胞的正常生命历程都要经过从未分化经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成为分化的细胞,经过细胞的生长,最终会衰老、死亡。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不会改变遗传信息;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明确细胞衰老和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
14.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的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B.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C.经过细胞分化会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是可逆的
【答案】B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解答】解:AB、细胞分化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在胚胎时期最强,A正确;B错误;
C、经过细胞分化会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C正确;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是可逆的,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和实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5.细胞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人的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的变化是(  )
A.细胞内色素减少
B.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C.细胞内水分增多
D.细胞内呼吸速率加快
【答案】B
【分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细胞衰老后,细胞内色素增多,A错误;
B、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B正确;
C、细胞衰老后,细胞内水分减少,C错误;
D、细胞衰老后,新陈代谢减慢,细胞内呼吸速率降低,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只要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其大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
D.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与溶酶体释放的水解酶密切相关
【答案】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解答】解:A、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主动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
B、细胞凋亡过程中以小泡形式形成凋亡小体,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C、细胞凋亡发生过程中,细胞内容物不释放出来,C正确;
D、据图示可知,吞噬细胞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酶水解,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凋亡过程图解,考查细胞凋亡和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意义;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尤其是防卫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共同特征的是(  )
A.细胞的功能发生变化
B.细胞代谢速率减慢
C.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D.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答案】A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4、细胞癌变的原因:
(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答】解:A、细胞分化、癌变和衰老都会导致细胞功能发生改变,A正确;
B、细胞癌变后,细胞代谢速率加快,B错误;
C、细胞分化和细胞衰老没有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不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试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8.如图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的细胞核膜核仁始终存在
B.过程②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过程③中细胞所有酶的活性全部丧失,细胞代谢减弱
D.不分化与分化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答案】D
【分析】图示表示人体的一些生命活动,①是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数目增多;②是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能使细胞种类增多;③是细胞衰老过程,该过程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对机体的有利的;④是细胞癌变过程,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
【解答】解:A、①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中的核膜核仁不是始终存在的,如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解体消失,中期和后期细胞中都不含核膜和核仁,A错误;
B、②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B错误;
C、③细胞衰老时,会出现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下降、新陈代谢减慢等特点,C错误;
D、不分化与分化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因而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中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特征和机制,需要充分理解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机制、不同特征之间的联系,可借助概念图、表格等学习工具进行总结归纳。
1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细胞的种类增多
B.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
C.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D.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都与基因有关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个个体中不同的细胞含有的基因相同,只是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2、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解答】解: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分化,使细胞形态或功能专门化,导致细胞种类增多,A正确;
B、细胞代谢速度减慢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B正确;
C、脑细胞因缺氧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错误;
D、细胞分裂会使遗传物质进入两个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衰老与(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的缩短有关,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的编程性死亡,都与基因有关,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衰老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导致脂褐素等色素的大量积存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细胞增殖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答案】C
【分析】1、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衰老的特征:
(1)水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酶低: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3)色累: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4)核大: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透变: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解答】解:A、衰老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累积,新陈代谢减慢,A正确;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当分裂达到一定次数后,细胞会凋亡,细胞增殖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胞增殖的速率可能不同,B正确;
C、全能性是离体的组织或器官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实现的是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完成的,C错误;
D、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控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等生命历程,首先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其次结合选项分析,选出正确答案。
二、实验题
21.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进行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操作时的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立即染色,实验效果很差;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看不清细胞;丙同学将制好的装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花了很长时间,但找不到细胞;丁同学在正确地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后,镜检时在呈长方形的细胞中无法找到分裂期的细胞;戊同学找到了分裂期细胞,换高倍镜后该分裂期细胞不见了,而且视野很暗,很难观察。
(1)甲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没有漂洗  ,实验效果差的原因是  解离时残留盐酸继续解离并与染色剂中和,影响染色的效果  。
(2)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没有经过压片  ,看不清细胞的原因是  细胞重叠  。
(3)丙同学操作上的错误是  没有先用低倍镜观察  。
(4)丁同学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  长方形细胞是伸长区的细胞,伸长区细胞不再分裂  。
(5)戊同学高倍镜下找不到分裂期细胞的原因是  低倍镜观察时并未把分裂期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视野很暗的原因是  光线不足或光圈过小  。
(6)一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切片,并统计各时期的细胞数量。各时期细胞数记录在表中。
细胞周期阶段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总数
间期 M1 M2 M3 M
分 裂 期 前期 A1 A2 A3 A
中期 B1 B2 B3 B
后期 C1 C2 C3 C
末期 D1 D2 D3 D
计数样本细胞的总数 N
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细胞周期中每个时期所经历的时间长短,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①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具体是指  3个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
②洋葱根尖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大约720min,则分裂间期所需要的时间t可用数学模型t= ×720  表示。
【答案】(1)没有漂洗 解离时残留盐酸继续解离并与染色剂中和,影响染色的效果
(2)没有经过压片 细胞重叠
(3)没有先用低倍镜观察
(4)长方形细胞是伸长区的细胞,伸长区细胞不再分裂
(5)低倍镜观察时并未把分裂期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光线不足或光圈过小
(6)①3个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720
【分析】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细胞在解离期在由15%的盐酸和95%的酒精组成的解离液的作用下死亡。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由于细胞分裂的间期时间长,分裂期时间短,所以细胞大多数处于分裂间期;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解答】解:(1)甲同学从解离液中取出材料后没有有经过漂洗就立即染色,这样会导致解离时残留盐酸继续解离并与染色剂中和,影响染色的效果。
(2)乙同学将已染色的材料立即盖上盖玻片观察,没有进行压片处理,这会导致细胞彼此重叠,不易观察。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应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原则,而丙同学将制好的玻片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因此难以找不到细胞。
(4)根尖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而丁同学观察到了许多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见其观察到的是伸长区细胞,不是分生区细胞。
(5)戊同学找到了分裂期细胞,换高倍镜后该分裂期细胞不见了,说明低倍镜观察时并未把分裂期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视野很暗的原因是光线不足或光圈过小。
(6)①表中的样本1、样本2、样本3是指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一般时间越长,该时期的细胞数目就越多.表格中间期细胞总数为M,计数的细胞总数为N,而一个细胞周期为720min,因此间期的时长=×720。
故答案为:
(1)没有漂洗 解离时残留盐酸继续解离并与染色剂中和,影响染色的效果
(2)没有经过压片 细胞重叠
(3)没有先用低倍镜观察
(4)长方形细胞是伸长区的细胞,伸长区细胞不再分裂
(5)低倍镜观察时并未把分裂期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光线不足或光圈过小
(6)①3个不同视野中的细胞
②×720
【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点,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三、解答题
22.图甲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其中A、B、C、D、E为细胞代号);图乙表示一个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某物质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取材的根尖长度为2mm左右,不能过长,也不能过短,以获取根尖  分生  区细胞。
(2)图甲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  中  期。
(3)图乙中,b~d段细胞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4)图乙表示的细胞中的成分是  核DNA  ,它的生物学作用是  携带遗传信息  。
【答案】(1)分生
(2)中
(3)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核DNA 携带遗传信息
【分析】甲图中:B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C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表示分裂后期;E出现细胞板,表示分裂末期。乙图中:bd段表示分裂间期,dh段表示分裂期,该图表示核DNA的数目变化。
【解答】解:(1)要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应该选择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故取材的长度为2mm左右。
(2)甲图中,B细胞中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有丝分裂的中期。
(3)图乙中,bd段表示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图乙中物质在分裂间期数目加倍,末期减半,表示核DNA,DNA可以携带遗传信息。
故答案为:
(1)分生
(2)中
(3)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核DNA 携带遗传信息
【点评】本题结合细胞显微照片和染色体、DNA数目变化有关曲线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能够结合染色体行为特征及数目变化判断细胞所处时期,并进行分析应用。
23.如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图B表示  细胞分化  过程。图C处于有丝分裂的  后  期。
(2)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  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由许多相同的b共同组成的结构叫  组织  。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  全能性  。
(4)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则b、c、d都  不能  (填“不能”或“能”)合成。
(5)图C中细胞有染色体  8  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  复制  形成的,高尔基体与  细胞壁  形成有关。
【答案】(1)细胞分化 后
(2)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组织
(3)全能性
(4)不能
(5)8 复制 细胞壁
【分析】据图分析,图A表示细胞增殖,图B表示细胞分化,a、b、c和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稳定性差异。C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
【解答】解:(1)图B由一种细胞变成多种不同的细胞,表示的是细胞分化过程。图C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
(2)细胞分化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故图中b、c、d、e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细胞经过分化形成了许多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群,把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3)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全能性。
(4)若e能合成血红蛋白,b、c、d和e不是一类细胞,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c、d都不能合成。
(5)图C中细胞有染色体8条,①和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分裂间期复制形成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故答案为:
(1)细胞分化 后
(2)遗传物质(或遗传信息或染色体数)  组织
(3)全能性
(4)不能
(5)8 复制 细胞壁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中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特征和机制,需要充分理解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机制、不同特征之间的联系,可借助概念图、表格等学习工具进行总结归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