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圆单元测试(培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章 圆单元测试(培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20 19: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章 圆(培优)
一、单选题
1.已知正方形MNKO和正六边形ABCDEF边长均为1,把正方形放在正六边形外边,使OK边与AB边重合,如图所示.按下列步骤操作: 将正方形在正六边形外绕点B顺时针旋转,使KN边与BC边重合,完成第一次旋转;再绕点C顺时针旋转,使NM边与CD边重合,完成第二次旋转;……在这样连续6次旋转的过程中,点M在图中直角坐标系中的纵坐标可能是(  )
A.2.2 B.-2.2 C.2.3 D.-2.3
2.如图,六边形ABCDEF的内角都相等,∠DAB=60°,AB=DE,则下列结论成立的个数是(  )
①AB∥DE;②EF∥AD∥BC;③AF=CD;④四边形ACDF是平行四边形;⑤六边形ABCDEF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
A.2 B.3 C.4 D.5
3.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的外接圆,D是AC上一动点(不与点A,C重合),有下列结论:①∠ADB=∠BDC;②DA=DC;③当DB最长时,DB=2DC;④DA+DC=DB,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是(  )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③④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5,BC=6,点E在BC边上,且BE=2,F为AB边上的一个动点,连接EF,以EF为边作等边△EFG,且点G在矩形ABCD内,连接CG,则CG的最小值为(  )
A.3 B.2.5 C.4 D.2
5. 如图,O是△ABC的外心,连接AO并延长交BC于点 D,过点 D 作DE⊥AB于点 E,若∠ADC=2∠C,DE=2,则AC的长为 (  )
A.3 B.4 C.5 D.6
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圆心为的动圆经过点且始终与轴相切,切点为,与轴交于点C,连接、、.则有个结论∶;;,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个 B.个 C.个 D.个
二、填空题
7.如图,直径为10的⊙A经过点C(0,5)和点0(0,0),B是y轴右侧⊙A优弧上一点,则∠OBC的余弦值为   .
8.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A与原点重合,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点D在x轴的负半轴上,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至正方形AB′C′D′的位置,B′C′与CD相交于点M,则点M的坐标为   .
9.如图,在边长为6的等边 中,点 , 分别是边 , 上的动点,且 ,连接 , 交于点 ,连接 ,则 的最小值为   .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AB=6,E为CD上一动点,AE交BD于点F,过F作FH⊥AE,交BC于点H,连结AH、HE,AH与BD交于点G,下列结论:①AF=HE,②∠HAE=45°,③BG2+DF2=GF2,④△CEH的周长为12,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11.如图,把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点B的坐标为,点P是内切圆的圆心.将沿x轴的正方向作无滑动翻转,使它的三边依次与x轴重合,第一次翻转后圆心为,第二次翻转后圆心为,依此规律,第21次翻转后,内切圆的圆心的坐标是   .
12.如图,以G(0,1)为圆心,半径为2的圆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D两点,点E为⊙O上一动点,CF⊥AE于F,则弦AB的长度为   ;点E在运动过程中,线段FG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
三、计算题
13.【综合与实践】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课题学习中,小青将车轮设计成半径为2的正n多边形,在水平地面上模拟行驶.以为例,如图1,车轮转动一次(以一个顶点为支点旋转),车轮中心的轨迹是,点C为中心轨迹最高点(即的中点),转动一次前后中心的连线是(水平线),如图2,d为点C到的距离(即的长)、当n取4,5,6时,车轮中心的轨迹分别如图3、图4、图5.
依此类推,当n取不同的值时,分别计算出d的值(结果精确到0.001).具体数据如下表:
n 3 4 5 6 7 8 9 10 11
d 1.000   0.382 0.268 0.198 0.152 0.121 0.098 0.081
请你协助小青完成以下任务.
(1)求当时,d为何值?(参考数据:)
(2)根据表格数据,d随n的变化情况为   ;当车轮设计成圆形时,   .这样车辆行驶平稳、没有颠簸感.所以,将车轮设计成圆形.
(3)若路面如图6形状,可看成由半径为2的一些等弧首尾连接而成,若长为,为确保车轮平稳滚动,则该车轮应设计成边数为几的正多边形?
14.地球有多大?多年前,古希腊数学家埃拉托斯特尼()利用太阳光线测量出了地球子午线的周长.下面让我们一起开启“探求地球周长”的数学项目化学习之旅.
项目任务 (一) 如图1,某日正午,小红在B地(与太阳直射点A在同一子午线上)测得太阳光与木棍的夹角为,则______,若测得之间弧长为l,则地球子午线周长为______.(用含,l的代数式表示)
项目任务 (二) 如图2,某日正午,小红和小明在同一子午线的B地、C地测得太阳光与木棍的夹角分别为,,则______,若测得之间弧长为l,则地球子午线周长为______.(用含,,l的代数式表示)
项目任务 (三) 如图3,日落时,身高为h的小亮趴在地上平视远方,在太阳完全从地平线上消失的一瞬间,按下秒表开始计时.同时马上站起来,当太阳再次完全消失在地平线的瞬间,停止计时,小亮利用这个时间差和地球自转的速度计算出了,请据此计算出地球的半径与周长.(用含h,的代数式表示)
四、解答题
15.如图,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作⊙O交BC于点D,过点D作AC的垂线交AC于点E,交AB的延长线于点F.
(1)求证:DE与⊙O相切;
(2)若CD=BF,AE=3,求DF的长.
16.如图,在中,,以为直径作,交于点,连接并延长,分别交于两点,连接.
(1)求证:是的切线;
(2)求证:;
(3)求的正切值.
17.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x1,y1)与B(x2,y2),如果满足x1+x2=0,y1﹣y2=0,其中x1≠x2,则称点A与点B互为反等点.已知:点C(3,4)
(1)下列各点中,   点C互为反等点;
D(﹣3,﹣4),E(3,4),F(﹣3,4)
(2)已知点G(﹣5,4),连接线段CG,若在线段CG上存在两点P,Q互为反等点,求点P的横坐标xP的取值范围;
(3)已知⊙O的半径为r,若⊙O与(2)中线段CG的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求r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点的坐标;图形的旋转
2.【答案】D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及中心对称图形
3.【答案】D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及其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
4.【答案】C
【知识点】垂线段最短及其应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图形的旋转
5.【答案】B
【知识点】垂径定理;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的关系
6.【答案】D
【知识点】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
7.【答案】
【知识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8.【答案】(-1,)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
9.【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10.【答案】(2)(3)(4)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正方形的性质;图形的旋转
11.【答案】
【知识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切线长定理;探索规律-点的坐标规律
12.【答案】;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勾股定理;垂径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
13.【答案】(1)解:当时,
∵点C为的中点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中,



(2)d随n的增大而减小;0
(3)解:设对应的圆心角为
∵长为


∴,即该车轮应设计成边数为36的正多边形.
【知识点】弧长的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正多边形的概念;正多边形的性质;用表格表示变量间的关系
14.【答案】解: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由题意得,当小亮趴在地上平视远方,在太阳完全从地平线上消失的一瞬间,此时小亮视线所在的直线与相切于点H,
同理当小亮站起来,太阳再次完全消失在地平线的瞬间,小亮的视线所在的直线也与相切,设这个切点为T,连接,
设地球半径为,
∴,
∵HQ,PT为圆的切线
∴,
∴,
∴,
在中,,
∴,
∴,
∴地球的半径为,
∴地球的周长.
【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及性质;切线的性质;弧长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实际应用
15.【答案】(1)证明:连接OD,
∵AB是⊙O的直径,
∴∠ADB=90°,
∴AD⊥BC,
又∵AB=AC,
∴∠1=∠2,
∵OA=OD,
∴∠2=∠ADO,
∴∠1=∠ADO,
∴OD∥AC,
∵DE⊥AC,
∴∠ODF=∠AED=90°,
∴OD⊥ED,
∵OD过0,
∴DE与⊙O相切.
(2)解:∵AB=AC,AD⊥BC,
∴∠1=∠2,CD=BD,
∵CD=BF,
∴BF=BD,
∴∠3=∠F,
∴∠4=∠3+∠F=2∠3,
∵OB=OD,
∴∠ODB=∠4=2∠3,
∵∠ODF=90°,
∴∠3=∠F=30°,∠4=∠ODB=60°,
∵∠ADB=90°,
∴∠2=∠1=30°,
∴∠2=∠F,
∴DF=AD,
∵∠1=30°,∠AED=90°,
∴AD=2ED,
∵AE2+DE2=AD2,AE=3,
∴AD=2 ,
∴DF=2 .
【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切线的判定
16.【答案】(1)证明:在中
是直角三角形
是的的直径
是的切线;
(2)证明:是直径,
(公共角)
即;
(3)解:由(2)得

解这个方程,得或(舍去)
连结
与都是的直径,
与互相平分
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在中

【知识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圆周角定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7.【答案】(1)F
(2)解:由于点C与点F互为反等点.
又因为点P,Q是线段CG上的反等点,
所以点P的横坐标xP的取值范围为:﹣3≤xP≤3,且xp≠0.
(3)解:如图所示,
当⊙O与CG相离时,此时⊙O与线段CG没有互为反等点;
当⊙O与CG相切时,此时r=4,⊙O与线段CG没有互为反等点;
⊙O与CG相交于点C时,此时r= =5.⊙O与线段CG有互为反等点;
当r>4,时,⊙O与线段CG有一个交点或者没有交点,
所以没有互为反等点.
综上当4<r≤5时,⊙O与线段CG有两个交点,这两个交点互为反等点.
【知识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定义新运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