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节 核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节 核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8-20 18:04:19

文档简介

《第7节 核能》习题
一、选择题
1、1896年,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 )
A、X射线 B、放射性 C、α射线 D、电子
2、不属于新能源的有( )
A、核能 B、太阳能
C、天然气 D、潮汐能
3、放射性现象的发现说明( )
A、原子有内部结构 B、电子有内部结构
C、原子核有内部结构 D、质子有内部结构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组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
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
C、原子核内没有电子
D、原子核内发生某种变化时会产生中子
5、关于α、β、γ射线穿透本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α射线最强 B、β射线最强
C、γ射线最强 D、一样强
6、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7、核电站的能量转化情况是( )
A、核能→机械能→电能 B、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C、核能→化学能→电能 D、化学能→内能→电能
8、下面关于人类利用原子核能的两种主要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裂变和聚变过程都有质量亏损
B、裂变和聚变过程质量都有所增加
C、裂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聚变过程质量有所增加
D、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裂变过程质量有所增加
9、原子弹和核电站的根本区别是( )
A、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B、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C、原子弹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裂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D、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核电站控制聚变的链式反应速度
二、填空题
1.原子核由_______和_______组成。_______带正电荷,电量跟______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_______不带电,质量跟_______几乎相等。
2.1898年,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寻找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其名命为____。后来又通过艰苦努力,于1902年发现了另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____。这项重要工作,使她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3.人们通过实验发现,放射线有三种,其中带正电的叫做____射线,带负电的叫做____射线,不带电的叫做____射线。
4.利用放射线的________能力,可以在工业上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是否存在裂缝。
5.核农学是核技术与农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学科。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射线可以使生物细胞内的________发生改变,并在此基础上育成符合我们所期望的良种,这种应用射线引变选育良种的方法叫做“辐射育种”。
《第7节 核能》习题
一、选择题
1、氘核的质量为mD,氚核的质量为mT,它们聚变成质量为mHe的氦核,并释放出质量为mn的中子,放出的能量应为( )
A、(mD+mT—mHe—mn)c2 B、(mD+mT)c2
C、(mHe+mn—mD—mT)c2 D、(mHe+mn)c2
2、下列有关目前核反应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反应堆是进行聚变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B、核反应堆是进行裂变、且不加控制而获得核能的一种装置
C、核反应堆是控制重核裂变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
D、核反应堆是控制轻核聚变速度,使核能缓慢地平稳地释放出来的装置
3、联合国环境公署对科索沃地区的调查表明,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的轰炸中,大量使用了贫铀炸弹。贫铀是从金属中提炼铀235以后的副产品,其主要成分为铀238,贫铀炸弹贯穿力是常规炸弹的9倍,杀伤力极大,而且残留物可长期危害环境。下列关于其残留物长期危害环境的理由正确的是( )
①由于爆炸后的弹片存在放射性,对环境产生长期危害
②爆炸后的弹片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③铀238的衰变速率很快
④铀的半衰期很长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热核反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就单位质量来说,热核反应比重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多
B、对环境的放射性污染较裂变轻,且较容易处理
C、热核反应的核原料在地球上储量丰富
D、热核反应的实现与约束控制较容易
5、下列关于核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中有原子核,所以利用任何物质都能得到核能
B、到目前为止,人类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即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
C、原子弹和氢弹都是利用原子核裂变的原理制成的
D、自然界的原子核只有在人为的条件下才会发生聚变
6、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太阳能直接或间接转化而来的是( )
A、水能 B、风能
C、核能 D、煤、石油、天然气
7、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相对原子量为272,其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
A、433 B、161 C、272 D、111
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核能的释放主要是通过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B、核反应是不能控制的
C、放射性射线能用于治疗肿瘤,因此对人体无害
D、太阳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重核裂变
二、填空题
1.将中子轰击铀核,铀核在发生____的过程中同时放出2~3个____子,放出的____子又轰击其他铀核,这样不断地自行继续下去的现象叫做____。
2.由于_________的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巨大的能量叫做核能。获得核能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__来发电的,它的核心设备是反应堆,在其中发生的___________是可以控制的.而同样在原子爆炸中发生的则是不可控制的。
4.核电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为了消除我国在能源储藏与消耗上的不平衡性,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地区发展核电站是迫切需要的。
《第7节 核能》教案
重点:裂变和聚变的异同,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难点:对核能的理解,核电站的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①掌握获得核能的两种途径。
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和平利用核能。
③了解我国核能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化学反应的模型图片、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图片、核电站的图片、射线的应用场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请各小组同学将自己查阅的有关核能的资料与同组成员进行讨论,并对难以明白的内容加以记录(之前布置查找资料和怎样用百度搜索)。
1、原子弹和氢弹的威力为什么大的惊人?
2、核电站是通过怎样发电的?
3、核电站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吗?
4、什么是核反应?
5、核辐射怎样防护?
讲述: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能力很强,同时提出的问题也很吸引其他同学和老师,你们想要问题的回答,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板书:核能的利用)。
新课教学:
一、裂变、聚变
引入: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是什么能?
1、什么是裂变和聚变
(1)裂变视频模型实例:原子弹。
(2)聚变flash演示实例:氢弹讲述。
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两个新原子核,同时释放能量,如铀235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会变成两个更小的新核——氪核和钡核。
2、裂变和聚变的应用
二、战争中的核能核武器
资料一:日本9.0大地震后,网上开始流传“这是日本人进行海底核试验”的猜测,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像地震波一样迅速传播,并且越传越显得有“理”。有的说日本福岛海域前几年发生了很多次5.5~6级的地震,和原子弹试验产生的震级相当;有的说3月11日的大地震是氢弹试验造成的。
1、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核试验?核武器。
2、你知道哪些核武器?原子弹、氢弹。
3、你知道核武器的威力吗?日本受过核武器的重创,二战时长岛川崎原子弹爆炸。
视频:感受核武器的威力
三、和平利用核能、核电站
资料二: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海啸。位于日本本州岛东部沿海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停堆,且若干机组发生失去冷却事故,3月12日下午,一号机组发生爆炸。3月14日,三号机组发生两次爆炸。
1、核电站的工作原理视频
2、核电站结构简图介绍能量是如何转化的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3、全球能源短缺,各国兴建核电站,核电站有何优点
4、我国与世界核电使用概况
四、放射性
资料三:据《今日日本》11月21日报道,今年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承认有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大气中,方圆若干公里内的居民被紧急疏散(疏散范围一直在扩大)。很多人担心,这次核泄漏可能会导致很多人患上癌症。
1、放射性物质有什么危害放射线。
2、常见的放射线的种类。
3、放射线的危害。
4、放射线的应用。
5、核辐射的防护阅读核电站的安全性。
课堂小结:出示学习目标,自测自己的掌握情况。
课堂拓展:
资料四:日本核电站爆炸事故可能引发的核灾难在德国舆论界掀起轩然大波:环保组织和绿党要求关闭核电站,而执政党则反对在日本遭难的“紧急关头”进行关于核能的政治讨论。
辩论:这个世界需要核能吗?
课件16张PPT。核能核能原子核发生变化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获得核能有两种途径: 1、裂变2、聚变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在中子轰击下分裂成2个新原子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2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结合成质量较大
的新核,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核裂变模型中子就像点燃“核燃料”的火柴。 原子弹――根据核裂变的原理制成。属于不可控制的链式反应的结果! 核裂变应用氚核氘核氦核一个中子(随能量释放)核聚变太阳辐射出的光和热,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的?思考核聚变应用核聚变发电
——核聚变发电是21世纪正在研究中的重要技术,主要是把聚变燃料加热到1亿度以上高温,让它产生核聚变,然后利用热能。
核武器
——利用核聚变原理,制作氢弹。
——氢弹爆炸时的场景核能反应1、裂变2、聚变--链式反应--热核反应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产生电能的热力发电厂。由于控制核聚变的技术障碍,目前商业运转中的核能发电厂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而发电。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 思考:在电站工作过程中,能是如何转化的? 核能→内能→机械能→电能 核能的和平利用--核电站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核电站:    --秦山核电站核电站的安全性核电引起的主要安全问题:
1、核反应失控,会损坏设备,引起放射性物质的泄露;
2、放射性废料处理不当,会导致环境污染。放射性放射性是指元素从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而衰变形成稳定的元素而停止放射(衰变产物),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放射性现象的应用X光检查癌症治疗
核能发电
消除静电  
知道肥料的吸收及流失灭虫
鉴定古物所属的年代(放射性定年法)
……
过量的辐射对人的危害在大剂量的照射下,放射性对人体和动物存在着某种损害作用。
如在400rad的照射下,受照射的人有5%死亡;若照射650rad,则人100%死亡。
照射剂量在150rad以下,死亡率为零,但并非无损害作用,往往需经20年以后,一些症状才会表现出来。放射线的主要来源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物质的来源
1)、核武器试验的沉降物(在大气层进行核试验的情况下,核弹爆炸的瞬间,由炽热蒸汽和气体形成大球(即蘑菇云)携带着弹壳、碎片、地面物和放射性烟云上升,随着与空气的混合,辐射热逐渐损失,温度渐趋降低,于是气态物凝聚成微粒或附着在其它的尘粒上,最后沉降到地面。
2)、核燃料循环的“三废”排放原子能工业的中心问题是核燃料的产生、使用与回收、核燃料循环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三废”,能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污染。
3)、医疗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污染。目前,由于辐射在医学上的广泛应用,已使医用射线源成为主要的环境人工污染源。
4)、其它各方面来源的放射性污染。其它辐射污染来源可归纳为两类:一是工业、医疗、军队、核舰艇,或研究用的放射源,因运输事故、遗失、偷窃、误用,以及废物处理等失去控制而对居民造成大剂量照射或污染环境;二是一般居民消费用品,包括含有天然或人工放射性核素的产品,如放射性发光表盘、夜光表以及彩色电视机产生的照射,虽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很低,但也有研究的必要。
核电站的安全保护
为了保护核电站工作人员和核电站周围居民的健康,核电站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核电站的设计、建造和运行均采用纵深防御的原则,从设备、措施上提供多等级的重叠保护,以确保核电站对功率能有效控制,对燃料组件能充分冷却,对放射性物质不发生泄漏。纵深防御原则一般包括五层防线,第一层防线:精心设计、制造、施工,确保核电站有精良的硬件环境。建立周密的程序,严格的制度,对核电站工作人员有高水平的教育和培训,人人注意和关心安全,有完备的软件环境。第二层防线:加强运行管理和监督,及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排除故障。第三层防线在严重异常情况下反应堆正常的控制和保护系统动作,防止设备故障和人为差错造成事故。第四层防线:发生事故情况时,启用核电站安全系统包括各外设安全系统加强事故中的电站管理,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反应堆厂房安全壳。第五层防线万一发生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并伴有放射性外泄启用厂内外应急响应计划努力减轻事故对周围居民和环境的影响。
万一发生了核外泄事故,应启动应急计划。应急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疏散人员,封闭核污染区(核反应堆及核电站),清除核污染,以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