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文档属性

名称 廉颇蔺相如列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2-22 18: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廉颇蔺相如列传说课人:语文24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
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崇高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把握史传文学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蔺相如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 ??
1、诵读法。
2、情境法。 ? 3、对比阅读法。 4、“引导—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合作探讨:
蔺相如与廉颇是怎样由“不和”而“和”的? 能看出二人怎样的性格特点?(关注重点语句)

蔺相如 :顾全大局,宽厚待人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我见相如,必辱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 颇 :直率坦白、勇于改错这部分塑造二人性格运用了哪些手法?语言刻画——有分寸
对比衬托——更传神合作探讨:
廉颇不满蔺相如就是因为他“以口舌为劳”,“口舌为劳” 文中表现在哪里?你怎么看?这两个故事与负荆请罪有何内在联系?
(诵读、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重点语句: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 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两个矛盾,交替进行,互为因果
“口舌为劳”实际是廉颇的片面认识,
两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请概括一、二两个故事刻画人物手法。(1)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①侧面描写。
? ②正面描写。
③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2)个性化的对话描写。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合作探讨,破解难点蔺相如和荆轲同是门客,同是面对暴虐的秦王,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呢?
爱国精神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理性升华请你用文言或是个的形式简单评价廉颇或蔺相如。屈指春秋几丈夫?
高风亮节蔺相如。
感辱强秦三击缶,
志归完璧多算谋。
孤胆扬威渑池会,
甘心退让闹巷头,
总为将相长和好,
胸存社稷同恺仇。
板书三件事
两矛盾
一种情
忠诚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