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与垂直 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平行与垂直 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8-19 17:3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姓名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平行与垂直
一、教材分析
《平行与垂直》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平行和垂直的概念问题,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垂直”和“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看到,但是从实物抽象到同一平面,并理解其中的含义,对于空间观念尚不完善的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另外要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互关系,是思维层次的一次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培养空间的想象能力。
二、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平行与垂直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的“永不相交”比较困难;还有学生年龄尚小,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导致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同一平面”的本质;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与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平行与垂直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2.技能: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新知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3.情感:使学生认识和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数学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平行与垂直概念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通过老师的课件展示图形以及投影学生的图形练习,能更加直观的进行模拟演示。这样既扩大了教学空间,能很好地完成重点教学,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件的启发性功能得到很好释放,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顺利过渡。本课中的课件演示6组图,通这6组图引导学生理解“在同一个平面”、“不相交”这些关键字的含义,明白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这样就提高了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热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设置情景,想象感知
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直线,谁能告诉我直线有什么特点?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直线方面的知识。
回答直线的特点




与学生对话交流复习所学内容





直线的特点是什么
自主探索平行与垂直的概念
出示一张白纸,想象两条直线并用直尺、彩色笔画在纸上。
小组出示各自标出的两条直线,并观察总结: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进行汇报,在汇报的争论中,理解什么是平行与相交,并且让学生动手实践。
揭示概念:互相垂直,互相平行
1.
1.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真的不相交吗?动手验证一下。2.课件演示什么是垂足。
1.学生自主活动,活动后汇报观察情况。2.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度数。
投影出示学生的汇报情况,并演示垂足。
深化理解,应用拓展
课件出示日记内容。
找出小明日记中的错误。
通过多媒体的声音提示,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欣赏图片,畅谈收获
生活中垂直与平行无处不在,出示本课相关内容的图片。
欣赏图片。
课件出示生活中蕴含的垂直于平行。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探索新知时,通过想象活动这个环节,唤起学生对平面与直线的回忆,为探索新知做了较好的衔接准备。2.在学生动手实践中验证出“两条直线无限延长后相交”,从而得出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情况,相交和不相交,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能力。3.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学生观察和测量角的度数,在相交的两条直线中有不同的情况,然后引入垂直的概念。多媒体的声音提示,利用各种语调的声音来提醒学生做题的对与错, 利用可视的、可听的内容,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