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七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21:04: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三单元 (P34)★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代议制政体分类、最典型的代表:欧洲封建社会
1.小国寡民
2.有限君主制
教会贵族法律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国家元首无实权
首相,最高
决策者
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原因: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1688年“光荣革命”的胜利。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③政治前提:①历史传统:②根本原因:《大宪章》和议会制的形成。 内战(1640年)----共和国----护国政体----旧王朝复辟----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政体。2、资产阶级革命过程(1640-1688年):(1)出现时间:
(2)权力:
(3)性质:
(4)与王权的关系:封建性质等级代议机构1265年限制王权P36『历史纵横』议会的上院议会的下院传统议会可限制国王征税1、议会的形成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②意义:①内容:限制国王的权利,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议会主权,国王逐渐“统而不治”,英国君主立宪制正式确立起来(提供法律依据)。1)标志:(P37)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建立过程:(P37-38)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限制了国王哪些权力?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权利法案》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经常集会。 保证了议会哪些权力?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2)发展——责任制内阁:(P38)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1)形成:◆内阁首脑是首相,是下议院多数党领袖;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内阁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立法和行政大权;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2)内容:3、建立过程:(P37-38)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3.发展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政,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①原因:工业革命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②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形成过程中“三个转移”:
立法权 国王 议会;
行政权 国王 内阁;
民主权利 大资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①议会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对议会负责内阁组织内阁 内阁与首相共进退对议会集体负责国王形式任命统而不治
掌握国家大权监督内阁国家权力中心问题一:卡梅伦要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②首相内阁共进退
内阁下台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问题二:当议会与内阁发生意见分歧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议会问题1:前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因而在国内饱受争议,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问题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问题3: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首相也可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1、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2、君主保留,君主统而不治;
3、议会为权力中心;
4、实行责任内阁制。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形式任命 负 责监 督民主贵族民主君主权力中心英国代议制,注意“一条主线”、“两个趋势”、“三个转移”“一条主线”:议会权力不断增大,意味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两个趋势”: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逐渐增强。“三个转移”:
立法权从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从国王转移到内阁;
政治范围从贵族民主转移到资产阶级、公民民主英国:(产生方式、拥有权限、性质)
①由议会下院选举组建,拥有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②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主的产物。
中国:(产生方式、拥有权限、性质)
①阁臣升降由皇帝任命,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
构,是皇帝的内侍机构,起不到限制皇权的作用。
②是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产物。★ 18世纪英国内阁制与中国明朝内阁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