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6课 抗日战争 (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19 21:1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16课  抗日战争一、 日军侵华 全民族抗战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为什么将侵略的矛头再次指向中国?1.日 本侵华的原因日本:
中国:
国际: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日本法西斯的建立。 “大陆政策”(蓄谋已久)国共对峙、内战绥靖盛行(纵容)日本侵华原因政治:
经济:
外交:日本外相访问欧洲为钓鱼岛找靠山日本外相访问欧洲为钓鱼岛找靠山体现了什么问题?如果战争爆发或是争端纷起国际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日占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成立伪满洲国1935年,华北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局部侵华全面侵华七七事变正面敌后片面全面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1940百团大战1942入缅作战进攻武汉、广州美国投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转入反攻潘家峪惨案(1941)“七三一部队”
用活人做实验2.日本侵华 中国军民反抗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进攻山西进攻徐州红军改编
开辟敌后根据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日军投降七七事变正面敌后片面全面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1940百团大战1942入缅作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进攻武汉、广州美国投原子弹
苏联出兵东北转入反攻潘家峪惨案(1941)“七三一部队”
用活人做实验2.日本侵华 中国军民反抗八一三事变南京大屠杀进攻山西进攻徐州红军改编
开辟敌后根据地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台儿庄大捷)日军投降主战场主战场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远征缅甸(1942—1945年)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
侵入我国云南境内。原因:目的:战果: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
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1940年下半年时间:
指挥者:
战线:
战果:
意义:彭德怀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C 下列结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组织会战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 )
A.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说明国民党初期抗战态度比较积极
C.会战迫使日本停止了进攻
D.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日本的侵略气焰(1)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中国:
国际:3.抗战的胜利(2)胜利意义:中国国际第一次完全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收回台湾(1895-1945)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从中国反侵略斗争史看成果:地位:成果:地位:国共合作基础上的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国以弱胜强,是近代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3)抗日战争的特点路线:
作用:
结果:一车主为了表达对日本的愤慨把自己买的日本车烧了。二、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群众为了表达对日本的愤慨把别人买的日本车烧、砸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理性爱国 材料: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城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共有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残忍杀害。然而在当今日本政界和民间,仍有不少人对这段历史采取否定态度,不思悔改,甚至称这段历史“虚假”。名古屋市市长河村隆之2月20日又老调重弹,在谈及“南京大屠杀”时宣称“没有这回事”。
——新浪网二、 以史为鉴 珍爱和平▲如何正确认识中日关系:1.合则两利,对立和战争只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2.强调友好交往,勿忘国耻
3.强调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阶段特征1、主要矛盾2、国共关系3、美日关系中日民族矛盾为主,
国共阶级矛盾处于次要地位共同抗日,第二次合作,斗争中美同盟(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