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13:3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列函数中,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的是(  )
A.y=x-1 B.y=ax2+bx+c C. D.y=-x(x+3)
2.抛物线y=(x-2024)2-2023的对称轴是(  )
A.直线x=2024 B.直线x=2023
C.直线x=-2024 D.直线x=-2023
3.若抛物线y=x2-2x-k经过点(1,3),则k的值为(  )
A.-4 B.-2 C.2 D.4
4.抛物线y=x2-2x+3的对称轴为(  )
A.直线x=-1 B.直线x=-2 C.直线x=1 D.直线x=2
5.将抛物线y=-(x-2)2+3先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表达式为(  )
A.y=-(x-5)2+1 B.y=-(x-5)2+5
C.y=-(x+1)2+1 D.y=-(x+1)2+5
6.一次函数y=ax+b与二次函数y=ax2+bx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
7.二次函数y=x2-2x+1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是(  )
A.0个 B.1个 C.2个 D.不能确定
8.若点M(-2,y1),N(-1,y2),P(8,y3)在抛物线y=-x2+4x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y1<y2<y3 B.y2<y1<y3 C.y3<y1<y2 D.y1<y3<y2
9.若二次函数y=x2-3x+c的图象经过A(-1,y1),B(2,y2),C(5,y3)三点,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y1>y2>y3 B.y1>y3>y2 C.y2>y1>y3 D.y3>y1>y2
10.(2024秋 唐县期末)如图,用一段长为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为18m.设矩形菜园的边AB的长为x m,面积为S m2,其中AD≥AB.某学习小组给出下列结论:①x的取值范围为6≤x≤10;②AB的长有两个不同的值满足该矩形菜园的面积为100m2;③矩形菜园ABC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x2-mx+3m2-2m(m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0,1),其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该二次函数有(  )
A.最大值 B.最小值
C.最大值 D.最小值
12.已知函数y=ax2+2(a-1)x+5-a在x>0时与x轴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则参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a≤0或或a>5 B.a<0或或a>5
C.a≤0或a>5 D.a≤0或或a>5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如图所示,要建一个长方形的养鸡场,养鸡场的一边靠墙,如果用60m长的篱笆围成中间有一道篱笆的养鸡场,设养鸡场的长为x m,当x=______m时,养鸡场的面积最大.
14.已知函数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则m的值为______.
15.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______
16.如图,一次函数y=kx+b(k≠0)与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分别交于点A(-3,2),B(6,8).则关于x的方程ax2=kx+b的解为 ______.
17.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A、B的横坐标分别为-3、1,与y轴交于点C,下面四个结论:
①16a+4b+c>0:
②若P(-5,y1),Q(,y2)是函数图象上的两点,则y1<y2;
③c=3a;
④若△ABC是等腰三角形,则b=-或-.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请将正确结论的序号全部填在横线上)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8.如图,某养殖场在养殖面积扩建中,准备将总长为78米的篱笆围成矩形ABCD形状的鸡舍,其中AD一边利用现有的一段足够长的围墙,其余三边用篱笆,且在与墙平行的一边BC上开一个2米宽的门PQ.设AB边长为x米,鸡舍面积为y平方米.
(1)求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不需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当鸡舍的面积为800平方米时,求出鸡舍的一边AB的长.
19.图1是一块铁皮材料的示意图,线段AB长为4dm,曲线是抛物线的一部分,顶点C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到AB的距离为4dm.以AB中点O为原点,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1)求图2中抛物线的表达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要从此材料中裁出一个矩形,使得矩形有两个顶点在AB上,另外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求满足条件的矩形周长的最大值.
20.已知二次函数y=-(x+1)2+h(h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2,3).
(1)求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将抛物线先向左平移n(n>0)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函数图象恰好经过原点,求n的值.
(3)已知点(p,m),(q,m)在二次函数y=-(x+1)2+h的图象上,且-7<2p+3q<2,求m的取值范围.
21.已知抛物线L:y=ax2-6ax+5(ay=0).
(1)求抛物线L的对称轴;
(2)若点(2,m),(4,n),(5,p)均在抛物线上,m、n、p只有一个为正数.
①求a的取值范围;
②直接写出符合①条件的一个x的取值范围,使得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若a=1,将抛物线L向左平移m个单位(m>0),得到抛物线L1,点P为抛物线L1上一点,且P横坐标为0,过点P作PE∥x轴交抛物线L与点E,点E在抛物线L对称轴的右侧.若PE=4,求m的值.
22.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点A(-1,0),B(4,0)和C(0,2),一次函数y=mx+n过点B,C.点P是直线BC上方二次函数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作直线PD⊥x轴于点D,交直线BC于点E.
(1)直接写出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CEP是以P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连接AC,连接AP交BC于点M,记△ACM面积为S1,△PCM面积为S2,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判断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其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22章 二次函数 单元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D 2、A 3、A 4、C 5、C 6、A 7、B 8、C 9、D 10、B 11、D 12、A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3、30; 14、-1; 15、(1,); 16、x1=-3,x2=6; 17、②④;
三.解答题(共5小题)
18、解:(1)设AB边长为x米,鸡舍面积为y平方米,
由题意得:y=AB×AD=x(78+2-2x)=x(80-2x)=-2x2+80x;
(2)由题意得:y=-2x2+80x=800,
解得:x=20,
答鸡舍的一边AB的长为20米.
19、解:(1)依题意得抛物线经过点(-2,0),(2,0),(0,4),
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x-2),
再将(0,4)代入y=a(x+2)(x-2)中,得:a=-1,
∴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
即:y=-x2+4,
设矩形为MNPQ,其中点M,N在AB上,点P,Q在抛物线上,
根据对称性可知:矩形MNPQ关于y轴对称,
即点M,N关于y轴对称,点P,Q关于y轴对称,
设OM=t,则ON=t,四边形MNPQ的周长为W,
∴MN=2t,点Q的横坐标为t,
∴点Q的纵坐标为:-t2+4,
∴MQ=NP=-t2+4,
∴W=2(MN+MQ)=2(2t-t2+4),
即:W=-2(t-1)2+10,
当t=1时,W为最大,最大值为10.
∴矩形周长的最大值为10dm.
20、解:(1)∵二次函数y=-(x+1)2+h(h为常数)的图象经过点A(-2,3).
∴3=-(-2+1)2+h,
解得h=4,
∴此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1)2+4;
(2)将抛物线先向左平移n(n>0)个单位,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y=-(x+1+n)2+4+5,即y=-(x+1+n)2+9,
∵图象恰好经过原点,
∴-(0+1+n)2+9=0,
解得n=2或n=-4,
∵n>0,
∴n的值为2.
(3)∵点(p,m),(q,m)在二次函数y=-(x+1)2+4的图象上,
∴p+q=-2,
∴2p+2q=-4,
∵-7<2p+3q<2,
∴-7<-4+q<2,
∴-3<q<6,
∵当x=6时,y=-(x+1)2+4=-45,
当x=-1时,y=-(x+1)2+4=4,
∴m的取值范围是-45<m≤4.
21、解:(1)∵抛物线L:y=ax2-6ax+5(ay=0).
∴对称轴为直线,
∴对称轴为直线x=3;
(2)①∵对称轴为直线x=3,
∴(2,m),(4,n)是对称点,
∴m=n,
∴m=4a-12a+5=-8a+5,
把(5,p)代入L得,
p=25a-30a+5=-5a+5,
∴m=n=-8a+5≤0,
p=-5a+5>0,
∴;
②∵对称轴为直线x=3,
∴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可以是x=2(答案不唯一);
(3)解:若a=1,则L:y=x2-6x+5,
①如图
设L1与PE交于点Q,
∵L1的对称轴为x=3-m,
∴PQ=2(3-m),PE=2(3-m)+m=6-m,
∵6-m=4,
∴m=2;
②如图
PE=m=4,
∴m=4;
综上所述,m=2或4.
22、解:(1)由题意得:y=a(x+1)(x-4)=a(x2-3x-4),
则-4a=2,则a=-,
则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x2+x+2;
设直线BC的表达式为:y=mx+2,
将点B的坐标代入上式得:0=4m+2,则m=-,
则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x+2;
(2)设点P(x,-x2+x+2),则点E(x,-x+2),
∵△CEP是以PE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则点C在PE的中垂线上,
即2=(-x2+x+-x+2),解得:x=2,
即点P(2,3);
(3)存在,理由:
设点P(x,-x2+x+2),则点E(x,-x+2),
则PE=-x2+2x,
作AN∥y轴交CB于点N,
则△ANM∽△PEM,则PM:AM=PE:AN,
当x=-1时,y=-x+2=,
∵S2:S1=PM:AM=PE:AN=(-x2+2x)=-(x-2)2+≤,
故S2:S1的最大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