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认识细胞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2.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3.下列关于图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4.对生命系统认识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B.生态系统这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D.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5.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6.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7.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8.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10.一段朽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积存的雨水中还生活着草履虫、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
11.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12.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13.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显微镜物镜损坏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14.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细胞”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1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17.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 )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蓝藻
③支原体
④酵母菌
⑤乳酸菌
⑥人口腔上皮细胞
⑦噬菌体
A.①②④⑤ B.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③⑥⑦
1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据图回答: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 (填图中的序号)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此时视野亮度变暗,可使用 和 来改变视野亮度,并用 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形态时,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和③,此时放大倍数为 倍。
(3)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物体的 。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上。
20.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与真核 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和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
(4) 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
。
2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像的面积为M,换用40倍的物镜观察,物体的像的面积变为
A.M B.4M C.40M D.16M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 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 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 .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 .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 .
(5)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图象(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科学家依据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字母).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字母)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填字母).
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 ,各种生物构成 ,整个湖泊构成 .
第1章 认识细胞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答案】D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此外,病毒既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核糖体,A正确;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B正确;
C、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C正确;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能列表比较两者,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2.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答案】D
【分析】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据此答题。
【解答】解:A、绿藻和螺旋藻都属于细胞类生物,两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正确;
B、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B正确;
C、绿藻属于真核生物,有核膜和核仁,而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核仁,C正确;
D、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绿藻和螺旋藻为素材,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明确绿藻属于真核生物,螺旋藻属于原核生物,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下列关于图示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突变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D.框图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烟草花叶病毒,不含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后代;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酵母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属于真核生物,其中衣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解答】解:A、①中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②中硝化细菌为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B错误;
C、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C正确;
D、④中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且其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二分裂,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病毒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4.对生命系统认识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B.生态系统这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备的
D.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答案】D
【分析】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所以说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解答】解:A、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所以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本身也算作系统,但分子或原子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能完成生命活动的,离开细胞,蛋白质、核酸不表现生命活动,A错误;
B、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错误;
C、单细胞生物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器官、组织这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C错误;
D、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细胞是生命活动中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层次,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①细胞是最小层次的生命系统,②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具有生命系统的八个层次。
5.不同的放大倍数下,所呈现的视野分别为甲和乙(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使用相同的光圈,则甲比乙亮
B.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均可被观察到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会右移而乙的物像左移
D.若甲物像模糊,则改换成乙就可以看到清晰的物像
【答案】A
【分析】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图中看出,甲图为低倍镜观察到的视野,乙图为高倍镜观察到的视野。
【解答】解:A、显微镜使用相同的光圈,甲放大倍数小,可视范围大,也就是有光的面积比乙大,所以比较亮,A正确;
B、甲放大倍数小,看到的面积大,乙中看到的只是甲中的一部分,故在甲中所观察到的细胞,在乙中不一定能观察到,B错误;
C、若玻片右移,则甲的物像和乙的物像都会左移,C错误;
D、若在低倍镜看到的物像模糊,则改换成高倍镜仍不能看到清晰的物像,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和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区分高倍镜和低倍镜下观察物像的区别,难度不大。
6.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其中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解答】解:A、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原子、分子和细胞器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A错误;
B、人体为个体层次,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B正确;
C、元素、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C错误;
D、题干要求从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因此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与人体生命活动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属于简单题,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人体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和识记能力。
7.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中央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答案】C
【分析】1、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防止细胞变形,在载玻片上应该滴加生理盐水,不能滴清水。
3、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玻片上、目镜上或物镜上,可以通过移动玻片、换用目镜和物镜判断污点的具体位置。
【解答】解: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A错误;
B、核糖体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细胞的亚显微结构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B错误;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说明异物不在物镜上,移动装片也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因此异物在目镜上,C正确;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在载玻片上应该滴加生理盐水,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观察实验,要求考生识记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掌握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切换,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学说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
B.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
C.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答案】C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解答】解:A、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A正确;
B、结合分析可知,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B正确;
C、细胞学说没有提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观点,C错误;
D、细胞学说提出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内容,明确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具有统一性,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答案】B
【分析】1、一些常考生物的类别: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水绵、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来源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解答】解: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A正确;
B、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B错误;
C、水绵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C正确;
D、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首先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各选项涉及生物的类别,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0.一段朽木上长满了苔藓、地衣,朽木凹处积存的雨水中还生活着草履虫、水蚤等,树洞中还有老鼠、蜘蛛等。下列与这段朽木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的是( )
A.一块稻田的全部害虫
B.一个池塘的全部鲤鱼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
【答案】D
【分析】一段朽木及其上面生活的生物,既包括生物群落,又包括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故找出属于生态系统的即可。
【解答】解: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害虫,包括多种动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为一个种群,B错误;
C、一片松林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C错误;
D、一间充满生机的温室包括温室里的所有生物,又包括无机环境,故为一个生态系统,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概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及种群的概念。
11.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 )
A.酵母菌 B.乳酸菌 C.青霉菌 D.蘑菇
【答案】B
【分析】本题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特点和区别着手,原核细胞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解答】解:酵母菌、青霉菌、蘑菇均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而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最明显的区别是原核生物细胞没有核膜。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结构上的区别,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的分类,它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等。
12.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分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中的一种,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
【解答】解:A、蓝藻有拟核,酵母菌有细胞核,故A选项错误;
B、蓝藻和酵母菌均能进行有氧呼吸,故B选项正确;
C、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故C选项错误;
D、蓝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酵母菌不能,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蓝藻和酵母菌为载体,考查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的异同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区分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能够识记原核生物中的一些特殊实例,如:蓝藻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它的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13.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模糊,这是由于( )
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显微镜物镜损坏
C.细准焦螺旋未调节好 D.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答案】D
【分析】反光镜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细准焦螺旋用于调节焦距,使物像清晰;制作花生子叶的徒手切片时,应该使切片的厚薄均匀。
【解答】解:由题意知,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焦距调节比较准确,光线亮度适宜、显微镜的功能也完好,最可能的原因是制作标本时,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故选:D。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会制作徒手切片,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14.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不参与构成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答案】D
【分析】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解答】解:A、HIV是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
B、HIV体内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B错误;
C、HIV是高度寄生的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培养基上培养,C错误;
D、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病毒的代谢特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病毒和其它细胞生物的区别以及离开了寄主细胞就无生命活动的特性.
15.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细胞”
B.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C.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答案】D
【分析】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的内容有: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并且是命名者;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为细胞学说作了重要补充。
【解答】解:A、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细胞”,A正确;
B、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B正确;
C、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单位,C正确;
D、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及发展,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及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明确细胞学说阐明了生物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再准确判断各选项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时,若发现视野中微生物向图1所示方向游走,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请问应该把载玻片向图2所示的哪个方向移动(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根据题干信息判断出玻片移动的方向选出选项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视野中微生物向左下方游走,由于显微镜观察的是倒像,实际上微生物是向右上方移动,微生物越向右上方移动,呈现的物像就越向左下方偏离,要使其保持在视野中央,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即向图中丙方向移动。
故选:C。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显微镜的视野中物像偏离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之间的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掌握.
17.下列不具有细胞壁的生物有( )
①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蓝藻
③支原体
④酵母菌
⑤乳酸菌
⑥人口腔上皮细胞
⑦噬菌体
A.①②④⑤ B.④⑥⑦ C.②③④⑥⑦ D.③⑥⑦
【答案】D
【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
具有细胞壁的生物包括:真核生物中的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真菌,原核生物(除支原体以外)。
【解答】解:①细菌均具有细胞壁结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细胞壁,①错误;
②蓝藻具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②错误;
③支原体虽属于原核生物,但是没有细胞壁结构,③正确;
④酵母菌是真菌,真菌均具有细胞壁,④错误;
⑤乳酸菌是细菌,细菌均具有细胞壁结构,⑤错误;
⑥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⑥正确;
⑦噬菌体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⑦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的分类以及细胞结构的统一性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识记高等植物、低等植物、真菌和原核生物细胞都具有细胞壁,但是原核生物中的支原体属于特例,没有细胞壁,同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也不含细胞壁。
18.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 )
A.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答案】A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从生物圈到细胞,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解答】解: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人体和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比植物体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选:A。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只有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答题。
二、非选择题
19.如图所示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据图回答:
(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 ④ (填图中的序号)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另一物镜,此时视野亮度变暗,可使用 光圈 和 反光镜 来改变视野亮度,并用 细准焦螺旋 进行调焦至看到清晰的物像。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形态时,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和③,此时放大倍数为 600 倍。
(3)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物体的 长度或宽度 。
(4)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 目镜 上。
【答案】(1)④光圈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2)600
(3)长度或宽度
(4)目镜
【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
(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
(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
(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
(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解答】解:(1)在观察黑藻细胞质流动的实验中,应先用物镜④观察清楚后,再用转换器转过物镜③,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变暗,可以调节反光镜和光圈对视野亮度进行调节,并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焦,直到看清楚物像为止。
(2)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该选择放大倍数大的组合,即应选用的显微镜目镜、物镜分别为②、③,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
(3)显微镜下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物体的面积或体积。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玻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会出现在玻片和物镜上。既然不在玻片和物镜上,就只有在目镜上。
故答案为:
(1)④光圈 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2)600
(3)长度或宽度
(4)目镜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能够准确辨别物镜和目镜中的高倍镜;识记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以及高倍镜使用的操作步骤,属于考纲中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0.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 C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 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 活细胞 内才能进行。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B ,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 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与真核 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和 核糖体 。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蓝藻 ,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吸收和转换光能的色素) 。
(4) D 图展示了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其遗传物质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特点为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B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藻细胞);C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D含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
【解答】解:(1)图中C没有细胞结构,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
(2)由以上分析可知,A和B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DNA,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图中B为蓝藻细胞,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
(4)D图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属于真核生物,其它三种均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故答案为:
(1)C 没有细胞结构 活细胞
(2)A、B 没有核膜或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核糖体
(3)B 蓝藻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吸收和转换光能的色素)
(4)D DNA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
【点评】本题结合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示意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病毒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明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基本结构单位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21.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像的面积为M,换用40倍的物镜观察,物体的像的面积变为 D
A.M B.4M C.40M D.16M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比原来少 8 个,看到的细胞直径比原来的大 5 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 暗 .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 转换器 .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细准焦螺旋 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于 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
(5)如图所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不同生物体图象(D为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①科学家依据 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A、B (填字母).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B (填字母)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 ,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 A、B、 (填字母).
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 种群 ,各种生物构成 群落 ,整个湖泊构成 生态系统 .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
2、高倍镜下要使视野清晰,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螺旋.
3、分析题图可知:A是细菌、B是蓝藻、C是病毒、D是哺乳动物的平滑肌细胞(题干中已提出).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组合观察某细小物体,像的面积为M,换用40倍的物镜观察,物像面积放大16倍,物体的像的面积变为16M.
(2)在目镜为10×、物镜为8×的视野中,看到刚好穿过视野中心的一行连续排列的10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细胞被放大5倍,因此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为10÷5=2,看到的细胞比原来的少8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看到细胞的直径比原来的大5倍,所看到视野的亮度比原来低.
(3)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要转动转换器,高倍物镜到位后,若视野中图象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4)若显微镜的视野中一片黑暗,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都无用,则可能是由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5)①科学家依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
②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③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图中能表示生命系统个体层次的是A、B.
④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一个湖泊中所有的念珠藻构成种群,各种生物构成群落,整个湖泊构成生态系统.
故答案为:
(1)D
(2)85暗
(3)转换器 细准焦螺旋
(4)物镜未对准通光孔
(5)①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A、B
②B
③细胞 A、B
④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点评】本题考查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