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画面,入情入境;巧借资料,体悟品格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具有一定的画面感,入情入境,感受诗句中蕴含的精神品格,也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好载体。在全诗的教学中,通过诗句想象画面,初步了解诗歌的大意,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通过借助诗人的背景等资料,降低学生的理解障碍,进一步体悟诗句中蕴含的精神品格。
课文简析:
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这三首诗都具有一定的画面感,入情入境,感受诗句中蕴含的精神品格,也是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好载体。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描写的是诗人自己早晨在芙蓉楼送别友人辛渐的情景。前两句,诗人描写的是送别时的场景,“寒雨、楚山孤”既写出了秋雨寒冷、楚山独立的自然景象,也是对作者内心寒冷、孤独的写照。后两句,是诗人对辛渐的临别叮咛之辞,是对亲友们的回应,也体现了诗人的精神品格。
卢纶的《塞下曲》,描写的雪夜慑敌的事情。诗歌十分具有画面感,便于学生联想和想象。通过想象,感受边塞真实生动的军旅生活与将士们英勇无畏的品格情怀。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前两句直接描写墨梅,写出墨梅淡雅的特点,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芙、蓉”等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意,感悟诗情,读出画面,体会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板块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回忆:还记得在四年级上册,我们学过的王昌龄所写的诗歌吗?齐诵《出塞》。
2.引出学习内容:我们在这首诗中体会到了诗人对于边关巩固,国家安全统一的期盼。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两首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和《塞下曲》,走近诗人的内心。
板块二:复习停顿,读通读准诗歌
1.自由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生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要点:芙蓉(fú róng) 遁(dùn)逃
“单”是多音字。在“单于”这个词语里读chán;表示姓的时候读shàn;其他情况一般读dān。
2.读准节奏。
(1)教师引导,回顾旧知:在上学期,学习古诗时,我们曾提到七言唐诗的停顿一般为“二二三”,五言唐诗的停顿一般为“二三”。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的停顿来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板块三:学习《芙蓉楼送辛渐》,入情入境
1.理解题意。
(1)师提问:读诗先读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①引导学生关注诗题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辛渐、芙蓉楼、送别。
②引导学生再读诗题,用完整的句子说说诗题的意思。
(2)了解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吗?指生交流,师相机出示。
预设:《别董大》、《赠汪伦》
2.品读诗文,体会诗情。
(1)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2)品读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习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①师提问:诗歌前两句写景,写了哪些景物?请圈出相关的词语。
预设:雨 江 夜 楚山
②师提问:这些景物是怎么样的?从中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体会“寒”,感悟“孤”。
要点:秋雨带着自然的寒意,楚山也是孤零零地站立着的,但其实这也是诗人寒冷而孤独的内心的真实写照。
③师引导想象: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秋雨带着寒意潜入吴地,楚山孤零零地站立着,在这样的情境下,诗人在送别朋友,内心更加孤独。
④朗读指导:读出诗人内心的寒意,离别时的孤独。(多种形式练读)
◆学习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①师引导:在送别辛渐时,诗人王昌龄会和朋友说些什么呢?
②指名读第三、四句诗。
③师引导朗读:诗人站在江边,送别好友辛渐,想到朋友马上就会到洛阳,会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就想让朋友告诉亲友……(生齐读)
④师引导想象: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指生交流。)
⑤师引导朗读:这些亲友们可能会问的话,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
3.结合诗人背景,体悟品格。
(1)关注诗人王昌龄。
①课件出示王昌龄资料。
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屡遭奸佞诬陷。两次贬官:开元二十七年,被贬为江宁丞;开元二十九年,被贬到非常偏僻的龙标作县尉,但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终年不到六十岁。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
②生默读示资料,快速提取主要信息。
要点:世态炎凉,朝廷不公,仕途坎坷,使王昌龄感到寒心。
(2)师引导理解:冰、玉有什么特点?结合诗人王昌龄的生活境遇,谈谈你的体会。
要点:诗人以“冰心”和“玉壶”自喻,尽管两次被贬,可诗人仍然坚定自己的信念,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官场的坎坷遭遇就改变气节,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自己不会同流合污、随波逐流的决心。
(3)练习朗读。
板块四:想象《塞下曲》画面,体悟精神品格。
1.理解题意。
(1)师提问:读诗先读题,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2)回顾旧知——边塞诗
师适时讲解:“塞”是边界的意思,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都是边塞诗。《塞下曲》是唐代乐府名。为唐代新乐府题,歌辞多写边塞军旅生活。
2.借助注释,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并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预设: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窜逃。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词:“遁逃”(窜逃);“欲将”(正要带领)
3.品读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1)分句想象画面,指生说,教师相机指导。
◆月黑雁飞高
教师提示:这是一个怎样的夜?大雁为什么高高地飞起?
引导学生了解本句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
◆单于夜遁逃
教师提示:请想象一下单于逃跑时的情景吗?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逃跑时的单于吗?
引导学生感受单于逃跑时惊恐的心情与狼狈的样子。
◆欲将轻骑逐
教师提示:敌人逃走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将军发现单于逃走后会怎样想,怎样说?会怎么来追赶单于呢?
引导学生感受追敌过程中的紧张气氛。
◆大雪满弓刀
教师提示:正要追赶时,天气如何?将士们会有着怎样的表现?
引导学生从感受当时塞外环境恶劣,体会将士们不畏严寒、英勇无畏的精神品质。
(2)将想象的画面,完整地说一说。
(3)朗读指导:读出对将士的赞美之情。齐读。
板块五:识字写字,背诵诗歌
1.出示“壶、雁”,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
2.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中练写,交流评议。
3.尝试背诵《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
第2课时
板块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诗
1.诗中寄寓了诗人的情感,我们从中感受到不凡的精神品格。一齐吟诵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卢纶的《塞下曲》。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诗人王冕的诗歌《墨梅》。
板块二:回顾旧知,读通读准诗歌
1.自由读古诗《墨梅》,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生读,教师相机指导正音。
要点:洗砚(yàn)池 乾坤(qián kūn)
2.读准节奏。
(1)教师引导,回顾旧知:在上节课,学习《芙蓉楼送辛渐》时,我们就用到了七言诗的停顿一般为“二二三”。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的停顿来朗读。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板块三:再读诗歌,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诗句意思,全班交流。
(1)师引导交流。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教师相机指导。
要点:①洗砚池:化用典故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感受诗人的刻苦。(注意结合注释)
②淡墨:水墨画中的墨色的一种。
③乾坤:本是易经上的两个卦名,这里指天地间。
2.引导学生质疑。
(1)师提问:读了这么多,没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吗?
(2)生质疑。
预设:作者为什么要画“墨梅”,而不画鲜艳的梅花?
为什么说“不要人夸好颜色”?
板块四:品读诗歌,体悟诗情
1.巧借墨梅图,体会真意。
(1)(课件出示各类鲜花图和墨梅图)教师引导:对于鲜花图和墨梅图,请你来说说这墨梅带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那梅花的颜色( ),就像( )一样。既没有( ),也没有( )。
(2)师引导学生感受梅花清雅宜人的味道。
(3)教师引导学生品读: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师提问:这梅花如此淡雅,在洗砚池边默默绽放,却是不畏严寒,呈现出勃勃生机,这时的“墨梅”心里是怎样想的?
②师引读:是啊,好一株淡雅脱俗的梅花,让我们读出它心中所想——
2. 结合诗人背景,体悟品格。
(1)关注诗人王冕。
①课件出示诗人王冕的背景资料。
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
拒绝为官:元惠宗至正十九年,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
②生默读示资料,快速提取主要信息。
(2)师提问:结合诗人王冕的生活境遇,说说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引导学生结合感受诗人的淡泊名利,不求功勋的品格。
(3)多种形式练读。
①齐读。②尝试背诵。③配乐朗读。
教师小结:看样子,同学们都陶醉在这梅香之中了。诗人王冕把自己的情感志向都倾注在这一朵朵墨梅中间了。诗人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也是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我们可以称之为“托物言志”。
板块五:链接古诗,拓展阅读
竹石
清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这首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什么景物?
2.朗读诗歌,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品格?
3.读了《墨梅》《竹石》这两首诗,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 山孤 孤独
冰心 玉壶 高洁
塞下曲
唐 卢纶
逃 惊恐狼狈
逐 英勇无畏
墨梅
元 王冕
梅 花开淡墨痕
托物言志
人 清气满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