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类,运用AI整理学生的问题,继续练习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等解决问题。
2.根据学生提过的问题,通过圈画第2自然段关键词,填写思维导图,明白科学家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受科学家严谨的思维过程。
3.借助展览馆布置图片,填写讲解手卡等方法,梳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四个过程,并能以小解说员的身份有条理介绍恐龙演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
1.感受科学家严谨的思维过程。
2.梳理恐龙演变的四个阶段,有条理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1.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学校正在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要成为一名科普讲解员,宣传科学知识。前两天,我们来到了琥珀馆,讲解了琥珀形成的过程。今天,我们要来到第二个展馆——恐龙馆。(PPT图片)
2.你们喜欢恐龙吗?你知道哪些恐龙的知识呢?
预设1:恐龙生活在中生代时期。
追问:中生代是什么时候,你清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2:恐龙长得很庞大。
师:你觉得他有多大?
3.过渡:看来,你们对恐龙有一定了解,想不想回到中生代,去恐龙的世界看看。
4.师:从你们专注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你们很喜欢恐龙。神秘的恐龙世界也引发着科学家去探究,他们有一个惊人的发现(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
PPT出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师: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课文,当一名讲解员来揭秘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的过程。齐读课题。
(二)AI反馈课前提问,交流问题
1.充分展示学生提问的预习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课前,你们提出了很多与恐龙有关的问题(PPT展示预习单)同学们还用了不同方法,尝试解决了问题(PPT展示)。
师:谁来和我们交流下你解决的问题。(指名一个学生反馈)
师:有一些问题在你们的心中还有疑问。老师请来了AI豆包老师帮我进行了整理,我们来听一听。
2.播放AI音频。
3.聚焦两个问题,梳理课文结构。
师:这几个问题是同学们提问较多的问题,今天我们要讲解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要重点关注哪两个问题呢?
预设:
科学家是怎么发现恐龙和鸟有关系的?
恐龙是怎么飞上蓝天的?
师:剩下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去解决呢?
预设:查资料,请教父母……
过渡:课后,我们可以用上这些方法解决心中的疑问。这节课,我们要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赶快打开课本第20页,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两个问题?(PPT框第2、4自然段)
过渡:原来,科学家先发现恐龙和鸟类是有关系的,接着推测出恐龙飞上蓝天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先走进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谁来读一读学习要求。
任务一:探究科学精神
学习活动: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科学家的研究经历了哪几个主要步骤?圈出关键词,填写研究导图。
学生默读课文,圈关键词,填写思维导图。
拍照交流反馈。
展示学生两份作品:研究化石”和“研究大量化石”
师:老师找到了两位同学填写的内容,你们看看有不一样吗?
师:“大量”这个词能不能省去?
师:“大量”这个词说明了科学家的研究是很严谨的。
3.引发学生思考。
师:同学们,科学家研究的四个步骤能不能少一个呢?
预设:不能。
预设:没有发现就不会去研究化石。
点评:科学家的研究从发现问题开始。
预设:研究了大量的化石,科学家才大胆提出假说。
点评:是啊,提出假说前需要大量研究。
预设:有了假说才会进一步去继续探究。
师总结:真了不起,科学研究就是这样非常严谨,非常细致的。
师:看,我们在学习《琥珀》这篇课文的时候,科学家就是通过琥珀样子中很多细节,去推测琥珀形成的过程。
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去访问中生代的地球。
任务二:探究演变过程
(一)抓住关键语句,读清楚段落,讲清楚演变过程。
1.画关键句,按时间顺序分四个阶段。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学习要求。
学习活动一: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这段话按照什么顺序写?圈画关键词语。
师:你们发现了吗,这段话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时间顺序。追问:你是怎么发现的?
预设:我找到了一些时间顺序的词语。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最终
师:同学们,他找到了“两亿四千万年前”这个词语,有没有和他找得不一样的?
预设: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
追问:你们觉得“大约”能不能去掉?
预设:大约表示不确定性。
师:是的,这恰恰体现了科学家用词的准确性。
师:把这些词放回句子中,我们一起读一读。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
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他们飞向了蓝牙,从此开辟崭新的生活天地。
2.时间和图片相对应。
师:原来恐龙的演化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啊,在我们的展区内有四张图片,你能根据关键句,给这四幅图排一排顺序吗?
师:老师请你上台来排一排。
3.读好段落。
学习活动一:2.四人小组,一人读一个阶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恐龙的演化分了几个阶段?其实这段话就是恐龙演化的讲解稿,我们先要读好这段话。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一个阶段,读得时候要声音响亮,把句子读通顺。
指一组展示读。
过渡:看来你们已经读得很好了,要脱稿讲好演化的过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预设1:抓住关键语句
预设2:用自己的话
师:你们这些办法都很不错。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秘密法宝——讲解手卡,就在学习单的背后,在这个卡片里可以摘录一些关键词句。
4.填写讲解卡中思维导图,讲清楚演变过程。
学习活动一:3.填写示意图,借助示意图说一说恐龙的演化过程。
师:拿出讲解手卡,填写示意图,填完后借助示意图说一说恐龙演化的过程。
展示一个学生的讲解卡,说一说演化过程。
师:请你来讲解一下恐龙的演化过程吧!
过渡:借助示意图,我们已经讲解了恐龙演化的关键阶段,怎样可以更吸引参观者?
预设:要再生动一些。
师:根据文章内容,哪个阶段应该讲解得再充分一点呢?
预设: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猎食性恐龙。
师:是的,这两个阶段很重要,你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阶段去探究,默读这部分内容,填写示意图。
(二):探究恐龙的变化,丰富讲解内容。
学习活动二:选择感兴趣的一个阶段,默读相关内容,填写示意图。
1.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过渡:哪些同学是探究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的?你来汇报。
师:你找到了哪些样子的恐龙呢?
预设:两足奔跑、四足行走;身长几十米,身材小巧,凶猛异常,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
师:这么多的恐龙,各种各样,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那就是(形态各异)
(1)关注“有些”
师:这么多种类,作者是怎样将他们分类介绍清楚的呢?
师:用上了这个词,就可以让我们的讲解更清楚。
老师一组学生合作读,我读有些恐龙,你们读恐龙的样子。
(2)三种类型
师:这段话还藏着什么秘密呢?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三类来写出恐龙的形态各异。(板贴:行走方式、体型、习性)
师:让我们看着图片再来感受他们的不一样。
2.猎食性恐龙部分
过渡:刚才我们深入探究了恐龙的形态各异,接下来他们飞上蓝天的过程,科学家又有哪些推测呢?
预设:树栖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滑行、飞上蓝天。
预设:地上带羽毛的恐龙在奔跑中学会飞行。
师:科学家各有各的说法,有没有谁对谁错呢?
生:没有,这都是科学家根据化石进行的推测。
总结:是啊,这些说法都是科学家当下的研究成果,都存在着可能性,这也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思维方式啊。
任务三:我是小小解说员
1.勾连琥珀,讨论评价标准。
师:同学们,现在,借助这张讲解手卡,我们要来讲解了。我们在讲解琥珀形成过程中的,有这样的标准:声音响亮,仪态大方。借助示意图,讲清琥珀的形成过程。今天,我们要讲恐龙演化的过程,哪些标准我们可以延用,哪些需要改变呢?
预设:第一条可以延用,第二条要讲清恐龙演变的过程。
师:在讲解恐龙演化过程中,其中两个阶段我们的讲解要充分一些,做到简明扼要,可以得到两颗星。如果你可以加一些语气,动作,让讲解更吸引人,就可以再得一颗星。
2.对照评价标准,小组合作讲解。
3.指名一组模拟讲解。
师:同学们练习得很认真!让我们来到模拟展厅,哪一组上台来介绍呢?其他同学都是参观者,台下的你们要评一评他们解说得怎么样?
结课:今天这节课,我们以讲解员身份讲解了恐龙演化的过程,课后,你们可以借助讲解手卡继续练习,讲给更多同学听。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解决问题,品析语句。下课!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最终(鸟的图片)
(猎食性恐龙图片)树栖 滑行
地面 奔跑
数千万年后(庞大恐龙家族图片)行走方式
体型
习性
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