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时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表格式)2025-2026学年二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2024)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9-19 05:38: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不同的季节 课时 第5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属于“地球系统”学习领域中的“天气与气候”主题延伸。学生应能识别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基本特征,知道季节变化是地球家园的自然规律之一。能够通过观察动植物形态与行为的变化、气温冷暖、衣着增减等现象判断当前所处的季节。能在教师指导下使用图片、卡片等材料进行分类整理,表达自己对季节的感受与喜好。强调通过多感官参与和生活经验积累建立季节认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学业质量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能说出四季的名称及其典型自然现象;能描述季节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愿意参与季节主题的探究活动,在交流中分享个人体验。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并能按顺序排列。能够结合当前校园环境的实际观察,判断现在所处的季节,并列举至少三个支持证据,如树叶颜色、花开情况、气温高低等。能回忆并描述身边常见动植物在不同季节的表现,如春天小草发芽、夏天蝉鸣、秋天落叶、冬天动物冬眠等。通过“季节盒子”分类游戏,将代表不同季节特征的卡片正确归类,理解每个季节的独特景象。在研讨中回答“不同季节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举例说明穿衣、饮食、户外活动等方面的调整。愿意持续关注季节更替,表达对大自然变化的喜爱之情,在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与生命关怀。
学习重点 认识四季的名称及其基本特征;能够通过实地观察判断当前季节;掌握季节变化带来的典型自然现象,如植物生长周期、动物行为模式、气温起伏等;理解季节更替是地球运动的结果之一,虽不深入讲解原理,但建立初步概念;学会用图画、语言等方式表达对季节的感受;完成“季节盒子”中的分类任务,提升信息整理能力。
学习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从零散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系统的季节特征,避免仅凭单一因素(如温度)判断季节,是教学的主要挑战。部分学生可能认为“冷就是冬天”“热就是夏天”,需引导他们综合考虑多种现象,如即便某天很冷,若桃花盛开仍属春季。对于“季节为什么会变化”这一深层问题,如何在不涉及地轴倾斜等复杂知识的前提下给予合理解释,需要巧妙设计语言。此外,城市环境中季节特征不如乡村明显,学生对“候鸟迁徙”“农事活动”等现象缺乏直观感受,需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源补充认知。
评价任务 1. 能否正确说出四个季节的名称,并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排列。
2. 是否能在校园观察后,独立判断当前季节,并列举不少于三项观察证据。
3. 能否将十张自然现象卡片(如桃花开、荷花盛、枫叶红、雪花飘)准确放入对应的“季节盒子”中。
4. 能否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至少两种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秋天要穿外套”“夏天可以吃西瓜”。
5. 是否能在拓展环节讲述一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如大雁南飞、青蛙冬眠。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四只标有“春”“夏”“秋”“冬”的纸盒作为“季节盒子”。制作一套季节特征卡片(每季5-6张),内容包括典型植物、动物行为、气象现象、人类活动等,图文并茂。打印“我的季节发现”记录单,供学生填写观察结果。建议选择季节转换期开展教学,便于对比前后变化。可提前拍摄校园同一地点在不同季节的照片制成展板,直观展示变迁过程。鼓励学生带来家中拍摄的季节照片参与分享。提醒学生户外观察时注意安全,不在湿滑地面奔跑,远离枯枝断木。



程 一、情境导入:四季的画卷
(1)教师展示课本第38页背景图:山水风景,前景有红色植物。提问:“你们看这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关注植被颜色、人物衣着等线索。
(2)播放一段轻音乐,依次出示春花、夏阳、秋叶、冬雪的图片,营造四季流转的氛围。提问:“我们居住的地球家园一年中会经历哪些变化?你喜欢哪一个季节?”引出课题《不同的季节》。
(3)板书四个季节名称,带领全班齐读,并用手势模拟四季特点:双手向上伸展表示春天生长,扇风动作表示夏天炎热,双手下落表示秋天落叶,抱臂发抖表示冬天寒冷。
二、观察探究:我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1)组织学生分组在校园内选定区域进行五分钟观察,任务是寻找“这个季节的证据”。提示可关注树木、草地、昆虫、同学衣着等方面。
(2)返回教室后,请各组代表发言:“我们发现现在是______季,因为我们看到了________。”例如,“我们看到银杏叶开始变黄,所以是秋天。”
(3)教师总结:季节不仅由温度决定,还包括植物状态、动物行为、日照长短等多种因素共同体现。即使某天较冷,只要整体趋势符合春季特征,仍是春天。
三、互动游戏:季节盒子分类赛
(1)介绍“季节盒子”规则:每组发放一套打乱顺序的季节卡片,需在五分钟内将其分类放入对应盒子。
(2)卡片示例:
春季:桃花开、小草绿、燕子归来、放风筝
夏季:荷花盛开、知了鸣叫、雷阵雨、游泳
秋季:枫叶变红、果实成熟、大雁南飞、落叶满地
冬季:雪花飘落、湖面结冰、穿羽绒服、堆雪人
(3)完成后各组互查,教师点评易错点,如“下雨”并非某一季特有,“穿厚衣服”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
四、研讨拓展:季节里的生命智慧
(1)组织研讨:“不同季节对我们的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展开,如春季预防花粉过敏、夏季防暑降温、秋季添衣保暖、冬季注意取暖安全。
(2)出示课本第40页插图:大雁南飞群像图。提问:“天气变冷了,大雁为什么要飞往南方?它们是怎么知道该出发的?”介绍候鸟迁徙的基本常识。
(3)布置拓展任务:“北方冬天很冷,动物过冬有哪些办法?”提示可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冬眠、储存食物、换毛等方式,准备在下一节课开展“动物过冬故事会”。



测 1. 填空题:一年有______个季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判断题:只要天气变冷,就一定是冬天到了。( )
3. 连线题:把下列现象与其所属季节连起来。
桃花盛开 —— 夏天
荷花绽放 —— 春天
枫叶变红 —— 冬天
雪花飘舞 —— 秋天
4. 简答题:为什么秋天树叶会变黄并掉落?



容 一、基础作业
1. 整理课堂上的“季节盒子”分类结果,将正确的配对抄写在笔记本上。
2. 向家人描述你认为最明显的季节变化现象,并一起回忆去年此时的情景。
二、实践作业
1. 在小区或公园里寻找四种不同季节留下的痕迹(如嫩芽、浓荫、落叶、霜冻),拍照或画图记录。
2. 制作一张“我的四季衣橱”贴纸画,展示每个季节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三、拓展作业
开展“动物过冬方式”小调查:选择一种本地常见动物(如青蛙、松鼠、麻雀),查阅资料了解它是如何度过冬天的,准备一份两分钟的口头报告。


性 本课时紧扣“地球系统”中的季节变化主题,承接前四课时对天气、空气、校园环境的认知,转入对时间维度上自然规律的探索,体现了由空间到时间的学习进阶。学习目标聚焦于季节识别与生活关联,教学过程设计融合观察、分类、表达于一体,注重经验整合与思维提升。评价任务覆盖认知、操作与表达三个层面,确保教—学—评一致。资源选用丰富多样,活动设计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系统思维与生态意识。



思 1. “季节盒子”游戏时间是否充足?部分小组未能完成分类,是否应减少卡片数量或延长活动时间?
2. 对季节成因的解释是否恰当?是否可通过地球仪演示简化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空间概念?
3. 城市学生对农业季节性的感知较弱,是否应增加“节气与农事”相关内容以丰富文化内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