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太阳与白天 课时 第6课时
课标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本课属于“地球系统”学习领域中的“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初步启蒙内容。学生应能观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大致位置变化规律——从东边升起,向西边落下。能够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基本方向,如早晨面向太阳即为东方。知道太阳带来光和热,是地球上白天形成的原因,也是动植物生长的重要能量来源。强调通过亲身观察建立空间方位感,发展学生的方向意识与自然关联思维。学业质量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能说出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能在教师指导下用简单方法辨别方向;能列举太阳对生活和自然的三项以上影响;愿意参与日间观察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科学经验。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形成白天与黑夜的交替现象。能够在校园操场上通过实际观察,判断当前太阳的大致方位,并据此推断其他三个方向(南、西、北)。掌握“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的口诀,并能在真实环境中正确应用。完成“太阳位置观察笔记”,在树木轮廓图的合适位置画出太阳,记录其在上午、中午等不同时段的位置差异。通过研讨交流,举例说明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如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人们晾晒衣物、太阳能发电等。愿意坚持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养成关注天体运动的习惯,在活动中增强探索宇宙的兴趣。
学习重点 理解太阳东升西落的基本规律及其与昼夜更替的关系;掌握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特别是早晨以太阳定东方;能够在真实场景中运用口诀准确判断前后左右对应的方向;学会使用图画方式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认识太阳作为光源和热源的重要性,了解其对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撑作用;完成规范的观察笔记填写。
学习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方向”概念与具体的“太阳位置”联系起来,特别是在没有明显参照物的空旷场地,是教学的核心挑战。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太阳不动而地球自转”的原理,容易产生“太阳绕地球转”的误解,需避免深入解释天文机制,仅描述现象本身。在绘制太阳位置时,学生可能无法准确表现高度角的变化,如中午太阳更高,往往只画在边上而不注意仰角。此外,连续多日观察存在组织难度,学生易因天气变化或兴趣减退而中断记录,需设计激励机制维持参与度。
评价任务 1. 能否正确复述“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的基本规律。
2. 是否能在早晨校园活动中,面向太阳说出前后左右分别对应哪个方向。
3. 能否在“太阳位置观察笔记”的树木轮廓图上,合理标注上午或中午太阳的位置。
4. 能否在小组讨论中说出至少三个太阳带来的好处,如照亮房间、帮助植物长大、让人感到温暖等。
5. 是否表现出对太阳运行的好奇心,主动提问“明天太阳还会从同一个地方出来吗?”
资源
与建议 准备印有绿色树木轮廓的“太阳位置观察笔记”记录单,每生多份,便于连续记录。准备简易方向牌(标有东、南、西、北)若干,用于操场定点标识。建议选择晴朗的早晨开展主要观察活动,确保太阳可见。可提前在操场地面用油漆标记正东方向参考线。鼓励学生自带小指南针辅助验证。教师可录制一段延时摄影视频展示太阳移动轨迹,增强直观感受。提醒学生切勿直视太阳,以免损伤视力,可用手遮挡或观察投影。
学
习
过
程 一、问题导入:谁带来了白天
(1)教师提问:“我们每天早上醒来,天就亮了,是谁让世界变得明亮起来的?”引导学生回答“太阳”。出示课本第41页背景图:蓝天白云下的绿色山坡。
(2)追问:“太阳每天都从同一个地方出来吗?它在天空中会移动吗?”
(3)板书课题《太阳与白天》,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要当一次‘太阳观察员’,看看太阳在一天中是怎么走的,还能用它来找方向。”
二、实地观察:寻找太阳的足迹
(1)带领学生有序来到操场,面向东方站立,观察太阳是否已升起。提问:“现在太阳在我们的哪一面?如果它在前面,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
(2)教授口诀:“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组织学生集体练习转身动作,确认四个方向的位置关系。
(3)布置观察任务:“请大家仔细看,太阳现在在天空的哪个位置?高还是低?偏左还是偏右?”指导学生用手臂模拟太阳高度,建立空间感知。
三、动手记录:我的太阳笔记
(1)发放“太阳位置观察笔记”记录单,示范如何在树木轮廓图上方适当位置画一个小圆圈代表太阳,并标注时间。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前时刻的太阳位置绘制,提醒注意比例协调,太阳不宜过大或贴地。
(3)提出延伸任务:“接下来几天,请你在同一地点、大致相同时间继续观察并记录太阳位置,看看它每天有什么变化。”鼓励建立个人观测档案。
四、研讨拓展:太阳的力量
(1)组织全班研讨:“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引导学生总结“从东边升起到西边落下”的路径。
(2)提问:“我们怎样通过太阳位置的变化来辨认方向?”请学生现场演示口诀应用,巩固方向识别技能。
(3)出示课本第43页两幅插图:早晨的牵牛花、中午阳光照射下的牵牛花。提问:“为什么牵牛花在阳光下会开放?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还能长大吗?”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意义。
(4)拓展讨论:“太阳除了给我们光明和温暖,还有哪些用途?”启发学生思考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晾晒粮食等实际应用,培养能源意识。
当
堂
检
测 1. 填空题:太阳每天从______方升起,从______方落下。
2. 判断题:中午的时候,太阳在天空的正中间。( )
3. 选择题:早晨面向太阳站立,你的右边是什么方向?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4. 简答题: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作
业
内
容 一、基础作业
1. 整理今天的“太阳位置观察笔记”,检查是否完整填写日期并准确绘制太阳位置。
2. 向家人复述方向口诀,并在家中阳台或小区里实践一次方向辨别。
二、实践作业
1. 连续三天在同一时间段(如上午9点)观察并记录太阳位置,制作一份“太阳行走路线图”。
2. 拍摄一张家中利用太阳光的场景照片(如阳光照进客厅、阳台上晾晒的衣服),附简短说明。
三、拓展作业
开展“太阳的能量”小调查:了解一种利用太阳能的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计算器),画出它的样子并写出工作原理。
一
致
性 本课时紧扣“地球系统”中的天体运行主题,承接前五课时对天气、季节、空气的认知,转入对太阳这一关键天体的观察与理解,体现了由近及远、由地表到天空的学习进阶。学习目标聚焦于太阳运动规律与方向识别,教学过程设计融合观察、操作、表达于一体,注重空间观念的建立。评价任务围绕现象描述、方向判断、记录能力展开,确保教—学—评一致。资源选用贴近生活,活动设计具有延续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持续观察能力与宇宙探索兴趣。
学
后
反
思 1. 户外观察环节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学生随意走动,是否应划定固定观察区域并设置安全边界?
2. 方向口诀的记忆效果如何?是否应配合肢体动作游戏强化记忆?
3. 对太阳能量的应用讲解是否过于抽象?是否可通过实物展示(如太阳能玩具)增强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