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不孝风云
诗人?!
富二代?!
朕只想做
安静的美男子
救亡图存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中国出路的又一次探索
第一篇 四万万人齐下泪
公车上书揭序幕
1.公车上书揭序幕——背景
材料二:
有感 (1896年)
【清】谭嗣同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背景:
①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
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③先进知识分子提倡变法。
材料一:
上绕殿急步约时许,乃顿足流涕,奋笔书之。
——易顺鼎:《盾墨拾余》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序幕
2.公车上书揭序幕——公车上书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序幕
(1)时间:
(2)领导人:
(3)上书内容:
(4)结果:
(5)意义:
1895年春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失败
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什么是维新?
反对旧的,提倡新的。通常指变旧法,行新政。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序幕
3.公车上书揭序幕——办报创会
强学会
励学斋
蜀学会
南学会
强学会
国闻报
天津 严复
时务报
上海 梁启超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时务报》
1896年创刊于上海,
梁启超主笔。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国闻报》
1897年创刊于天津,
严复主笔。
“通上下之情”
“通中外之故”
一. 四万万人齐下泪--序幕
3.公车上书揭序幕——办报创会
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刺激了民众对于时事的关注……
第二篇 有约闻鸡同起舞
百日维新掀高潮
二. 有约闻鸡同起舞--措施
1.百日维新掀高潮——背景
除夕感怀·其三
【清】谭嗣同
年华世事两迷离,敢道中原鹿死谁。自向冰天炼奇鼓,暂叫佳句属通眉。
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胜此时。有约闻鸡同起舞,灯前转恨漏声迟。
1897年 德国舰队进入胶州湾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
热血青年,蓄势待发
材料一:嗣后我君臣上下,唯当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以求自强之效。
——《清实录》
“不甘作亡国之君”
重用康梁,决心变法
可不能让老祖宗的基业毁在我的手里……
开始标志: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明定国是诏书
那双半遮半掩的目光中无限的耐心显示出:他会做出拯救中国的尝试
二. 有约闻鸡同起舞--措施
2.百日维新掀高潮——开始标志
戊戌入都别友人
【清】谭嗣同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二. 有约闻鸡同起舞--措施
2.百日维新掀高潮——具体措施
二. 有约闻鸡同起舞--措施
2.百日维新掀高潮——具体措施
除旧 布新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 裁减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议政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提高军队战斗力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
旧官僚
读书人
平民百姓
八旗兵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以下角色对于变法的态度
变法触动了旧读书人、旧官僚、八旗兵的利益
第四篇 我自横刀向天笑
戊戌政变终落幕
1.戊戌政变终落幕——结果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①.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政变
陛下何故“造反”!不忠不孝!
帝党:通过变法革旧图新以救时艰。
后党:触犯自身利益,由默许到反对。
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
②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③除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外,其他措施均被废除。
1.戊戌政变终落幕——结果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戊戌政变
他决心殉道赴死,但害怕牵连父亲,仿照父亲笔记写下七封大骂自己“不孝”的信件。
北风蓬蓬,大浪雷吼,小儿曳缆逆风走。
惶惶船中人,生死在儿手。
缆倒曳儿儿屡仆,持缆愈力缆縻肉,
儿肉附缆去,儿掌惟见骨。
掌见骨,儿莫哭,儿掌有白骨,江心无白骨。
《儿缆船并叙》
自比
光绪
中国人民
守旧势力、侵华列强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以死警醒国人
——民族的脊梁!
为什么不逃
他傻吗?
1.戊戌政变终落幕——失败原因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当变法进入高潮之后……维新派内部康党与其他人士之间的摩擦对峙日益加剧。康、梁等维新人士……总以奔竞躁进的姿态,试图鼓动年轻无政治经验、无真实权力的光绪帝……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不顾各种矛盾的客观实际,而取得变法的成功,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礼部六堂官的罢黜和冗署冗员的裁撤,由于过急过猛而引起强烈的社会动荡和心理不安,这些都预示着变法失败的悲剧即将来临。
——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康有为在每次上书中,都反复提醒光绪皇帝不要忘了人民反抗的危险,强啁"既无强敌之通,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直接原因: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根本原因:封建实力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
顽固派的阻挠;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戊戌政变终落幕——意义
三. 我自横刀向天笑--影响
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内,全国共设立学会87所、学堂131所、报馆91所。这是中国社会中以前没有过的新现象。他们议论局势,鼓吹新学,抨击时弊。以往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结社,至此国内风气为之大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维新派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性质: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①思想上:促进了思想启蒙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②政治上: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③经济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文教上:对近代教育和报刊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长远的影响。
戊戌变法的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封建势力进行阻挠破坏
发生
发展
高潮
结局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创办报刊组织学会
百日维新实行变法
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课堂小结
该我上场啦!
戊戌变法
【对比记忆】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类别 内容 作用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地位 结果 启示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
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救亡图存,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自上而下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器物)
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失败,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地主阶级自救道路行不通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1900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写下这篇传世杂文《少年中国说》。
谭嗣同一生并没有看到他的少年中国,但他有两个学生:一个叫蔡锷,一个叫杨昌济。蔡锷有一个学生叫朱德,杨昌济有一个学生叫毛泽东。人间正道是沧桑,少年中国最终在他们脚下实现.....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