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30分钟 满分:26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3分)
班级开展“航天育种”主题学习活动,乐乐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当逐梦苍穹的航天技术与扎根大地的种子相遇,“航天育种”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那么什么是航天育种呢 它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以及其他诱变因素如交变磁场等,使生物发生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理自《“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央视新闻网”2023年3月26日)
材料二:
航天服务于国计民生,育种便是其中的典型。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着精挑细选的小麦、水稻、青椒等百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顺利完成了首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后,它们被分发至各地科研机构。经过杂交选育,这批种子中培育出了大豆“铁丰18”、棉花“鲁棉1号”等一批获得国家发明奖的优良新品种。
此后,种子便成了航天器的“常客”,品类既包括农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种子,也包括不同地方主栽特色品种和稀缺物种的种子。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一同着陆的还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种子,石斛等中草药种子,以及甜瓜、葡萄、兰花、玫瑰花等水果花卉种子,甚至还有窖泥、酒曲等微生菌。
(整理自《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解密太空育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5月8日)
材料三:
“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部分公众会对太空种子种出来的太空蔬菜安全性提出质疑,觉得变异就是不安全。
“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
太空育种不同于转基因,因为辐射诱变只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并没有引入新的外源基因。另外,有人担心“宇宙粒子辐射”的安全性。刘录祥介绍,其实人们用高剂量的核辐照为面包、大米、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消毒,这些食品都可以直接食用,太空育种所接受的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而且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后才开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即便没有上过太空,在自然环境中种子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异,但变异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而太空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因此太空繁殖是安全的。
尽管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但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太空食品是经过航天育种所培育出的,而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中培植加工的食品。太空种子在地面的培育阶段一样可能施化肥,所以,是不是绿色食品,还要看是否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
(摘编自《“上天”又“入地”,太空种子有多牛 》,《东方文化杂志》2022年8月5日)
材料四:
开盲盒,是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消费方式。因为无法确定盒子里的商品,使得开盲盒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刺激。而对于“育种家”们来说,航天育种也犹如开盲盒。基因突变的与否以及突变的多样性,让深入分析太空环境各类因子影响种子基因变异的机理成为“育种家”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空间站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未来,通过对不同诱变世代的基因进行大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因子对于变异的影响机理,将为航天育种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筛选依据。
近年来,随着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航天育种与生物技术、大数据融合应用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有效途径。航天育种进一步与全基因组选择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后,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从分子层面分析群体表型特征和不同世代基因组特征,从而定向筛选目标性状,极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摘编自《航天育种:一颗种子,一个希望》,
“学习军团”2023年4月21日)
1.为介绍航天育种的知识,乐乐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B.使生物发生变异的太空环境有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等。
C.航天育种的品类丰富,有作物种子、中草药种子、水果花卉种子以及微生菌。
D.航天育种的辐射诱变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因此太空蔬菜安全性值得质疑。
2.为讲明航天育种的流程,乐乐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获得太空之旅的农作物种子,并不是随机的,而是由“育种家”精挑细选的。
B.太空特殊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使每颗种子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
C.返回地球后的太空种子将被分发至科研机构,由“育种家”对种子进行选育。
D.航天育种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
3.为总结航天育种的优点和发展趋势,乐乐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育种的优势在于变异多、变幅大,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要高3~5倍。
B.航天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育种的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
C.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所以经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
D.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航天育种与生化技术、大数据融合应用成为创新的途径。
4.黄埔是岭南地区久负盛名的荔枝之乡,为了做大做强荔枝产业,黄埔果农想培育更多优质的荔枝新品种。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提高荔枝育种的效率和质量。(4分)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短视频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约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8.2%。2020年初,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当年3月增长了1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023年3月29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进入暑期,千方百计把孩子从手机和电脑屏幕里“拔出来”,成为不少家庭每天“鸡飞狗跳”的现实版“家有儿女”情景剧。2023年7月1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在接触短视频的比重、使用短视频的时长频次上均明显高于学习负担轻、亲子关系好的未成年人。家长、老师及各种亲近之人的“强陪伴”,在这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面对短视频时能发挥疏导和引领的正能量。
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态度
项目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同意(%)
内容丰富 32.4 58.1 9.5
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30.2 55.9 13.9
直观形象易懂 32.9 57.2 9.9
便于交流互动 30.9 53.5 15.6
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 18.9 48.3 32.8
优质内容太少 15.6 41.6 42.8
平台推送内容让人欲罢不能 15.8 40.8 43.4
调研显示,和2019年相比,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原因从娱乐逐渐转向寓教于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功能是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有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未成年人也把网页搜索和短视频作为解答课外疑问的重要渠道。
(整理自《人民教育》2023年第22期)
材料三: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50岁以上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也就是说,约40%的中老年人都有手机、平板电脑等,增速远超其他群体。很多“银发网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都是从短视频开始的。随着短视频越来越流行,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
2022年,一项关于中国中老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走访调查显示,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的前两大原因是:短视频内容太吸引人,生活中比较无聊、孤独。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从短视频接收信息比文字或图片更及时、有效,因为图片大、声音大;还能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比如常识和新闻、毛笔字、广场舞等。在平台上发短视频,操作起来也简单、容易上手。边看边拍,能很好地缓解他们的空虚感。
年轻人大都忙着上学、工作、养家,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而短视频里有很多积极的表情和话语,还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生活、和他人互动的机会,这些都给了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满足感。
不过社交媒体也给中老年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只是随手转发、没有经过思考,可能还会传播扩散错误的信息。还有不少受访者提出,对网络平台的互动越来越依赖,会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大家都在刷手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变远了。”
关于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到底会不会让中老年人上瘾,大家的看法有一些分歧。有的受访者说,老年人“从小就没有这个习惯,是后期才学会的,所以这是额外的东西,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认为不会那么依赖。还有人认为,他们比年轻人更“自律”,更能“有效管理自己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说,新用户刚开始好奇心很重,容易过度使用、沉迷其中;尤其是退休后,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想要消磨时间,更容易受到诱惑。
(整理自《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爱刷手机短视频,是好还是坏 》)
1.下列关于“短视频”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短视频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专受年轻人追捧。
B.2018至2023年,我国的短视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而在2020年用户数量出现大幅增加。
C.调研数据显示,家长认为短视频中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平台推送内容让人欲罢不能。
D.短视频虽然能增加中老年人人际交往的机会,但势必会降低他们现实中人际交往的质量。
2.下列对于“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超过九成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内容丰富,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直观形象易懂,便于交流互动。
B.各类信息汇聚短视频平台,其中新闻热点、人文知识、科普知识对未成年人最具吸引力。
C.学习负担轻重、亲子关系好坏与未成年人是否接触短视频、使用短视频时间长短有关系。
D.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觉得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用处不大,满意度降低。
3.根据材料,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当前未成年人主要通过短视频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因此家长支持他们使用短视频。
B.多数中老年人看短视频,不是因为短视频内容吸引人,而是因为他们害怕被社会忽视。
C.短视频等新型社交媒体对中老年人利大于弊,中老年人更成熟更自律,不会刷视频上瘾。
D.材料中的“轻知识”不需花大量时间、不需系统专业学习,通过看短视频可以获取。
4.如何避免家里老人和小孩过度沉迷网络短视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专项训练十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30分钟 满分:26分 实际得分: 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13分)
班级开展“航天育种”主题学习活动,乐乐收集了一些材料。
材料一:
当逐梦苍穹的航天技术与扎根大地的种子相遇,“航天育种”的奇妙之旅就此开启。那么什么是航天育种呢 它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以及其他诱变因素如交变磁场等,使生物发生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航天育种具有有益的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
与传统育种技术相比,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整理自《“上天入地”的“太空种子”原来是这样炼成的》,
“央视新闻网”2023年3月26日)
材料二:
航天服务于国计民生,育种便是其中的典型。1987年8月5日,我国第九颗返回式卫星搭载着精挑细选的小麦、水稻、青椒等百余个品种的农作物种子,顺利完成了首次“太空之旅”。返回地球后,它们被分发至各地科研机构。经过杂交选育,这批种子中培育出了大豆“铁丰18”、棉花“鲁棉1号”等一批获得国家发明奖的优良新品种。
此后,种子便成了航天器的“常客”,品类既包括农作物、油料作物等的种子,也包括不同地方主栽特色品种和稀缺物种的种子。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一同着陆的还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种子,石斛等中草药种子,以及甜瓜、葡萄、兰花、玫瑰花等水果花卉种子,甚至还有窖泥、酒曲等微生菌。
(整理自《神舟十三号搭载的作物种子顺利出舱 解密太空育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2年5月8日)
材料三:
“基因突变”“变异”“人工诱变”……这些航天育种的术语听起来有些恐怖,部分公众会对太空种子种出来的太空蔬菜安全性提出质疑,觉得变异就是不安全。
“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
太空育种不同于转基因,因为辐射诱变只是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并没有引入新的外源基因。另外,有人担心“宇宙粒子辐射”的安全性。刘录祥介绍,其实人们用高剂量的核辐照为面包、大米、方便面、脱水蔬菜等消毒,这些食品都可以直接食用,太空育种所接受的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而且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后才开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即便没有上过太空,在自然环境中种子也会发生类似的变异,但变异的时间是相当漫长的。而太空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因此太空繁殖是安全的。
尽管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但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太空食品是经过航天育种所培育出的,而绿色食品是指在无污染的条件下,施有机肥料,不用高毒性、高残留农药,在标准环境中培植加工的食品。太空种子在地面的培育阶段一样可能施化肥,所以,是不是绿色食品,还要看是否有相关部门颁发的绿色食品标志。
(摘编自《“上天”又“入地”,太空种子有多牛 》,《东方文化杂志》2022年8月5日)
材料四:
开盲盒,是现代年轻人喜欢的一种消费方式。因为无法确定盒子里的商品,使得开盲盒的过程充满了惊喜和刺激。而对于“育种家”们来说,航天育种也犹如开盲盒。基因突变的与否以及突变的多样性,让深入分析太空环境各类因子影响种子基因变异的机理成为“育种家”们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在空间站技术应用日趋成熟的未来,通过对不同诱变世代的基因进行大量测序,对比分析不同因子对于变异的影响机理,将为航天育种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筛选依据。
近年来,随着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和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航天育种与生物技术、大数据融合应用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有效途径。航天育种进一步与全基因组选择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后,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从分子层面分析群体表型特征和不同世代基因组特征,从而定向筛选目标性状,极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
(摘编自《航天育种:一颗种子,一个希望》,
“学习军团”2023年4月21日)
1.为介绍航天育种的知识,乐乐对材料做了整理,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D)
A.航天育种是一种利用航天技术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B.使生物发生变异的太空环境有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等。
C.航天育种的品类丰富,有作物种子、中草药种子、水果花卉种子以及微生菌。
D.航天育种的辐射诱变改变了种子的遗传序列,因此太空蔬菜安全性值得质疑。
解析:D项,根据材料三第2段“‘太空食品绝对安全,人们尽可以放心食用。’国家航天育种工程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说”以及第3段“太空育种所接受的辐照强度仅为前者的百万分之一,而且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后才开始食用,所以根本不用担心”可知,太空蔬菜是安全的,选项中“因此太空蔬菜安全性值得质疑”有误。
2.为讲明航天育种的流程,乐乐对材料做了分析,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B)
A.获得太空之旅的农作物种子,并不是随机的,而是由“育种家”精挑细选的。
B.太空特殊环境中的各种因素会使每颗种子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
C.返回地球后的太空种子将被分发至科研机构,由“育种家”对种子进行选育。
D.航天育种要经过数代的培育筛选,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创造出许多新品。
解析:B项,根据材料一第1段“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如微重力、宇宙高能离子辐射、超高真空环境,以及其他诱变因素如交变磁场等,使生物发生诸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可知,诱发变异的是“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且根据“选育”可知并非每颗种子都会发生此类变异。
3.为总结航天育种的优点和发展趋势,乐乐对材料做了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B)
A.航天育种的优势在于变异多、变幅大,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要高3~5倍。
B.航天育种可以理解为地面上的加速变异,育种的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
C.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所以经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
D.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航天育种与生化技术、大数据融合应用成为创新的途径。
解析:A项,根据材料一第1段“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约一半,由8年左右缩短至4年左右”可知,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本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要高3~5倍”有误。C项,根据材料三第5段“尽管太空环境无菌、无污染,但并非所有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可知,“所以经过航天育种培育出的太空食品都是绿色食品”说法有误。D项,根据材料四第2段“航天育种与生物技术、大数据融合应用成为种质资源创新的有效途径”可知,是航天育种与生物技术、大数据的融合,并非“生化技术”。
4.黄埔是岭南地区久负盛名的荔枝之乡,为了做大做强荔枝产业,黄埔果农想培育更多优质的荔枝新品种。请你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才能提高荔枝育种的效率和质量。(4分)
答案:[示例]精选荔枝种子,搭载航天器完成太空之旅后,经过科研机构的选育培养出新品种,可以有效提高荔枝的质量。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短视频一般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时长在5分钟以内的视频。随着移动终端普及和网络的提速,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逐渐获得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
2018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约6.48亿,占网民整体的78.2%。2020年初,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2020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较当年3月增长了1亿,占网民整体的88.3%。2023年3月29日,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
(整理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进入暑期,千方百计把孩子从手机和电脑屏幕里“拔出来”,成为不少家庭每天“鸡飞狗跳”的现实版“家有儿女”情景剧。2023年7月1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课题组完成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差的未成年人在接触短视频的比重、使用短视频的时长频次上均明显高于学习负担轻、亲子关系好的未成年人。家长、老师及各种亲近之人的“强陪伴”,在这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面对短视频时能发挥疏导和引领的正能量。
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态度
项目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同意(%)
内容丰富 32.4 58.1 9.5
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 30.2 55.9 13.9
直观形象易懂 32.9 57.2 9.9
便于交流互动 30.9 53.5 15.6
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 18.9 48.3 32.8
优质内容太少 15.6 41.6 42.8
平台推送内容让人欲罢不能 15.8 40.8 43.4
调研显示,和2019年相比,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原因从娱乐逐渐转向寓教于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的主要功能是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有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学习轻知识,未成年人也把网页搜索和短视频作为解答课外疑问的重要渠道。
(整理自《人民教育》2023年第22期)
材料三:
数据表明,目前中国50岁以上拥有移动设备的用户规模已超过1亿。也就是说,约40%的中老年人都有手机、平板电脑等,增速远超其他群体。很多“银发网民”第一次接触互联网,都是从短视频开始的。随着短视频越来越流行,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
2022年,一项关于中国中老年人使用短视频的走访调查显示,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的前两大原因是:短视频内容太吸引人,生活中比较无聊、孤独。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从短视频接收信息比文字或图片更及时、有效,因为图片大、声音大;还能学习一些实用技能,比如常识和新闻、毛笔字、广场舞等。在平台上发短视频,操作起来也简单、容易上手。边看边拍,能很好地缓解他们的空虚感。
年轻人大都忙着上学、工作、养家,退休后的中老年人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而短视频里有很多积极的表情和话语,还为中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展示生活、和他人互动的机会,这些都给了他们心理上的支持和满足感。
不过社交媒体也给中老年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如果只是随手转发、没有经过思考,可能还会传播扩散错误的信息。还有不少受访者提出,对网络平台的互动越来越依赖,会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大家都在刷手机,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反而变远了。”
关于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到底会不会让中老年人上瘾,大家的看法有一些分歧。有的受访者说,老年人“从小就没有这个习惯,是后期才学会的,所以这是额外的东西,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所以认为不会那么依赖。还有人认为,他们比年轻人更“自律”,更能“有效管理自己花在社交媒体的时间”。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说,新用户刚开始好奇心很重,容易过度使用、沉迷其中;尤其是退休后,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想要消磨时间,更容易受到诱惑。
(整理自《越来越多中老年人爱刷手机短视频,是好还是坏 》)
1.下列关于“短视频”的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3分)(B)
A.短视频一般指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上传播的短平快的大流量传播内容,专受年轻人追捧。
B.2018至2023年,我国的短视频用户数量不断增加,而在2020年用户数量出现大幅增加。
C.调研数据显示,家长认为短视频中知识的准确性没有保障,平台推送内容让人欲罢不能。
D.短视频虽然能增加中老年人人际交往的机会,但势必会降低他们现实中人际交往的质量。
解析:A项,由材料三“有数据显示,超过60%的老年人会每天打开短视频平台,平均每次使用时长在1~2小时”可知,“短视频”不“专受年轻人追捧”,在老年人中也越来越流行。C项,材料中表格是“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态度”,而不是家长的态度。D项,由材料三“还有不少受访者提出,对网络平台的互动越来越依赖,会让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质量下降”可知,短视频可能会降低现实中中老年人人际交往的质量,“势必”错误。故选B。
2.下列对于“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情况”的分析,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
A.超过九成未成年人认为:短视频内容丰富,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直观形象易懂,便于交流互动。
B.各类信息汇聚短视频平台,其中新闻热点、人文知识、科普知识对未成年人最具吸引力。
C.学习负担轻重、亲子关系好坏与未成年人是否接触短视频、使用短视频时间长短有关系。
D.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人觉得短视频平台的“未成年人模式”用处不大,满意度降低。
解析:A项,根据材料二“未成年人对短视频的态度”可知,有13.9%的未成年人不同意短视频“可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有15.6%的未成年人不同意短视频“便于交流互动”。
3.根据材料,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当前未成年人主要通过短视频减压放松和丰富知识,因此家长支持他们使用短视频。
B.多数中老年人看短视频,不是因为短视频内容吸引人,而是因为他们害怕被社会忽视。
C.短视频等新型社交媒体对中老年人利大于弊,中老年人更成熟更自律,不会刷视频上瘾。
D.材料中的“轻知识”不需花大量时间、不需系统专业学习,通过看短视频可以获取。
解析:A项,由材料二“进入暑期,千方百计把孩子从手机和电脑屏幕里‘拔出来’”可知,家长不支持他们过度使用短视频,故A项错误。B项,由材料三“中老年人过度使用短视频的前两大原因是:短视频内容太吸引人,生活中比较无聊、孤独”可知,中老年人看短视频,一部分原因是短视频内容吸引人,故B项错误。C项,由材料三“但也有一些受访者说,新用户刚开始好奇心很重,容易过度使用、沉迷其中;尤其是退休后,空闲时间大大增加,想要消磨时间,更容易受到诱惑”可知,有人认为,中老年人刷短视频也会上瘾,故C项错误。
4.如何避免家里老人和小孩过度沉迷网络短视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根据材料可知,老人和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短视频的主要原因是缺乏陪伴,因此我们应当多抽出时间给老人和未成年人以高质量陪伴,多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避免家里老人和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