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二单元月考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
A. B. C. D.
2.下面长度中,最接近1米的是( )。
A.大树的高 B.教室门的宽 C.20本数学课本叠起来的厚度
3.下面算式中先算减法的是( )。
A.85-5×6 B.★-35÷7 C.3×(□-△)
4.有两根一样长的彩带,第一根用去90毫米,第二根用去2分米,剩下的部分相比,( )。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无法比较
5.与99×101计算结果相同的是( )。
A.99×100+1 B.100×(101-1) C.99×100+99
6.书写姿势不正确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正确的书写姿势应该是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大约是3( )。
A.分米 B.米 C.厘米
7.计量从深圳到北京的路程,用( )作单位比较合适。
A.千米 B.分米 C.毫米
二、填空题
8.一个乘数是6,另一个乘数是8,积是( ),再减去15得( )。
9.下图中小海螺的长度是( )厘米( )毫米。
10.在括号里填“>”“<”或“=”。
7009( )6956 1时( )100分 8分米( )80毫米
1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4分=( )秒 600分=( )时 2吨=( )千克 8千米=( )米
1800千克+200千克=( )吨 1千米-900米=( )米 65厘米+35厘米=( )分米
12.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400本书装进2个箱子中,每箱可以装4捆,那么平均每捆有多少本书?奇思在计算时,列式为400÷(2×4),第一步“2×4”算的是( ),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列式为( )。
14.把分步算式12+34=46、7×46=322,写成综合算式是( )。
15.四(1)班给同学发作业本,如果每人发18本,就还剩2本;如果每人发20本,就有一位同学没有本子。四(1)班有( )人,一共有( )个本子。
三、判断题
16.数学书的长度比1米长。( )
17.1分米-70毫米=3厘米。( )
18.与的运算顺序不同,但运算结果相同。( )
19.给一个算式添上括号,就会改变运算顺序。( )
20.轩轩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13页,第5天应从第53页开始看。( )
四、计算题
21.直接写得数。
3×6= 5×2= 8×9= 4×2=
3×4= 0÷6= 5×7= 9×8=
2×8+4= 7×9-7= 8×2+10= 6×7-5=
22.脱式计算。
18+5×7 54-(62-34) 63÷(44-37)
73-26+35 72÷(3×3) (82-18)÷8
五、改错题
23.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70-40)÷5改正: 3+6×9改正:
=70-8 =9×9
=62( ) =81( )
六、解答题
24.1班同学一共要种83棵树,已经种了8行,每行7棵,还要种多少棵?
25.学校买来28个,一(1)班借走4个,一(2)班借走6个,还剩多少个?
26.莱西马拉松全程距离是42.2千米,比家庭跑的8倍还多2.2千米,莱西家庭跑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27.2023年10月26日,我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1)盼盼玩具超市购进了80架“神舟十七号”的模型玩具,每架模型玩具的进价是125元,该超市购进这些模型玩具共花了多少钱?
(2)该超市以原价卖出25架后,开始打折促销,如果这些模型玩具全部卖出,盼盼玩具超市赔了还是赚了?赚(赔)了多少钱?
原价 160元
促销价 115元
28.一段长方体木材长2米,横截面是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米木材重150千克,这段木材重多少千克?
29.食堂运来大米15袋,每袋30千克,运来的面粉比大米少126千克,运来面粉多少千克?
30.某创意节上主办方为到场的每个人发放了一份创意小礼物(如图),已知到场的男生有167人,女生有133人,发放的小礼物共要用到多少块小正方体?
31.四年级同学运动会开幕式举行队列表演,共组成4个方队,每个方队排成7行,每行7人。最外圈的同学拿红色气球,其余同学拿黄色气球。要准备红色气球和黄色气球各多少个?(先画图表示1个方队的队列,再计算)
《(进阶篇)2025-2026学年上学期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新教材第一至二单元月考练习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答案 A B C A C A A
1.A
【分析】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等,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较长的长度如教室、操场的长度常用“米”作单位,较短的长度如桌面、书本的长度常用“分米”、“厘米”作单位,手一拃的长度约是1分米,食指头的宽度约是1厘米;很小的物体的长度可用“毫米”作单位,1张银行卡的厚度约是1毫米;逐项分析后进行选择,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A.差不多表示1分米;
B.表示1分米的话太长了,不合适;
C.表示1分米的话太短了,不合适;
D.表示1分米的话太长了,不合适;
所以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度,最有可能的是。
故答案为:A
2.B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由此可以估一估选项中哪一个更接近1米即可。
【详解】A.大树的高度比小朋友双臂展开的长度要高得多,不接近1米;
B.教室门的宽度和小朋友双臂展开的长度差不过,接近1米;
C.20本数学课本叠起来的厚度比小朋友双臂展开的长度要矮得多,不接近1米。
只有教室门的宽度接近1米。
故答案为:B
3.C
【分析】混合运算,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要先计算小括号内算式。
【详解】A.有乘法,有减法,应该先计算乘法;
B.有除法,有减法,应该先计算除法;
C.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先计算小括号内减法。
故答案为:C
4.A
【分析】两根彩带一样长,那么谁用去的更长,剩下的就越短,根据1分米=100毫米将单位统一,再比较谁用去的更短,即可得出剩下的谁更长。
【详解】2分米=200毫米,90毫米<200毫米,所以第一根剩下的更多,第二根剩下的更短。
故答案为:A
5.C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根据乘法分配律,把99×101先写成99×(100+1),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变成99×100+99算出结果;有加有乘,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有小括号先计算小括号里的算式,再计算小括号外面的算式;再分别计算出各个选项中算式的结果,然后进行选择;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
99×101
=99×(100+1)
=99×100+99×1
=9900+99
=9999
A.99×100+1
=9900+1
=9901
与99×101结果不相等。
B.100×(101-1)
=100×100
=10000
与99×101结果不相等。
C.99×100+99
=9900+99
=9999
与99×101结果相等。
故答案为:C
6.A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的认识可知,正确的书写姿势应该是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大约是3分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书写姿势不正确会给身体带来危害,正确的书写姿势应该是眼睛和书本的距离大约是3分米。
故答案为:A
7.A
【分析】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二年级学生双臂展开的长度大约是1米。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作单位,水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一圈跑道长度是400米,2圈半跑道长度是千米,所以计量从南京到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
【详解】由题意分析得:计量从深圳到北京的路程用千米作单位比较合适。
故答案为:A
8. 48 33
【分析】将6与8相乘根据乘法口诀可得到积,再用积减去15即可。
【详解】6×8=48
48-15=33
积是48,再减去15得33。
9. 2 5
【分析】用尺子测量长度时,把直尺的“0”刻度线与物体的一端重合,另一端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不从“0”刻度线测量时,用直尺右边的刻度减去直尺左边的刻度,就是该物体的长度。
【详解】3厘米5毫米-1厘米=2厘米5毫米
所以,小海螺的长度是2厘米5毫米。
10. > < >
【分析】万以内整数比较大小,先看数位,数位多的数比较大;若数位相同,则从千位开始,千位的数大的数就大,若千位相同,则比较百位大小,百位大的数就大,若百位相同,则比较十位大小,十位大的数就大,若十位相同,则比较个位大小,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就大。据此解答即可。
1时=60分,1分米=100毫米,据此先将单位统一,再进行比较大小即可。
【详解】7009>6959
1时=60分,60分<100分,所以1时<100分。
8分米=800毫米,800毫米>80毫米,所以8分米>80毫米。
11. 240 10 2000 8000 2 100 10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单位之间的换算,熟记各单位之间的进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分=60秒,1时=60分,1吨=1000千克,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依此换算并填空即可。
【详解】4分=4×60秒=240秒
600分=10时
2吨=2000千克
8千米=8000米
1800千克+200千克=1800千克=2吨
1千米-900米=100米
65厘米+35厘米=100厘米=10分米
12.54
46+6×9=100
【分析】根据题意,先计算6×9的积,再用46加上6×9的积,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据此列式即可。
【详解】根据分析可得:
6×9=54
46+54=100
算式:46+6×9=100
13. 2个箱子可以装的总捆数 400÷2÷4=50(本)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箱子的个数×每箱可以装的捆数=可以装的总捆数,书的总本书÷可以装的总捆数=平均每捆有书的本数,由此可知,书的总本书÷箱子的个数=每个箱子可以装的本数,每个箱子可以装的本数÷每箱可以装的捆数=平均每捆有书的本数,依此解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第一步“2×4”算的是2个箱子可以装的总捆数。
每个箱子可以装的本数为:400÷2=200(本)
平均每捆有书的本数为:200÷4=50(本)
由此可知,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列式为:400÷2÷4=50(本)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用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应先根据题意找到对应的关系再解答。
14.7×(12+34)=322
【分析】仔细观察两个算式可知,第一个算式的结果在第二个算式中做第二个乘数,据此列出综合算式为:7×12+34。要想先算加法,再算乘法,需要在算式12+34的两边加上小括号,所以综合算式为:7×(12+34)。
【详解】7×(12+34)
=7×46
=322
把分步算式12+34=46、7×46=322,写成综合算式是7×(12+34)=322。
15. 11 200
【分析】根据题意,当每人发18本时,若有一位同学也没有本子,那么剩下的2本再加上原本要发给这个同学的18本,即还剩下20本。此时两次发作业本时得到作业本的同学人数相等。即每人发18本,还剩20本。每人发20本,一本不剩。也就是剩下的20本正好平均分给这些同学,每人多得(20-18)本。那么分到作业本的同学有20÷(20-18)=10人。再加上没有分到作业本的同学人数,同学一共有10+1=11人。用同学总人数乘18,再加上还剩的2本,求出作业本的总本数。
【详解】20÷(20-18)
=20÷2
=10(人)
10+1=11(人)
11×18+2
=198+2
=200(个)
四(1)班有11人,一共有200个本子。
【点睛】本题关键是将两种情况中分到作业本的同学人数调整为同样的人数,进而明确剩余的2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这些同学,每人多得到2本。
16.×
【分析】教学书大概20厘米长,1米=100厘米,比1米短,据此判断。
【详解】数学书的长度比1米短。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7.√
【分析】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据此将1分米和70毫米均换算成厘米,再进行计算。
【详解】1分米-70毫米=10厘米-7厘米=3厘米。
故答案为:√
18.×
【分析】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先计算小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面的乘法,分别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得出结论,据此解答。
【详解】
与的运算顺序不同,运算结果也不相同。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熟练掌握并正确计算。
19.×
【分析】根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规律,如果没有括号,先计算乘除法,再计算加减法,如果有括号,就必须先计算括号里的内容,但是如果括号里的内容是乘除法,括号外的内容是加减法,则加上括号也不改变运算顺序,据此判断即可。
【详解】3+2×5
=3+10
=13
3+(2×5)
=3+10
=13
3+2×5=3+(2×5),给一个算式添上括号,运算顺序不一定会改变。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20.√
【分析】已知轩轩每天看13页,看了4天,那么前4天看的总页数就是每天看的页数乘天数。因为第5天开始看的页数是在前4天看完的基础上接着看,所以要在前4天看的总页数上加1。
【详解】13×4+1
=52+1
=53(页)
所以“轩轩看一本故事书,每天看 13 页,第 5 天应从第 53 页开始看”这句话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21.18;10;72;8
12;0;35;72
20;56;26;37
【解析】略
22.53;26;9
82;8;8
【分析】整数混合运算中,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减法;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详解】18+5×7
=18+35
=53
54-(62-34)
=54-28
=26
63÷(44-37)
=63÷7
=9
73-26+35
=47+35
=82
72÷(3×3)
=72÷9
=8
(82-18)÷8
=64÷8
=8
23.×;6
×;57
【分析】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二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70-40)÷5应该先计算括号里的减法,再计算括号外的除法;3+6×9应该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加法。
【详解】×;改正:(70-40)÷5
=30÷5
=6
×;改正:3+6×9
=3+54
=57
24.27棵
【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8行乘每行的7棵,算出8行一共种树的棵数,再用总棵数83减去8行共种的棵数,就是还要种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得:
83-8×7
=83-56
=27(棵)
答:还要种27棵。
25.18个
【分析】
用学校买来的减去一(1)班和一(2)班一共借走的数量,即可求出还剩多少个。
【详解】28-(4+6)
=28-10
=18(个)
答:还剩18个。
26.5千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马拉松全程的长度减去2.2千米等于家庭跑的8倍,所以42.2减去2.2的差,再除以8即等于家庭跑的长度,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42.2-2.2)÷8
=40÷8
=5(千米)
答:莱西家庭跑的距离是5千米。
27.(1)10000元
(2)赚了,赚了325元
【分析】(1)已知模型的数量和每个模型的进价,根据“进价×数量=总进价”计算。
(2)根据“单价×数量=总价”,先计算以原价卖出的25架模型的钱数,再计算剩余的模型卖出的钱数,将两者相加后与(1)中的总进价相比,判断赚还是赔。再将总收入与总进价相减求差。
【详解】(1)80×125=10000(元)
答:超市购进这些模型玩具共花了10000元。
(2)25×160=4000(元)
(80-25)×115
=55×115
=6325(元)
4000+6325=10325(元)
10325>10000
10325-10000=325(元)
答:盼盼玩具超市赚了,赚了325元。
28.3千克
【分析】根据长方体的面积=长×宽×高,先把10厘米转化0.1米,即长方体的长是2米,宽是0.1米,高是0.1米,再代入数据求出长方体的体积,最后用长方体积乘150,即可得解。
【详解】10厘米=0.1米
(千克)
答:这段木材重3千克。
29.324千克
【分析】已知食堂运来大米15袋,每袋30千克,根据“总重量=袋数×每袋重量”,可得大米的总重量。因为运来的面粉比大米少126千克,所以面粉的重量=大米的重量-126千克。据此计算出面粉的重量。
【详解】15×30-126
=450-126
=324(千克)
答:运来面粉324千克。
30.4200块
【分析】根据题图,先数出一份创意小礼物需要多少块小正方体;再将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相加,将所得结果乘一份创意小礼物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据此列式计算可求出一共要用到多少块小正方体。
【详解】一份创意小礼物需要14块小正方体。
(167+133)×14
=300×14
=4200(块)
答:发放的小礼物共要用到4200块小正方体。
31.准备红色气球96个和黄色气球100个
【分析】如图,每个方阵的最外层一共有4个边,每边有7人,一共是7×4=28人,由于顶点的人数都被重复计算了一次,所以需要减去4个顶点的人数,最外层有28-4=24人,也就是每个方阵拿红色气球的人数,再乘4,就是需要准备红色气球的数量;每个方阵一共有7×7=49人,再减去最外层的24人,就是拿黄色气球的人数,然后乘4即可求解。
【详解】
7×4-4
=28-4
=24(人)
24×4=96(个)
7×7-24
=49-24
=25(人)
25×4=100(个)
答:准备红色气球96个和黄色气球100个。
【点睛】此题考查了方阵问题中:最外层四周的总点数=每边点数×4-4的灵活应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